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8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250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收集水溶剂腰脊髓造影片250份,测量下腰段正常显影节段的硬膜囊横径、矢状径、硬膜囊前间隙宽度和其终端的解剖定位。测量结果说明从腰_3以下硬膜囊径趋于减小,而骨性椎管径逐渐增大,硬膜外间隙相应增宽。因此,测量硬膜囊的大小能真正反映骨纤维性椎管的大小,这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另外,腰_5骶,硬膜囊前间隙宽度约为腰_(4,5)的2倍。硬膜囊终端的位置有87%在骶_(1,2)水平,最低位达到骶_3平面。  相似文献   
62.
应力保护影响骨外固定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张蒲  侯筱魁 《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0):631-633
众所周知坚硬钢板的应力保护作用会造成完整骨的骨质疏松,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索骨外固定后是否会产生类似的结果。30只成年新西兰兔于左侧胫骨用简易单边式外固定支架固定,固定后2、4、8、12周处死取材。通过组织学、超微结构、CT扫描及生物力学方法测定分析结果发现外固定2~4周,固定段无明显变化,8~12周固定段发生骨质疏松。文内对骨固定段骨细胞、骨基质及骨矿物质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3.
应力松弛接骨板对骨应力遮挡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将螺孔部衬有不同数量、不同厚度聚乙烯垫圈的316L不锈钢接骨板置于20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模拟骨中段。分别在固定后不同时期测定不同载荷下接骨板内二螺孔间的外表面及接骨板对侧模拟骨中段的应变值,从而计算出应力遮挡率。结果发现,有垫与无垫接骨板组在术后10周内的应力遮挡率无统计学差异,10周以后两组间出现显著性差异,无垫组保持不变,有垫组的应力遮挡率逐渐下降。在垫圈厚度相同时,衬垫数量越多(本实验最多采用4孔4垫),后期应力遮挡率下降越明显。表明应力遮挡率的变化与垫圈数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4.
可变刚度接骨板系统对循环压缩载荷的力学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防止或减轻坚硬接骨板固定后局部骨质疏松,我们在普通接骨板的螺孔与螺钉间加一粘弹性材料制成的垫圈,而形成可变刚度接骨板系统,本文通过体外模拟试验,分析其对循环压缩载荷的反应。结果发现:此系统承受10 ̄5次压缩载荷后,固定刚度仍确实可靠。以后随着加载次数的继续增加,至2X10 ̄5次后,其固定刚度逐渐下降,应力遮挡率明显降低,具有较好的临床相关性。分析其机理在于垫圈材料的疲劳破坏引起螺钉松动所致。  相似文献   
65.
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Tang T  Dai K  Gu D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5):272-274
目的探讨不同力学环境下同种异体皮质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变化。方法以40只家兔前肢尺骨中段骨移植后造成不同受力状态的动物模型,左前肢承受正常生理载荷,右前肢承受低载荷,对植骨区标本进行三点弯曲破坏载荷、骨密度值、骨孔隙率的测试。结果同种异体皮质骨植入后,移植骨-宿主骨界面间的连接强度持续上升,而移植骨自身的生物力学性能呈较快下降再缓慢上升的趋势;从骨移植后第8周开始,正常载荷侧的移植骨-宿主骨界面间的连接强度明显高于低载荷侧,到第16周时,正常载荷侧移植骨自身的生物力学强度改善也更为明显。结论同种异体皮质骨植入以后的生物力学性能呈较快下降再缓慢上升的趋势;生理载荷的刺激有利于同种异体皮质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恢复与改善  相似文献   
66.
目的了解TNF-α在聚乙烯颗粒诱导假体周围骨溶解中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钛合金棒植入大鼠双侧股骨远段,2周后向左侧膝关节注射聚乙烯颗粒,右侧注射生理盐水对照,每2周注射一次,12周时处死动物,取假体周围界膜组织和膝关节滑膜作组织学观察,ELISA法测定假体周围界膜组织TNF-α的浓度。结果注射聚乙烯颗粒侧关节滑膜及假体周围界膜组织可见明显的异物肉芽肿反应,假体周围界膜组织TNF-α含量明显增高。结论聚乙烯颗粒能引起假体周围骨溶解,TNF-α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7.
辛兵 《医用生物力学》1997,12(2):115-118
1911年Hibbs和Albee首先报道应用后路融合术(Posterior fusion)治疗脊柱结核等疾病,获得满意疗效.1929年Hibbs和Swift将脊柱融合术用于治疗脊柱退行性变,扩大了脊柱融合术应用范围.目前脊柱融合术被广泛地应用在治疗脊柱退行性变,脊柱创伤,脊柱的不稳定,以及脊柱畸形的矫治.并且出现了脊柱融合技术的多样性,适用范围的扩大以及多种内固定植入物的使用等.文献报导美国每年约有七万人接受脊柱融合术的治疗,采用了不同的融合术式.本文对腰椎融合术的生物力学研究作一综述.一、植骨融合需要的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68.
足三维运动的热塑标志测量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足在三维空间中的角度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热塑材料作3D标志的支架,紧贴足背、足跟。通过ALBAVISION ACAM50 3D运动分析系统定位标志在3D坐标系的位置,计算了足在3D空间中的角度。结果 正确描绘了足的三维运动规律。结论 此测量方法提供一个3D足运动的临床和科研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9.
骨细胞是成熟骨中最丰富的细胞,它在骨组织中的作用已达成共识,但其作用方式和原理仍未完全阐明。为更好认识骨细胞在骨组织中的作用,作者对骨细胞在骨组织中的网络结构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研究老年部骨折患股骨头松质骨结构。方法 取股骨示本49只,分成老年组26例及青年组23例。在股骨头致密区(负重区)和疏松区(非负重区)各截取软骨下3mm处7mm×5mm×5mm松质骨各一块作骨组织形态计量测定。结果 老年组致密区和稀疏区骨组织形态参数松质骨体积(TBV)、平均骨小梁密度(MTPD)、平均骨小梁厚度(MTPT)、骨小梁间连接点数(Tb、n)均明显低于青年组(P〈0.0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