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92篇
综合类   14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9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低弹性模量接骨板对骨改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0只成年新西兰家兔分成两大组,采用金属板和碳素板Ⅰ型、碳素板Ⅱ型3种不同弹性模量的接骨板于双侧胫骨中段作末截骨内固定。术后6月截取接骨板下皮质骨通过生物力学测定,显示高弹性模量的金属板固定区域骨的力学性能差。组织学研究显示金属钢板固定后皮质骨出现大量的骨吸收腔,碳素板固定区仅有少量骨吸收腔,皮质骨较厚。表明高弹性模量接骨板有较高的应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常规入路前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差异性. 方法将健康成年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4只),前路切开手术组(4只)和腹腔镜手术组(6只).记录术中的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术后定期拍片以观察融合进程,术后3月处死动物并取材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和组织学定性及定量评价. 结果放射学检查不能确定融合节段发生了完全的椎体间融合.生物力学显示两手术组在融合节段处的僵硬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前路切开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之间的差别不明显.光镜下,两种手术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残余椎间盘组织,终板下软骨破坏和椎间隙内纤维样组织或各成熟阶段的骨小梁并与宿主骨小梁发生连接.图像定量分析显示尽管前路切开手术组的椎间盘终板摘除率均高于腹腔镜手术组,但差异不显著.结论电视腹腔镜辅助下前路腰椎融合术能达到切开手术时相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经深低温保藏后软骨细胞在胶原凝胶载体中的生长特性。方法取4周新西兰兔关节软骨,经分离成软骨细胞悬液后,置于深代温保藏。2月后,复苏被冻存的软骨细胞,包埋于含小牛血清和DMEM的胶原凝胶中培养,通过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观察进行分析。结果与新鲜软骨相同,经深低温保藏的软骨细胞,复苏后包埋在胶原凝胶中培养7d,见单个的软骨细胞形成增殖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源细胞,细胞周围集聚异染性细胞外基质。论经深低温保藏的软骨细胞,在胶原凝胶中培养,仍保持了分裂增殖和合成细胞外基质的能力,可作为种子细胞,供维修组组织工程修复软骨组织。  相似文献   
94.
目的全面评估AO的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universalspinesysterm,USS)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采用USS治疗胸腰椎骨折5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结果伤椎椎体前壁高度由术前的44%恢复至术后的91%,后壁高度由62%至94%,矢状面指数由23.5°到4.2°,椎管内骨块矢状面占位由37%到8%.脊髓神经恢复按AISA分类,完全性脊髓损伤5例中,1例提高3级,4例无变化.不完全性脊髓损伤9例中,有1~2级的进步.结论采用USS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能得到满意的复位、牢固的固定和有效的椎管减压.  相似文献   
95.
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严重缺损的钢板重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在全髋关节翻修手术中,通过髋臼钢板对严重的髋臼骨缺损进行重建,恢复髋臼的骨性解剖结构,提高翻修术后髋臼假体的长期稳定性。方法自1998年1月~2000年3月行全髋翻修手术47例,对10例髋臼Ⅲ型缺损和2例髋臼Ⅰ型缺损病例,采用异体松质骨进行髋臼植骨重建后,选用合适的髋臼重建钢板,对重建后的髋臼进行支撑加强,以恢复髋臼骨性结构及强度。结果12例患者平均年龄62岁(37~72岁),术后随访平均9.7个月(6~25个月),在近期随访病例中,髋臼侧异体植骨愈合良好,未出现植骨吸收和塌陷。结论对严重髋臼缺损的病例,采用髋臼重建钢板进行重建,具有植骨方便、早期稳定性好等优点。在临床实践中,近期疗效十分满意,其后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6.
诱导后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采用经诱导的兔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于受损关节软骨组织进行修复,并对其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方法取新西兰兔髂棘骨髓,分离基质细胞,以含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25 ng/ml)及转化生长因子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 TGF-β 1,2 ng/ml)的无血清培养液作诱导培养。采用明胶海绵为载体,实验组用诱导培养后的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修复兔自体股骨髁关节面的缺损;对照组仅进行单纯明胶海绵移植。结果诱导后的骨髓基质细胞,通过 RT- PCR检测证实有Ⅱ型前胶原 mRNA表达。移植 24周后,肉眼下实验组移植物与正常软骨组织难以区分,表面光滑。而对照组移植物在 24周后为白色松软的组织。光镜下,实验组移植 4周后新生的软骨组织即充填于软骨缺损区,甲苯胺蓝异染性明显, 12周时修复组织逐渐塑形, 24周后修复组织塑形成类似周围正常的软骨组织结构;对照组关节缺损区在各阶段无明显关节软骨修复, 24周后关节缺损区被纤维软骨样组织充填,甲苯胺蓝异染性不明显。结论经诱导后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于受损关节软骨,可促进软骨缺损的快速修复,恢复软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97.
从2006年中华医学会第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一届国际CORS学术大会开始,骨科基础科学会议第一次独立出来提前1天举行,目前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三届,这反映了近年我国骨科学界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基础研究队伍的稳定发展和不断壮大.对比前两届,2008年11月在苏州举行的第三次骨科基础会议内容,反映出我国骨科基础研究水平已经有了可喜的进步和变化,并逐步向国际骨科学界的发展趋势和先进水平靠拢和接轨;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这一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方向性和原则性的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解决和调整.  相似文献   
98.
目的 通过16全铰锁髓内钉手术获得成功的病例,探讨治疗骨折不连接的新方法。方法 与传统处理不同,16例手术均保留骨折断端之间的纤维疤痕和硬化骨。结果 15例经一次手术即获成功,另1例经调整远端交锁螺钉后亦骨折愈合。结论 在护髓后的机械和生物环境中,骨折断端的纤维组织可转化为骨组织,可以简化陈旧性骨折和骨折不连接的手术步骤。  相似文献   
99.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式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37例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内固定方法包括AOT形钢板21例、Neer双张力带钢丝9例、AOT形钢板+Neer双张力带钢丝7例。术后按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学会的肩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术后患肩基本无痛或轻微疼痛。比较健侧肩关节功能评分,患肩关节上举幅度恢复至健侧的75.35%,内旋恢复至71.38%,外旋恢复至70.79%,完成7项日常生活动作能力恢复至健侧的83.48%。显示总体疗效良好。结论:AOT型钢板适用于骨质条件好,肱骨头关节端骨块骨量多,肱骨大、小结节骨片较大,肱骨干骺端较粉碎的患。反之则以Neer双张力带钢丝为佳。对骨质疏松,肱骨头关节端骨块骨量少,肱骨干骺端粉碎伴骨缺损患,干骺端结构性植骨后,则联合使用两方法。  相似文献   
100.
中药对去势兔骨代谢影响的骨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骨计量学观察了中药(骨松Ⅱ号)对兔切除卵巢诱导的骨质疏松症实验模型的影响,并与尼尔雌醇进行对照。结果显示:骨松Ⅱ号与尼尔雌醇组在BV/TV、OV/BV、OBI、dLs/BS和BFR(T)等参数方面明显高于造模组(OVX)和/或正常对照组(SHAM),骨松Ⅱ号组OV/BV、OB%以及OBI等参数较尼尔雌醇组明显升高。提示:骨松Ⅱ号能增加成骨细胞数量,以产生较多骨质,使骨质疏松症模型兔的骨代谢恢复正平衡,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目的;其作用一定程度上优于尼尔雌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