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43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1篇
中国医学   6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目的:探索多渠道培训对提高二级医院护士压疮护理专业知识的效果。方法:通过循证方法检索压疮护理最佳证据,课题组整合最佳证据形成干预方案,对某院全体护士进行集体授课、视频教育、临床指导等培训,便利抽取100名护士,比较培训前后压疮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后压疮基本概念、评估和预防得分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渠道培训方式能有效提高二级医院护士压疮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护士自我提升,对预防压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弹性成像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测定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15例健康志愿者(A组:对照组),26例脂肪肝患者根据透明质酸(HA)水平分为两组(B组:HA正常组;C组:HA升高组),均完善总胆红素(T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透明质酸(HA)、BMI值、肝/脾CT值、FibroScan检测值(FS)。结果入组的血液生化指标、BMI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HA方面A组与B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C组与A组以及B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3组肝/脾CT值、F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比值最低,B组次之。结论脂肪肝严重程度与HA增加有关,同时我们也发现FS值变化先于HA的升高,且FS值也同脂肪肝严重程度相关,可以理解为随着脂肪肝程度加重,纤维化也悄然发生。  相似文献   
53.
血栓栓塞特别是脑栓塞是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主要措施。作者结合近年来房颤抗凝治疗的临床试验以及国内外房颤治疗的指南与建议,对房颤的血栓栓塞危险因素以及出血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并综述危险分层和应采取的抗凝策略,以促进房颤患者的合理抗凝治疗,降低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和抗凝出血的发生率。同时,对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如达比加群酯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论述,达比加群酯有希望成为替代华法林的新型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追踪观察361例经阴道自然分娩的足月新生儿,根据出生体重,分为小于胎龄儿(SGA)、适于胎龄儿(AGA)和大于胎龄儿(LGA)3组,追踪随访出生后1、4、6、12个月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别评价各组的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婴儿不同时间的体格发育情况。结果:AGA、LGA组人工喂养婴儿不同月龄的BMI值均明显大于母乳喂养儿,且超出正常参考值;SGA组人工喂养儿不同时间的BMI值虽然也大于母乳喂养儿,但仅在12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的体格发育有明显影响,母乳喂养儿更趋于体格匀称,人工喂养儿发生肥胖者较多。  相似文献   
55.
<正>发热是患者很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但发热原因多种多样,而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这类特殊人群,鉴别肿瘤患者是肿瘤本身导致发热还是感染致发热是临床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所以找出其潜在的发热原因是极其关键的。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是细菌或真菌感染的有效观察指标~([1]),而关于分析血清CRP、PCT在有无发热以及有无合并感染的肿瘤患者两者的关系的文献比较少,本研究侧重研究了联合检测CRP、PCT在肿瘤性发热及感染性发热的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关系及阳性率,以探讨二者在鉴别感  相似文献   
56.
<正>循证护理是一种工作方法,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在作出临床判断时,学会查询研究证据、评鉴科研证据并利用科研证据,同时将所得到的科研证据与临床经验、病人需求结合,做出有效的、科学的护理计划,提高护理质量[1]。重度颅脑外伤病人多因车祸、高处坠落等突发性意外伤害所致,发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euro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属于封闭  相似文献   
57.
目的比较高龄孕产妇与适龄孕产妇血液系统的变化,探讨其与妊娠结局相关性。方法选择进行产前检查和分娩的500例高龄孕产妇为观察组,同期500例分娩年龄35岁的产妇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妊娠12周以内,30~34周、37~42周及产后24~72 h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2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血常规WBC、Plt、RBC、H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脂TG、TC、HDL-C、LDL-C、LP-a水平在30~34周、37~42周及产后24~72 h 3个时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这3个时期指标均高于12周以内(P均0.05)。观察组FBG、1h PG、2h PG在4个时期中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凝血功能PT、TT、APTT、FIB及血液流变学BVH、BVL、PV、HCT、ESR与对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高龄孕妇在血液系统的监控重点为血脂及血糖,结合血液常规、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指标,从而有效监控高龄孕妇妊娠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58.
<正>消化道肿瘤约占我国常见肿瘤(肺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的一半,其类型较多,包括食道癌、胃癌、肠癌、肝胆胰腺癌等,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一旦确诊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机,为了延长患者生命,多数患者选择化疗[1-2];但化疗靶向性较差,且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有诸多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3]。研究显示化疗药物联合中药治疗肿瘤不仅可以减毒增效,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期,使癌症患者从中获益[4-5]。  相似文献   
59.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Neer 2、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4-12诊治的128例Neer 2、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70例(锁定钢板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58例(髓内钉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12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VAS评分。结果 128例均获得随访14~18个月,平均16.2个月。与锁定钢板组比较,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更少,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锁定钢板组与髓内钉组Constant-Murley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3%,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1%,但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 2、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均可获得可靠疗效。在临床工作中,需综合考虑患者骨折情况、骨质疏松程度,以及术者手术操作熟练程度,合理选择内固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60.
妊娠妇女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妇女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0例正常妊娠正常分娩的妇女作为正常妊娠组,根据其怀孕周数将其分为正常早期组、正常中期组与正常晚期组各40例;以28例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妇女作为妊高征组、26例出现早产的妇女为早产组、30例健康未妊娠妇女作为未妊娠组,检测各组妇女血清中的LAP水平.结果 未妊娠组、早产组、正常妊娠组、妊高征组的血清LAP水平依次升高(P<0.05).正常晚期组、正常中期组、正常早期组妇女的血清LAP水平依次降低(P<0.05),正常妊娠妇女的血清LAP水平与孕周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妊娠妇女体内血清中LAP水平的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规律,监测LAP水平对于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早产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