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7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介绍临床如何合理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方法 综述国内外文献,分析其药理特点、适应症和临床合理应用原则.结果 两性霉素B(AMB)仍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药物,但众多的不良反应也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L-AmB在保留AMB相似的抗真菌疗效的同时,减少了毒副作用.L-AmB具有抗真菌谱广、疗效稳定以及不易诱导真菌耐药等优点,可用于念珠菌病、曲霉、隐球菌病、马尔尼菲青霉病、组织胞浆菌病以及毛霉病等真菌病的治疗,尤其适于重症患者、孕妇以及因基础疾病而不适合使用或不能耐受AMB的患者以及对三唑类药物耐药的真菌感染和存在较多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也可作为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药物选择及高危人群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性用药.L-AmB价格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推广和使用.结论 临床上应根据真菌感染的类型、感染部位、感染人群、基础疾病、肝肾功能状态、合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药物的可及性和可接受性等情况来合理使用L-AmB.有必要对L-AmB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成本-效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2.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MTB)融合基因2×esat-6原核表达载体,利用耻垢分枝杆菌诱导表达、纯化早期分泌抗原ESAT-6重组二聚体(rdESAT-6),Western blot分析其抗原性,并评估其在结核病患者中的血清学诊断价值。方法以DNA疫苗HG856A2为模板扩增2×esat-6基因,构建pMF41-2×esat-6原核表达载体,电转化耻垢分枝杆菌,诱导表达rdESAT-6蛋白,Western blot分析其抗原性。收集126例确诊的结核病患者和42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结核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TB-DOT)检测血清结核抗体,评估rdESAT-6在结核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成功构建了pMF41-2×esat-6重组质粒,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了rdESAT-6蛋白,纯化的蛋白纯度在95%以上,可与小鼠抗ESAT-6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126例结核病患者血清检测结果表明,rdESAT-6蛋白在MTB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血清学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9.75%(63/79)、61.70%(29/47),好于TB-DOT的62.03%(49/79)、44.68%(21/47)(P0.05)。2种方法对42名健康体检者血清诊断特异性均为95.24%(40/42)。结论 MTB的融合蛋白rdESAT-6用于结核病血清学检测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优选抗原。  相似文献   
93.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左侧腋静脉近侧段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穿刺方式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4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经左侧腋静脉近侧段植入TIVAP的25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穿刺方式,将患者分为超声实时导引穿刺组(n=38)、超声定位标记盲穿刺组(n=84)、骨性标志盲穿刺组(n=49)、X线透视定位盲穿刺组(n=41)、静脉造影导引穿刺组(n=40)等5组。分析各组穿刺成功率、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影响穿刺成功率的因素。结果 超声实时导引穿刺组、超声定位标记盲穿刺组、骨性标志盲穿刺组、X线透视定位盲穿刺组、静脉造影导引穿刺组首次1针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4.7%、82.1%、65.3%、70.7%、75.0%,2~3针成功率分别为100%、96.4%、83.7%、87.8%、92.5%。252例中11例(4.37%)误穿刺动脉,3例(1.19%)发生气胸,无伤口渗血、血胸、腋神经损伤等严重穿刺相关并发症。超声定位标记盲穿刺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越小、腋静脉横径越宽、腋静脉距体表距离越短,穿刺成功率越高。腋静脉横径为8.45 mm时曲线下面积为0.782,则Youden指数最大,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66.7%,提示腋静脉横径<8.45 mm时不推荐盲穿刺。 结论 超声实时导引下穿刺腋静脉近侧段成功率高、穿刺相关并发症少。超声定位标记盲穿刺法、静脉造影导引穿刺法是可行的替代方式。临床实践中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术者经验习惯、科室器械配置等灵活选择穿刺导引方式。  相似文献   
94.
目的 为了解目前孕妇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接种意愿与接种行为差异的影响因素,在上海及武汉两地开展此次问卷调查,以期为孕产妇接种新冠疫苗免疫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12月5日至2022年2月25日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或住院部共选取336名孕产妇进行调查,评估其对新冠疫苗接种的意愿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在所有参与者中,55.06%的孕产妇愿意接种新冠疫苗。受教育程度、生育和哺乳状态以及是否参加过相关知识培训与接种新冠疫苗意愿密切相关,参加过相关知识培训是孕产妇对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的显著促进因素。不愿意接种的原因包括对疫苗不良反应、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担忧以及担心新冠疫苗对胎儿或婴儿可能的影响。结论 上海和武汉两地孕产妇新型冠状疫苗的接种意愿率仍有待提高,经过相关知识培训后的人群对新冠疫苗的接受程度更高,建议加强新冠疫苗接种相关知识的宣传,积极推动孕产妇对新冠疫苗接种普及率。  相似文献   
95.
96.
97.
门静脉性肺动脉高压(POPH)是在门静脉高压基础上出现的肺动脉压力升高。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作为BMP家族成员之一,除了具有成骨活性外,还具有保护内皮完整性及维持血管稳态的作用。本文通过回顾POPH发病机制、BMP9生理表达及作用,以及BMP9信号通路及其参与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塑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其成为POPH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可能,进而协助POPH诊断。  相似文献   
98.
目的:了解2014年至2015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住院患者痰培养的致病菌分布特点,为临床判断肺部感染的性质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AIDS患者中疑似肺部感染的471例患者常规留取痰标本,并进行细菌、真菌及分枝杆菌培养,对其中痰培养阳性的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71例患者痰培养中检测出45种病原菌,共659例次,其中普通细菌113例次(17.1%)、真菌413例次(62.7%)、分枝杆菌133例次(20.2%)。普通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共82例次(82/113,72.6%),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16例次)、肺炎克雷伯杆菌(14例次)及铜绿假单胞菌(14例次)。革兰阳性菌共31例次(31/113,27.4%),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9例次)、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次)及肠球菌属(2例次)。真菌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白假丝酵母菌(316例次)、其他假丝酵母菌(62例次)及曲霉菌(14例次)。分枝杆菌中非结核分枝杆菌69例次、结核分枝杆菌53例次、未分型者11例次。471例患者中349例痰培养测出1种病原菌,122例可检测出2种以上的病原菌,经χ~2检验分析,CD4≤100个/μL的患者较CD4>100个/μL的患者痰中更容易检测出2种以上的致病菌(P=0.008)。结论:AIDS患者痰培养中致病菌种类繁多,且容易发生混合感染,尤其在CD4低下的患者中。  相似文献   
99.
目的:了解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比例,评价活化特异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筛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结核病患者、其他疾病就诊患者LTBI的可行性。方法: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自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以来收治7 482例患者,其中HIV感染者/AIDS患者1 837例、结核病患者1 689例、其他疾病就诊患者3 956例,分别进行TSPOT.TB,筛查可能的LTBI者,并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涂片实验和X射线胸部透视(胸透)进一步证实。结果:HIV感染者/AIDS患者、结核病患者和其他疾病就诊患者中TSPOT.TB阳性者分别为301例(16.39%)、928例(54.94%)和1 509例(38.14%),并且结核分枝杆菌涂片实验结果均为阴性,而且经胸透结果证实。结论:活化特异TSPOT.TB筛查HIV感染者/AIDS患者、结核病患者、其他疾病就诊患者LTBI的方法可行,并且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开展LTBI的检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评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并发严重不良反应,更换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LPV/r)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AIDS患者接受三联抗病毒治疗后并发严重不良反应,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RNA已降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