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2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55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手法治疗腰椎神经根管减压术后早期根性疼痛症状复现的临床疗效.方法:募集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行神经根管减压术后第3天开始复现根性疼痛症状患者36例,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给予神经松动术手法治疗,对照组不进行神经松动术手法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疼痛的严重程度.结果:术后第4天,观察组VAS评分下降(1.65±0.81),明显大于其最小临床重要差异值1.2(P<0.05).术后第5、6天,观察组VAS值均较术后第4天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VAS值均较术后第4天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2个时间点VAS值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均P<0.01).结论:神经松动术手法是康复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术后早期根性疼痛症状复现的良好治疗选择,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内侧副韧带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方法膝关节韧带用金属丝标记,止点采用钻孔标记,行CT扫描,应用Mimics、Geomagic和Ansys软件对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膝关节5个不同的屈曲角度下模拟膝关节的前后平移、外翻和内外旋运动。结果膝关节在屈曲0°、30°6、0°、90°和120°时,MCL的应力为4.84、3.55、2.17、1.26和0 MPa;膝关节在5个角度下向前平移时,MCL的应力为7.22、5.78、4.07、2.84和1.4 MPa;向后平移时,应力为8.14、6.454、.19、2.92和1.6 MPa;内旋时,应力为6.815、.233、.292、.25和0.97 MPa;外旋时,应力为6.285、.003、.342、.21和0.82 MPa;外翻时,应力为11.00、9.55、7.25、5.94和3.11 MPa。结论通过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膝关节前后移、外翻和内外旋各动作,可以有效地分析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生物力学功能。  相似文献   
63.
目的在CT图像中通过对骨皮质的分割与测量,测定骨量、骨骼的几何形状以及骨强度,并计算相应的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方法通过DCMTK解读CT图像,提取相应的图像信息。利用OpenCV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在感兴趣的区域(ROI)设置的基础上,提取图像的纹理特征作为输入向量;以对训练样本手工分割的结果作为导师信号,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用训练好的网络对CT图像序列中的骨皮质进行分割,并对分割后的结果进行后处理及显示。结果骨皮质CT图像的神经网络分割效率符合实际应用的需求,分割结果形状明显,与周围组织区分度高,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结论纹理特征明显的情况下,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分割效果。分割结果轮廓平滑,分割精度高、成功率高、适应性强;而且图像分割过程人工介入少,可以用于整套CT图像骨皮质的批量分割。不足之处在于此方法神经网络训练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脱位失效的风险。方法利用光学运动捕捉系统对正常人群进行日常行为的下肢运动学测量,设计并开发可视化髋关节假体运动分析软件。利用该软件测量不同设计参数的髋关节假体的最大安全活动范围,分析臼杯假体和股骨柄假体的相对运动关系,判断假体的活动安全性。结果利用测量得到的人体行为运动学数据,通过软件对比天然髋关节的活动度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活动范围,获得了髋关节假体脱位与人体行为运动的关系,并检测了植入假体的脱位风险。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高屈曲动作脱位风险较大,尤其是下蹲、下跪动作。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患者髌骨位置、活动度的变化以及其对膝关节功能和活动的影响.方法 自1998年9月至2006年6月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05例初次TKA患者中选取资料完整、获得良好随访的51例患者(62个膝关节),平均随访时间38.7个月,对其进行髌骨高度、倾斜角及侧方移动度进行测量,与术前对照,并与膝关节活动度做相关性统计分析,综合研究髌骨方面对膝关节功能影响的关键因素.结果 (1)TKA术后髌骨高度较术前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髌骨外翻倾斜角减小;(2)髌腱短缩〉 10%时,其短缩程度与膝关节活动度呈负相关(r=-0.79,P〈0.01);(3)髌骨活动度与膝关节活动度呈正相关(r=0.53,P〈0.01).结论 (1)TKA术后髌韧带存在一定程度的短缩,髌骨不存在明显外翻;(2)髌骨位置及髌骨活动度影响膝关节功能:当髌腱短缩〉10%时,髌骨位置越低,膝关节活动度越小,膝关节功能越差;髌骨活动度越差,膝关节活动度越小.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分离培养大鼠关节软骨干细胞(ACSCs)并鉴定其特性。方法运用纤连蛋白黏附法从大鼠关节软骨细胞中分选出ACSCs,流式细胞技术分别鉴定干细胞阳性表面抗原(阳性标志物CD90与CD44)和阴性表面抗原(阴性标志物CD45、CD31与CD34)在ACSCs中的表达水平,单克隆形成实验鉴定ACSCs的单克隆形成能力,成骨、成脂及成软骨诱导鉴定ACSCs的多向分化潜能。结果纤连蛋白可以特异性地分选出ACSCs。ACSCs高表达CD90与CD44,几乎不表达CD45、CD31与CD34。经过7d培养,单个ACSC可以形成大于32个细胞的单克隆细胞团。ACSCs具备很强的成骨、成脂和成软骨分化能力。结论大鼠关节软骨内存在ACSCs,ACSCs具有比较典型的干细胞特征。  相似文献   
67.
目的应用稳定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人乳腺癌MDA-MB-231SArfp细胞系,建立乳腺癌骨移植瘤动物模型,并应用活体成像技术检测肿瘤的生长情况。方法注射MDA-MB-231SArfp细胞于BALB/c雌性裸小鼠胫骨髓腔,应用活体光学成像系统,连续观察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情况,同时测量肿瘤体积的变化;4周和7周时拍摄X线片并做组织学检查,评估肿瘤对骨组织的影响。结果利用活体光学成像系统监测发现,至第3~4周期间,肿瘤进入对数生长期;肿瘤大小与荧光信号强度呈线性正相关。X线片和组织切片显示MDA-MB-231SArfp细胞形成溶骨性的骨破坏。结论成功建立了可非侵入性监测的乳腺癌骨移植瘤模型,利用活体光学成像系统结合X线片及组织学检查能够直观、连续、准确地检测肿瘤细胞在骨环境内的生长情况,为后续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和评价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估新型非病毒纳米基因载体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PEI-β-CyD)对软骨细胞系C5.18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C3H10T1/2转染的有效性。方法体外培养软骨细胞系C5.18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C3H10T1/2,MTT法观察并比较PEI-β-CyD和相对分子质量为25 000的聚乙烯亚胺(PEI25KDa)对C5.18细胞和C3H10T1/2细胞的细胞毒性。在不同的N/P(载体有效氮含量/外源基因有效磷含量)复合条件下,利用PEI-β-CyD和PEI25KDa分别转染C5.18细胞和C3H10T1/2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效率。结果 PEI-β-CyD对C5.18细胞和C3H10T1/2细胞的细胞毒性均小于PEI25KDa。PEI-β-CyD与PEI25KDa对C5.18细胞的转染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I-β-CyD对C3H10T1/2细胞的转染效率显著高于PEI25KDa(P<0.05)。结论 PEI-β-CyD对于软骨细胞系C5.18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C3H10T1/2是一种低毒有效的非病毒纳米基因载体,在软骨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研究及应用领域具有良好...  相似文献   
69.
杨志英  胡嘉乐  阮洪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0):729-730,742
目的 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的变异情况,研究临床路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 分析70例符合全髋关节置换术适应证的患者资料,并根据变异的标准及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0例病例中有58例发生变异,包括15种变异情况,以负性变异、患者病情变化变异为主.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需要完善运行流程,制订详细...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附桂骨痛胶囊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部9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片,1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附桂骨痛胶囊,4粒/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两组关节肿胀数、压痛数、晨僵时间的变化。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32(IL-32)、类风湿因子(RF)、血沉的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82.2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肿胀数、压痛数、晨僵时间显著降低(P<0.05),以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CRP、IL-32、RF、血沉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IL-32、RF、血沉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附桂骨痛胶囊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确切,可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