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9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5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61.
目的评价石氏牛蒡子汤加减配合强筋健腰功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9月-2021年9月北京中医医院平谷医院60例LDH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每组30例。2组患者均予常规基础治疗(强筋健腰功法+三位六步手法), 在此基础上, 治疗组服用石氏牛蒡子汤加减治疗, 对照组服用洛芬待因缓释片。2组均治疗4周。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评估腰椎功能,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障碍程度, VAS量表评估腰腿疼痛及下肢麻木情况, 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73.3%(22/30),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 P=0.038)。治疗组治疗后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86、2.71、2.21, P<0.05);腰痛[(2.12±0.21)分比(3.02±0.32)分, t=12.88]、腿痛[(2.04±0.64)分比(2.64±0.66)分, t=3.58]、下肢麻木[(1.75±0.24...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高糖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正常组、高糖组和高糖+姜黄素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NF-κB p65核转位; 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核蛋白表达。成骨能力检测分为正常糖浓度成骨诱导组、高糖浓度成骨诱导组、高糖+姜黄素成骨诱导组,其中成骨诱导培养为每100 m Lα-MEM培养基中加入2 mmol/L谷氨酰胺、10 mmol/Lβ-甘油磷酸钠、10 nmol/L地塞米松、50 mg/L抗坏血酸。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钙结节形成,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Runx2和OCN mRNA表达。结果接种培养7 d,倒置显微镜下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集落,呈克隆性生长;传代培养以后细胞伸展为长梭形。CCK-8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细胞1 d、3 d时增殖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 5 d时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5); 1 d、3 d、5 d时姜黄素组与高糖组比较细胞增殖能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细胞NF-κB p65活化入核增多,姜黄素组则抑制高糖浓度下细胞NF-κB p65核转位,Western blot显示姜黄素可抑制NF-κB p65核蛋白表达。各组细胞成骨诱导14 d后茜素红染色,正常组可见大量矿化结节,高糖组仅见少量矿化结节,而姜黄素处理可以明显促进高糖浓度下钙结节形成。PCR结果显示,各组细胞成骨诱导14 d后,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x2、OCN mRNA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姜黄素组则可以促进高糖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x2、OCN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能促进高糖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高糖浓度下细胞NF-κB p65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63.
目的确证密骨胶囊维持或升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矿密度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双盲单模拟、多中心的试验设计方法,将48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肝肾亏虚)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60例)和对照组(120例);试验组口服密骨胶囊,对照组口服仙灵骨葆胶囊及模拟剂。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分别观察L2-L4、股骨颈、大粗隆和Ward三角部位骨矿密度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维持或升高骨矿密度的总有效率为95.49%,对照组为95.8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股骨颈和Ward三角部位骨矿密度值显著升高,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2-L4和大粗隆部位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治疗后Ward三角部位骨矿密度值显著升高,与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个部位骨矿密度值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各部位骨矿密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骨胶囊可通过维持腰椎骨矿密度、升高髋部骨矿密度,有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64.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芪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活性成分与潜在分子机制。方法从BATMAN-TCM数据库中获取芪骨胶囊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在Gene Cards数据库和GEO数据库中筛选PMOP疾病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同时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在线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生物过程及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获得67个活性成分,核心活性成分包括24-羟基-11-脱氧甘草次酸、菊油环酮、β-谷甾醇、γ-谷甾醇等;获得交集靶点共57个,其中核心靶点有胰岛素(INS)、白介素-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核心靶点GO生物过程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GO生物过程主要涉及女性怀孕、多细胞生物过程等,KEGG通路主要涉及雌激素信号通路、卵巢甾体生成、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等。结论对于芪骨胶囊治疗PMOP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菊花、黄芪、肉苁蓉中的主要成分如α-蒎烯、菊油环酮、β-谷甾醇等有关,并可能通过雌激素、白细胞介素等信号通路作用于人体INS、IL-6、IGF-1等靶点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65.
介绍詹红生教授辨治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经验。认为骨质疏松发病与肝、脾、肾三脏,筋、肉、骨三体密切相关,治疗应着眼于降低骨折风险,强调恢复患者肌力及平衡性,治宜脾肾同调、筋骨同治,同时将"四以相和"的慢性筋骨病损治疗理念贯穿始终。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通络生骨胶囊治疗股骨头坏死(筋脉瘀滞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对照临床研究设计,将6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口服通络生骨胶囊模拟剂、健骨生丸治疗,试验组予口服通络生骨胶囊、健骨生丸模拟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不同观察时间点(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停药后4周)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股骨头坏死ARCO分期的变化情况,同时评价安全性。结果①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和停药后4周,两组Harri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基线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停药后4周组间比较,试验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治疗12周、停药后4周组间比较,Harris评分较基线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停药后4周,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基线下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停药后4周组间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及较基线下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12周组间比较,ARCO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安全性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生骨胶囊治疗股骨头坏死(筋脉瘀滞证)疗效满意,与健骨生丸相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功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自然平视状态下头颅姿势的差异与颈椎曲度分型及相关颈椎力学平衡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调阅2015年1月至12月于骨伤科就诊、符合纳排标准的60例颈椎病患者颈椎X线侧位片,其中男22例,女38例,平均年龄(35.5±10.9)岁。进行颈椎曲度分型,测量McGregor倾角、C_2下终板倾角、T_1倾角、头颅重心至C_7的矢状垂直偏距(CG-C_7SVA)、C_2椎体中心至C_7的矢状垂直偏距(C_2-C_7SVA),使用Spearman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颈椎曲度分型与C_2下终板倾角、C_0-C_2夹角(C_2下终板倾角与McGregor倾角的和)、CG-C_7SVA、T_1倾角的相关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曲度分型与McGregor倾角无关(P0.05)。另外CG-C_7SVA与C_2下终板倾角(r=0.77)、C_2-C_7SVA(r=0.87)呈一定程度正相关(P0.05)。结论:头颅在自然平视状态下的姿势与颈椎曲度一定程度上相关,头颅重心随着仰头向后移动,后移仰头者提示其可能伴有相对正常的生理曲度。部分曲度异常的患者在自然状态下表现出轻微低头的姿势,对于该类人群进行姿势、锻炼的健康宣教对恢复其颈部的平衡关系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观察强筋功法训练对腰骶部多裂肌的影响。方法 :招募健康志愿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5~55岁,平均(31.30±6.48)岁;BMI指数18.1~24.9 kg/m~2,平均(21.70±1.95)kg/m~2。采用超声影像分析健康志愿者行仰卧抬腿强筋力时仰卧位及仰卧抬腿30°、60°、90°多裂肌厚度,行双手攀足固肾腰时坐位屈髋、前屈至极限位、前探至极限位多裂肌厚度。结果:仰卧抬腿强筋力时,仰卧抬腿0°时多裂肌平均厚度为(16.867±2.460)mm,仰卧抬腿30°时多裂肌平均厚度为(19.010±2.510)mm,仰卧抬腿60°时多裂肌平均厚度为(22.477±2.220)mm,仰卧抬腿90°时多裂肌平均厚度为(27.593±2.37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619,P0.05)。双手攀足固肾腰时,坐位屈髋时多裂肌平均厚度为(25.810±2.440)mm,前屈位多裂肌平均厚度为(15.677±2.130)mm,前探位多裂肌平均厚度为(15.533±2.11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7.789,P0.05)。结论:健康志愿者在行强筋功法时,多裂肌的厚度随仰卧抬腿度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前屈度数的增加而减小,可以通过特定动作训练改变多裂肌的伸缩状态,从而实现锻炼多裂肌的目的。  相似文献   
69.
快速康复外科在髋、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重点在于提高手术操作技术和优化围术期管理,包括减少创伤和出血,优化疼痛与睡眠管理,预防感染和静脉血栓栓塞症,以及营养支持、麻醉管理、心理辅导、术后随访等,以降低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从而达到快速康复目的.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体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中风寒湿外部因素对临床症状的影响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分层研究方法,选取108例Kellgren&Lawrence(K-L)分级Ⅱ级的KOA患者,其中男22例,女86例;年龄47~75(60.7±6.0)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87~31.22(23.80±2.86) kg·m-2。其中3例主要体质为倾向体质,其余105例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判断中医体质类型,并根据体质虚实分为4层,其中无偏颇体质24例,男12例,女12例,年龄51~73(62.8±6.0)岁,BMI 17.87~31.14(24.32±3.25) kg·m-2;虚性偏颇体质46例,男7例,女39例,年龄47~70(60.0±5.8)岁,BMI 19.38~31.22(23.42±2.97) kg·m-2;实性偏颇体质26例,男2例,女24例,年龄48~75(60.4±5.8)岁,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