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目的观察通用类Ⅰ-1型颈椎平衡支架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性和依从性。方法对18例颈椎病人,只使用通用类Ⅰ-1型颈椎平衡支架进行治疗,观察指标是颈项痛分数,治疗观察期1年,统计采用t检验法。结果治疗前颈痛分数8.0±2.5,治疗后颈痛分数1.1±1.2(P<0.001)。结论通用类Ⅰ-1型颈椎平衡支架治疗颈椎病是有疗效的,依从性是好的。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化痰中药对C57黑鼠膝骨关节炎滑膜中COM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7周龄C57黑鼠48只为模型,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K)、模型组(M)、化痰组(T)、芬必得组(F)。每组12只,雌雄各半。先进行4周跑步造模,再分别予生理盐水、化痰方(牛蒡子汤)、芬必得灌胃,在给药4周后取材,应用Trizol法抽提总RNA,RT-PCR技术半定量检测膝关节滑膜中COMP基因表达,采用天能GIS凝胶图像处理系统分析各组表达灰度值。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滑膜中COMP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0.01),两个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滑膜中COMP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5),化痰组与芬必得组比较,滑膜中COMP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化痰中药可以下调C57黑鼠膝骨关节炎滑膜中COMP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延缓滑膜的增生和纤维化,减少滑膜分泌炎症介质和软骨降解酶,对骨关节炎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化痰中药组明显好于芬必得组。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补肾中药对自然衰老雄性大鼠骨髓微环境中Smad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12月龄自然衰老雄性大鼠60只为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只。自鼠龄12月龄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补肾方(密骨胶囊)灌胃,在给药8、16、24w末三个时间点,各时间点每组各取10只大鼠,取股骨骨髓,Trizol法抽提总RNA,RT—PCR技术半定量检测Smadl基因表达,采用天能GIS凝胶图像处理系统分析各组表达灰度值。结果:补肾方组大鼠骨髓微环境中Smadl基因表达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在8、16、24w末,补肾方组与生理盐水组的基因表达灰度值分别为0.61(95%CI=0.41,0.83)VS0.76(95%CI=0.56,0.98)、0.97(95%CI=0.81,1.13)VS0.61(95%CI=0.45,0.78)、1.75(95%CI=1.59,1.92)Vs0.56(95%CI=0.40,0.7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中药(密骨胶囊)可以上调骨髓微环境中Smadl基因表达水平,可能是其促骨形成、修复骨损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4.
屏障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软组织肉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屏障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软组织肉瘤(STS)的疗效。方法:对81例复发性STS行屏障切除术。27例术中切缘再确认。修复重建73例。手术+放疗+化疗3例;手术+放疗3例;手术+化疗10例。1例术前隔离热药灌注。结果:术中切缘阳性2例,占7.4%。随访时间平均30个月(12~138个月),复发13例,占16.0%。屏障切除后的平均复发时间较前次延长18个月。结论:屏障切除术复发率明显低于广泛切除术。  相似文献   
25.
腰椎间盘突出症从痛论治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IDH)为临床常见病,腰腿痛是该病患者寻求医学治疗的主要理由,积极消除疼痛症状是临床治疗的首要目标和共同任务,是进一步恢复腰椎功能的可行途径与必需阶段。由于LIDH腰腿痛涉及多个致痛部位和多种神经类别,病理机制复杂,疼痛的临床表现存在着较大差异。深入认识LIDH腰腿痛的临床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将有助于正确的疾病诊断、病情判定与对症治疗。鉴此,本文提出LIDH“从痛论治”的基本观点,请试浅论之。1腰腿痛不仅是LIDH患者的主观症状,也是其重要的客观体征的实质,是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26.
基于"骨错缝、筋出槽"病机认识的椎间盘病症诊治新观点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椎间盘病因说"用于指导手法治疗椎间盘病症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阐述有关的病机理论,结合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果,认为"骨错缝、筋出槽"是椎间盘病症发病的关键病机,并提出相应的诊治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7.
增龄及运动负荷对C57黑鼠关节软骨影响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年龄增长和运动负荷对骨关节的影响。方法 将C57黑鼠42只随机分成自然增龄组和运动负荷组,自然增龄组小鼠分别于出生后6周、12周、20周、28周处死;负荷组小鼠分别于6周、14周、22周进行行走训练,于12周、20周、28周处死,观察两组动物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 负荷组的自发性骨关节炎的发生率及软骨退变严重度,均高于自然增龄组。结论 C57黑鼠关节软骨随增龄自发OA样退变,运动  相似文献   
28.
腰椎间盘突出症个体化分层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发病,病因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疾病个体化特征显著,正确及时的分层诊断是规范化个体治疗的前提。本文系统地提出了定性诊断、定位诊断、排除与合并诊断、分型与分证诊断、病情分级诊断等分层诊断的内容与方法,以适应该病个体化综合治疗和临床研究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手法诊治中的重要作用,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研究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观察组,53例)和正常人(对照组,30例)的颈椎MRA中椎动脉走行及管径情况,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34例;年龄26-72岁,平均(52.51±11.29)岁;对照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25~70岁,平均(48.11±12.21)岁。比较两组受试者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性,并结合X线、MRI、MRA资料对观察组的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改变的因素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的发生率达81.13%(43/5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改变形式较复杂和多样化,其中以局部迂曲狭窄最为常见,累计占47.18%(25/53);局部迂曲狭窄因素以椎间关节错缝为主,占43.41%(23/53)。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容易发生椎动脉走行及管径异常改变,而MRA可有效诊断椎动脉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移动护理系统在中医特色康复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5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肾病科、普外科、泌尿外科治疗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康复指导方法,观察组采用移动护理系统中医特色康复指导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对康复指导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对康复指导的依从性。结果对照组患者对康复指导内容完全掌握的有20例(占40%),能主动进行康复锻炼的有10例(占20%);观察组患者对康复指导内容完全掌握的有37例(占74%),能主动进行康复锻炼的有32例(占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移动护理系统进行中医特色康复指导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康复指导效果,对中医特色康复指导的社区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