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9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9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患者的疗效,并与单纯化疗比较瘤体变化、生活质量评分、生存率、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等方面疗效的差异。方法:检索1995年—2015年间国内外各种医学期刊、万方、维普、中国知网、Medline等医学数据库以及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来确定入选文献后,参考Cochrane手册提供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 Man 5.3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和发表性偏倚分析。结果:中医药联合化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瘤体有效率[RR=1.42,P0.000 01(95%CI,1.25~1.60)];提高卡氏评分[RR=1.92,P0.000 1(95%CI,1.58~2.34)];并不改善免疫功能(CD_3~+,CD_4~+细胞计数,CD_4~+/CD_8~+比值升高,CD_8~+细胞计数降低,P0.05);明显提高白细胞水平[RR=0.60,P0.000 01(95%CI,0.49~0.73)],增加血红蛋白含量[RR=0.64,P=0.004(95%CI,0.47~0.87)],减轻胃肠道反应发生率[RR=0.56,P=0.03(95%CI,0.33~0.95)],不能显著抑制感觉神经异常(P0.05)。结论: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但纳入研究质量均为低质量,导致发表存在偏倚,需要高质量研究做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2.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不能编码翻译蛋白质的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RNA,它能够通过与DNA、RNA或蛋白质结合,参与X染色体沉默、染色质修饰、转录激活、转录干扰等调控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证实,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中发挥作用。与此同时,以LncRNA为靶点的中药抗胃癌恶性行为研究逐年增多,本文介绍了LncRNA在胃癌恶性行为调控中的作用机制及以此为靶点的中药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K1)具有调控细胞迁移的重要作用,丝/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参与其调控过程.本研究旨在探讨SK1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与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以不同浓度12-豆蔻酸-13-乙酸佛波醇(phorbol 12-myristate-13-acetate,PMA)干预SW480细胞,观察细胞SK1、p-AKT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情况.采用Ttranswell法观察PMA和AKT抑制剂对SW480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CCK8实验显示,25、50、100 nmol/L PMA刺激的SW480细胞培养液吸光度(A)值分别为0.780±0.030、0.844±0.057和0.998±0.045,与空白对照组(A值0.631±0.051)比较均明显增加,F=93.48,P<0.001;PMA可诱导细胞内SK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100 nmol/L PMA增强SW480细胞迁移和侵袭(分别为169.8±10.82和89.6±8.44),较对照组(分别为63.6±8.67和39.6±6.12)明显增加,而AKT抑制剂AKTi1/2可减少PMA诱导的迁移和侵袭SW480细胞数量(分别为91.8±9.36和57.2±8.98);PMA增强SW480细胞SK1表达同时促进AKT蛋白磷酸化水平,而AKTi1/2可拮抗PMA的作用.结论 SK1可促进SW480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与上调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消化系统肿瘤的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外泌体作为一种可以包裹药物的载体,目前已被应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研究表明,外泌体可以携带蛋白质和miRNA在细胞之间转运,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并且可以作为消化系统肿瘤治疗药物运输的载体,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在促进消化系统肿瘤的发展、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SⅡA)对裸鼠人肠癌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肠癌HCT-116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DMSO组)、TSⅡA低、中、高剂量组(0.5,1,2 mg·kg-1·d-1)和5氟脲嘧啶组(50 mg·kg-1·2d),连续给药21 d后处死裸鼠,取出瘤体,测量瘤体大小及质量,计算肿瘤抑制率;免疫组化法检测瘤体的微血管密度(MVD);ELISA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瘤体中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TSⅡA低、中、高剂量组的瘤重抑制率分别为25.6%,46.7%,59.6%.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MSO组、TSⅡA低、中、高裸鼠瘤体MVD计数分别为(60.8±7.0),(47.5±6.7),(31.3±4.2),(20.5±4.1)个,各组与DMSO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ELISA结果显示,TSⅡA低、中、高剂量组裸鼠血清VEGF表达量分别是DMSO组的0.94,0.84,0.73倍,差异显著(P<0.01).TSⅡA各组瘤体中β-catenin蛋白表达量在细胞总蛋白和核蛋白中均显著降低,并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效应.结论:TSⅡA能够抑制裸鼠人肠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和微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6.
张炜  蒋海燕 《北京中医药》2017,36(4):291-293,298
目的探讨中药祛瘀生新方对慢性间歇性缺氧(CIH)模型大鼠的氧化应激(OS)、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防治机制。方法应用间歇缺氧/再氧合动物舱,建立CIH大鼠模型,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IH组、空白对照组(空白组)、祛瘀生新治疗组(QYSX组)和乙酰半胱氨酸对照组(NAC组)4组,各10只。实验结束后(第36天)测定大鼠血浆中丙二醛(MDA)、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值。结果与空白组比较,CIH组大鼠血浆中的MDA、IL-6、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IH组比较,NAC组、QYSX组MDA、IL-6、TNF-α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AC组比较,QYSX组MDA、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YSX组TNF-α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瘀生新方能减轻CIH大鼠体内的OS、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染料木素(genistein)对结肠癌HCT116细胞的自噬诱导作用并探讨其在抗肿瘤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0、5、10、20、40、60、80 mg/L)染料木素及80 mg/L染料木素联合2 mmol/L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分别作用于HCT116细胞24、48、72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通过双荧光素酶慢病毒载体构建LC3及突变LC3(LC3 Mu)基因过表达的HCT116细胞,经100 mg/L的染料木素处理24 h后,荧光显微镜观测荧光在细胞内聚集情况。不同浓度(0、10、50、100 mg/L)染料木素处理HCT116细胞24 h后,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LC3蛋白Ⅱ/Ⅰ的比例。结果:CCK8法细胞增殖实验的结果表明,染料木素对HCT116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染料木素对HCT116细胞的增殖抑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1)。染料木素对HCT116细胞的24 h、48 h、72 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85.70 mg/L、34.44 mg/L、20.56 mg/L,而3-MA可以降低染料木素对HCT116细胞的抗增殖作用(P0.01)。荧光显微镜观测结果表明,染料木素可以诱导HCT116细胞中LC3荧光蛋白的聚集(P0.01),从而参与自噬小体的形成;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染料木素浓度的增加,LC3蛋白Ⅱ/Ⅰ的比例逐渐升高(P0.01)。结论:染料木素可能通过上调LC3蛋白Ⅱ/Ⅰ的比例诱导细胞内自噬体的产生,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8.
综述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治疗结直肠癌的耐药机制和中药研究进展.EGFR信号通路的分子改变和代偿性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是抗-EGFR治疗耐药发生的主要机制.中药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使其在逆转肿瘤耐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多种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不仅具有直接抗肿瘤作用,与靶向药物联合使用还可以增强抗肿瘤西药敏感性,并克服肿...  相似文献   
39.
王燕萍  束家和 《世界肿瘤杂志》2009,8(3):183-184,190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药物对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紫杉醇135mg/m^2,dl;顺铂25mg/m^2,d1-3,静滴,21d为1疗程,连续2疗程。治疗组加用华蟾素20mL/d,静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51.8%,对照组为30.0%,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缓解疼痛及KPS评分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化疗药物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至真方通过调控M2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逆转大肠癌细胞耐药的机制.方法:采取差异超速离心法分别提取M2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以及100 μg/mL至真方醇提物预处理的M2型巨噬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的形态,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的标志蛋白;通过共培养体系将HCT116细胞分为3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