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2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目的探讨局部氧疗联合红油膏对促进慢性皮肤溃疡愈合的疗效。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期间的慢性皮肤溃疡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31),观察组患者在外用红油膏治疗基础上结合局部氧疗,对照组患者仅外用红油膏治疗。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疮面的细菌培养结果、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疮面细菌培养结果均较培养前有改善(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75%,高于对照组的48.3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患者用药后发生局部皮肤红斑、瘙痒。结论局部氧疗联合红油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能提高临床疗效,从而促进了慢性皮肤溃疡疮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珍芩颗粒的抗炎、止痒、镇静作用。方法:各实验项目均设赋形剂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及珍芩颗粒低、中、高剂量组。①抗炎作用:评价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及观察大鼠背部皮内注射组胺及尾静脉注射依文思蓝溶液后背部蓝斑面积及光密度(OD)值。②止痒作用:观察各组小鼠瘙痒次数和潜伏时间,评价对静脉注射右旋糖酐致小鼠皮肤瘙痒反应的影响。③镇静作用:观察各组小鼠的睡眠百分率,评价对小鼠睡眠阈下戊巴比妥钠协同作用的影响。结果:①与赋形剂对照组比较,珍芩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耳肿胀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珍芩颗粒低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珍芩颗粒高、中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赋形剂对照组比较,珍芩颗粒各剂量组大鼠皮肤着色的蓝斑面积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珍芩颗粒中、高剂量上清液的光密度OD值有一定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与赋形剂对照组比较,珍芩颗粒中、高剂量能明显减少小鼠注射右旋糖酐引起的全身瘙痒次数,其中高剂量同时可延长瘙痒潜伏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③与赋形剂对照组比较,珍芩颗粒高剂量组小鼠睡眠只数明显增加,睡眠率为赋形剂对照组睡眠率的两倍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珍芩颗粒高剂量小鼠睡眠只数、睡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珍芩颗粒有较好的抗炎、止痒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祛瘀生肌中药对糖尿病大鼠愈创模型创面TGF—β1、TGF-β3水平的动态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分另1造成正常创面模型和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生肌化瘀方组、化瘀方组和糖尿病创面生理盐水组。分另4于不同干预时段(3d、7d、11d)取材,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化测定,并行图像扫描定量分析TGF—β1、TGF-β3水平变化。结果:生肌化瘀方及化瘀方组各时段(3d、7d、11d)TGF—β1及TGF-β3水平均高于糖尿病创面生理盐水组(P〈0.05)。化瘀方TGF-β1均低于生肌化瘀方组(P〈0.05),但TGF—β3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肌化瘀方促进创面TGF—β1及TGF-β3分泌,有利于创面愈合,同时减少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84.
1临床资料例1男,56岁.面部皮疹伴瘙痒反复4个月.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侧面部散发皮疹,微痒,自涂复方地塞米松霜(皮炎平)等药物未见好转,皮损逐渐延及右侧面颊部,瘙痒明显.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盐酸特比萘芬(兰美抒)口服联合中药复方透骨草浸泡治疗角化过度型足癣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观察口服兰美抒联合中药浸泡(联合组)及单用兰美抒口服(兰美抒组)或中药浸泡(中药组)治疗角化过度型足癣的临床疗效。结果用药后2周联合组、兰美抒组的痊愈率、有效率均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联合组的痊愈率、有效率略高于兰美抒组,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真菌学评价:用药后2周联合组真菌清除率80.00%,兰美抒组70.00%,中药组50.00%。联合组真菌清除率显著高于中药组(P<0.05)。除中药组1例患者出现接触性皮炎外,其余患者均未见显著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角化过度型足癣的临床效果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6.
目的从T细胞免疫角度探讨从"血分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热证组17例,血瘀证组15例),以10例健康人为对照,提取、体外培养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选取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制作灌胃清热凉血方和益气活血方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FQ-PCR)分别观察不同中药血清刺激前后PBMC中IFN-γ/IL-4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中药干预后,血热证(进行期)组IL-4mRNAIFN-γmRNA和血瘀证(静止期)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从"血分论治"寻常型银屑病可通过调节IFN-γ/IL-4的平衡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系统评价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免疫血清学标志物γ-干扰素(interferon-γ, IFN-γ)、白介素(interleukin, IL)-4、IL-17、IL-23、IL-6、α-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IL-10水平的变化。方法:完整检索7个数据库中的近30年相关文献,纳入17篇文献,共包括768例受试者(443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和325例健康对照者)。评价被纳入文献的研究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然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受试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免疫血清学标志物水平效应量。结果:总效应量分析结果显示,受试组患者的血清IFN-γ水平(均数差24.90 pg/ml,95% CI:12.36~37.43)、IL-17水平(均数差28.92 pg/ml,95% CI:17.44~40.40)、IL-23水平(均数差310.60 pg/ml,95% CI:4.96~616.24)和TNF-α水平(均数差19.84 pg/ml,95% CI:13.80~25.87)显著高于对照组, IL-4水平(均数差-13.5 pg/ml,95% CI:-17.74~-9.26)和IL-10水平(均数差-10.33 pg/ml,95% CI:-12.03~-8.63)显著低于对照组,IL-6水平没有显著变化。结论: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的血清IFN-γ、IL-17、IL-23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而IL-4和IL-10水平显著降低。该结论尚需得到高质量、大样本量临床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8.
秦师学贯中西,20世纪70年代率先在全国开展活血化瘀研究,是我国活血化瘀研究创始人之一;他首创养阴补肾治疗红斑狼疮,并毕生专注于雷公藤研究,成绩斐然,享誉海内外。他坚持不懈地应用现代科学方法继承发扬我国中医药学,并坚信要开拓中医学术国际化,必须走中西医结合之路,被誉为中国皮肤科中西医结合的开拓者和守望人。秦师著有《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红斑狼疮》等10余部专著,  相似文献   
89.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5):19-22
目的探讨应用集对分析偏联系数方法研究银屑病的复发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筛选相关研究,提取研究数据,将相关进行聚类为A、B、C 3组,运用三元联系数的二阶偏联系数方法分析,筛选银屑病的复发因素及预测不同疗法后的复发趋势。结果集对分析偏联系数得出的结论和经典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认为影响银屑病预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饮酒,受潮,感染,不规范用药,精神紧张这6个因素。此外,集对分析偏联系数得出了其他3个因素,更贴合于临床实际。复发趋势的偏联系数计算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可以提高疗效和稳定疗效,与临床实践一致。结论集对分析偏联系数在银屑病复发因素和复发趋势研究中的应用,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决策支持,后续研究中亦可将偏联系数应用于其他疾病预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后趋势的疗效稳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