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保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对高糖培养下足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并对保肾通络方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肾小球足细胞为研究对象,给予高浓度葡萄糖刺激,采用CCK-8法分析足细胞活力以确定最佳模型及给药浓度,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保肾通络方组,采用鬼笔环肽进行细胞骨架染色,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自噬相关蛋白5(autophagy-related protein 5,ATG5)、ATG7、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足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线粒体膜电位,免疫荧光共标LC3B及线粒体,观察各组足细胞内线粒体自噬泡的生成情况。结果 30 mmol/L高糖干预48 h可显著降低足细胞活力(P<0.05),保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可使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活力明显提升(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足细胞骨架褶皱呈多边形,应力纤维束被破坏,ROS生成显著增多(P<0.01),足细胞nephrin、ATG5、ATG7表达显著降低,LC3Ⅱ/LC3Ⅰ比值降低(P<0.05),LC3B与线粒体共标减少,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与高糖组相比,保肾通络方组足细胞骨架改善,ROS生成减少(P<0.01),nephrin、ATG5、ATG7表达显著增加(P<0.05),LC3Ⅱ/LC3Ⅰ比值上升(P<0.05),LC3B与线粒体荧光共标增多,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1)。结论 保肾通络方含药血清能够减轻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氧化损伤,其作用可能与改善足细胞线粒体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2.
223例IgA肾病气阴两虚证患者证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临床试验数据的挖掘,探讨kA肾病气阴两虚证的证候特点。方法对临床试验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1)IgA肾病气阴两虚证主要临床症状依次为腰膝酸痛、身倦乏力、咽干咽痛、手足心热、易感冒、畏寒、目干涩、头晕目眩、自汗、纳差、大便干结、盗汗。舌象以舌质红或偏红或边尖红最多,说明内热较多见;舌质淡红其次,说明气虚阴虚并重的患者亦不少见。(2)因子分析研究得出3个共因子,其中F1所包括的症状与气阴两虚偏阴虚证相似,病位偏于肝、脾、肾,且F1的特征根值最高,说明气阴两虚偏阴虚证的比率最大;F2所包括的症状与气阴两虚并重证相似,病位多在脾、肾;F3所包括的症状与气阴两虚偏气虚证相似,病位多在肺、脾。结论IgA肾病气阴两虚证的证候特征以气阴两虚偏阴虚证和气阴两虚并重证常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Ⅰ-Ⅱ期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均为经过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的特发性膜性肾病Ⅰ-Ⅱ期的患者,经过中医药辨证汤剂及中成药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评价中、西医临床总疗效。结果治疗后31例患者浮肿、腰酸、乏力、口干咽燥等症状明显改善(P〈0.05);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P〈0.05),血浆白蛋白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降低(P〈0.05);血肌酐、血红蛋白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中医药辨证疗法对于改善Ⅰ-Ⅱ期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师承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与师承结合,多拜名师,有利于临床人才成长。传承应该包括传承学术,也应该包括医德医风,应该结合临床实际,勤思考,多总结,培养创新性思维,引进现代数理技术等,做好名医医案数据挖掘,并将名医经验应用于临床科研,以提高临床疗效,发展中医学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肾通络方对KK-Ay小鼠及高糖培养下足细胞凋亡及p53通路的影响。方法:将KK-Ay小鼠高脂饲料喂养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与保肾通络方组(10只),另设10只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根据培养条件不同将体外小鼠肾小球足细胞(MPC5)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保肾通络方含药血清组。测定小鼠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水平并进行肾组织病理学检查,CCK-8法检测足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足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leaved-caspase3及p53、p-p53的表达,TUNEL染色观察各组足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24 h-UTP显著升高(P<0.01),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增多,肾小球凋亡细胞比例及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5),肾组织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p53磷酸化水平增加(P<0.01);保肾通络方干预使KK-Ay小鼠24 h-UTP显著降低(P<0.01),肾脏病理改善,肾小球凋...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各个时期本虚阴阳消长和伏邪动态变化是治疗的关键。气阴两虚、热邪内伏是糖尿病肾病形成期的病机特征,治以益气养阴、透热外达;脾肾阳虚、风邪内伏是糖尿病肾病进展期的病机特征,治以健脾益肾、搜风剔络;阴阳两虚、浊毒内伏是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的病机特征,治以阴阳双补、泄浊消癥。本文基于伏邪理论,结合古代医家论述、现代研究及古今临床应用,通过阐明糖尿病肾病与伏邪的内在联系,为深入认识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IgA肾病是引起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最常见病因。高彦彬教授认为IgA肾病属中医“络病”范畴,病性本虚标实,辨证分型主张“以虚定型,以实定候”,本虚分为肝肾亏虚、气阴两虚、脾肾两虚、阴阳两虚4个证型,标实分为热毒伤络、风伏肾络、湿热壅络、肾络瘀阻、浊毒闭络5个证候;治疗上主张分期论治,以通络为主;急性发作期以邪实为主,治以祛邪通络;慢性缓解期,以正虚为主,虚实夹杂,治以扶正通络;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受寒后突发冷凝集素病,表现肾功能进展,溶血性贫血,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转危为安。冷凝集素病在寒冷环境下可引起血液中红细胞凝集,基于《素问·调经论篇》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中医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为寒凝血瘀,治疗需重视温阳活血治法,具体包括温阳散寒、温阳益气、活血化瘀、温阳利水,常用方如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真武汤等,并随病情发展,观其脉证,随证治之,如兼有脾虚者,要健脾和胃;兼有气血亏虚者,要益气养血;兼有湿热者,要清化湿热。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探讨尿白蛋白、α2-巨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4种蛋白排泄单独或联合检测对早期肾小球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肾小球疾病组患者22例,肾小管间质疾病组患者12例,非肾实质性疾病组患者20例,健康对照组35例,检测患者晨尿白蛋白、α2-巨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4种蛋白的排泄量。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各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尿白蛋白和IgG的检测与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呈密切正相关(P〈0.01;P〈0.05),而α2-巨球蛋白、α1-微球蛋白的相关性不大(P〉0.05);4种蛋白的联合检测诊断肾小球疾病的AUC为0.94,高于尿白蛋白和IgG的检测的AUC分别为0.861、0.856。结论:尿白蛋白和IgG的检测可作为肾小球疾病的诊断标志物,4种蛋白联合检测有较好的互补作用,可以显著提高诊断肾小球疾病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膜性肾病根据其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的不同,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和继发性膜性肾病[1]。陈老师多年来致力于膜性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尤其在运用黑料豆丸和清热膜肾颗粒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2]。我们跟随陈以平教授攻读博士研究生,有幸从导师侍诊3年,现将陈老师治疗继发性膜性肾病验案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