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采用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感染猕猴艾滋病模型,评价中药益艾康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治疗效果。方法 8只SIVmac239病毒感染的猕猴随机分为两组:ART治疗组、益艾康联合ART治疗组。ART治疗先后分别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和恩曲他滨(FTC)+泰诺福韦(PMPA)+雷特格韦(RAL)进行治疗,检测不同治疗时期猕猴体质量、血常规、血生化、血浆病毒载量以及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计数及各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LPV/r治疗期,LPV/r单独治疗组的血红蛋白在治疗1、2周时明显降低,随后恢复到治疗前水平(P<0.05),益艾康联合LPV/r治疗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动物的肌酐在治疗期间逐渐升高(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V/r单独治疗组的γ-谷氨酰转肽酶在各时间点均高于益艾康联合LPV/r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艾康联合LPV/r治疗组PD-1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添加外源性须根在自然腐解条件下对滇重楼生长发育和入药品质的影响。方法 通过室温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须根施用量自然腐解对滇重楼根系菌根侵染率、生理生化指标以及重楼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 施加不同须根量自然腐解处理对滇重楼根系丛枝菌根(AM)真菌的侵染率无显著性影响,与侵染强度存在部分显著性差异;滇重楼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随须根施用量的增加显著降低,叶绿素总量最大降幅达78.7%;滇重楼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3种保护酶活性反应程度不同,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最大增幅达181.6%和200.0%;在滇重楼根系中上述6种成分含量有不同程度减少,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最大降幅达44.6%和69.7%;不同须根处理会降低滇重楼活性成分的含量,4种皂苷总含量降幅最大达58.9%,总皂苷含量最大降幅达46.9%。结论 须根自然腐解会影响滇重楼的根系土壤微生物环境、减少滇重楼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破坏滇重楼细胞稳定性等,干扰滇重楼的生长发育,降低其药用成分含量,导致滇重楼发生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海洋细菌Bacillus sp.发酵液的正丁醇萃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从海洋细菌Bacillussp.发酵液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结果与结论分离得到8个已知的环二肽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苄基哌嗪-2,5-二酮(1)、3-甲基哌嗪-2,5-二酮(2)、3-异丁基哌嗪-2,5-二酮(3)、3-异丁基-6-甲基哌嗪-2,5-二酮(4)、吡咯并哌嗪-1,4-二酮(5)、(3S,8aS)-3-甲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6)、3-异丁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7)、3-异丁基-8-羟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8)。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细菌代谢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靶点在动物水平上探讨美洲大蠊多肽PAE2逆转肝癌多药耐药细胞BEL-7402/5-FU的机制研究。方法 以Balb/c-nude裸鼠为实验对象,建立裸鼠皮下人肝癌BEL-7402和BEL-7402/5-FU细胞瘤模型(敏感肝癌细胞模型和耐药肝癌细胞模型)。将裸鼠分为正常组、敏感组(敏感肝癌细胞模型)、耐药组(耐药肝癌细胞模型),索拉菲尼组(耐药肝癌细胞模型,给予30 mg·kg-1阳性药索拉菲尼)和高、中、低剂量实验组(耐药肝癌细胞模型,分别给予200,100,50 mg·kg-1多肽PAE2 )。计算裸鼠抑瘤率及脏器指数;以生化分析仪检测裸鼠生化指标;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肿瘤组织及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以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侵袭转移相关因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 敏感组、耐药组、索拉菲尼组和高、中、低3个剂量实验组MMP2表达水平分别为0.01±0.00,1.00±0.00,0.02±0.01,0.01±0.01,0.0...  相似文献   
5.
周佳能  赵欣  张君  沈琦 《中国药师》2022,(7):1167-1172
摘要:目的:制备红霉素白蛋白纳米粒,以提高红霉素的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去溶剂化高压均质法制备红霉素白蛋白纳米粒,以载药量、包封率、粒径及多分散系数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进行最佳处方工艺的筛选,并对最佳处方工艺进行表征。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红霉素混悬液与红霉素白蛋白纳米粒,比较药动学参数。结果:当药物与白蛋白比例为1∶3、有机相体积为4 ml、高压均质10次、有机相加入方式为注射器注入、搅拌时间为5 h、搅拌速度为700 r·min-1时,所制备的白蛋白纳米粒性质最优,最佳工艺下包封率为(65.61±1.02)%,载药量为(36.49±1.33)%,平均粒径为(280.71±5.82)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20±0.04,电位为-(11.91±2.29) mV。与原料药相比,白蛋白纳米粒的最大血药浓度(Cmax)提高了5.8倍,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12)提高了5.15倍(P<0.01)。结论:以去溶剂化高压均质法制备的红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制备方法简单,制剂稳定性良好,能显著提高红霉素的体内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PD-1/PD-L1与CTLA-4联合治疗对比PD-1/PD-L1单药治疗实体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BM、维普和万方数据,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1月。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采用Cochrane 系统评价员手册 5.1.0 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 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倒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 共纳入22项研究,共计8 53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从生存指标方面分析,PD-1/PD-L1与CTLA-4联合治疗显著改善实体瘤患者的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但总生存期(OS)改善无统计学差异。亚组分析结果显示,PD-1/PD-L1与CTLA-4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黑色素瘤患者的ORR和PFS,而OS改善无统计学差异;能显著改善肺癌患者的PFS,而ORR和OS改善无统计学差异;显著改善其他实体瘤患者的ORR和DCR,而PFS和OS改善无统计学差异。从安全指标方面分析,PD-1/PD-L1与CTLA-4联合治疗显著增加实体瘤患者的所有级别和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以及中止治疗率。亚组分析结果显示,PD-1/PD-L1与CTLA-4联合治疗能显著增加黑色素瘤和其他实体瘤患者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中止治疗率,显著增加肺癌患者所有级别和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以及中止治疗率。结论: PD-1/PD-L1和CTLA-4联合治疗与PD-1/PD-L1单药治疗相比,能显著改善实体瘤患者的PFS、DCR和ORR,但是也显著增加实体瘤患者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提高用药咨询水平和药学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2022年8月—2023年7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门诊的用药咨询记录,分析咨询人员构成、咨询内容、咨询药品种类等信息,并利用帕累托图分析咨询内容和咨询药品种类的主要因素。结果 共收集到89条有效咨询记录,全部来源于药学门诊就诊患者,以中青年群体为主。咨询内容共9类,主要因素为用法用量、特殊剂型指导、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联合用药;咨询的药品共12类,主要因素为呼吸系统药物、激素类药物、心血管类药物、妇科用药、内分泌类药物及中成药。结论 通过指导患者正确合理地使用药品,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并保障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视网膜单独培养Müller细胞和Müller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2种体系中的炎症反应,阐明Müller细胞与小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培养Müller细胞QMMuC-1和小胶质细胞BV2,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2种细胞形态表现。实验分为单独培养对照组[QMMuC-1细胞单独培养,采用磷酸盐(PBS)缓冲液处理]、共培养对照组(QMMuC-1细胞和BV2细胞共培养,细胞比例1∶1,采用PBS缓冲液处理)、单独培养实验组(QMMuC-1细胞单独培养,采用10 mg·L-1 LPS处理)和共培养实验组(QMMuC-1细胞和BV2细胞共培养,采用10 mg·L-1 LPS处理)。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QMMuC-1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QMMuC-1细胞中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GFAP阳性,BV2细胞中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 (Iba...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抑郁症(perimenopausal depression, PMD)是发生在围绝经期,以情感抑郁、焦虑不安、思维迟缓等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精神疾病。PMD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激素水平、神经递质、炎症反应、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研究表明中医药干预对于PMD具有一定的疗效。本文通过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PMD机制研究以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医院2020年—2021年所上报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的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2021年西充县人民医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454例ADRs报告,采集并分析ADRs报告中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所涉药物的品种和剂型、ADRs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等信息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上报的454例ADRs中,报告类型以“一般”(255例,占56.17%)和“新的一般”(110例,占24.23%)为主;患者的年龄层主要为>65岁(271例,占59.69%),其次为>45~65岁(110例,占25.11%);ADRs所涉药物的种类主要为抗感染药物(97例,占21.37%)和电解质调节及营养支持药物(78例,占17.18%),而所涉药物的剂型则主要为注射剂(272例,占59.91%)和粉针剂(109例,占24.01%);454例ADRs报告中,主要的累及器官(或系统)为皮肤及其附件(194例,占42.73%主要表现为瘙痒、皮疹、皮肤潮红等)和胃肠系统(153例,占33.70%,主要表现为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