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样肾炎小鼠模型的研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研制可诱导的、耗时较短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狼疮样肾炎小鼠模型。方法无菌分离母体DBA/2小鼠淋巴细胞,注入雌性(C57BL/10R×DBA/2)F1杂交鼠。观察16周。结果注射后8周模型小鼠以肾小球细胞增生为主要特征,未见蛋白尿及间质损害;注射后12周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及高脂血症为其主要症状,病理以肾小球系膜增宽、基底膜节段性增厚、肾间质细胞浸润为特点;至注射后16周则以肾功能损害为主要改变,病理以肾小球基质大量增生,肾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特征。血清学示抗dsDNA抗体阳性,免疫荧光示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沿系膜(IgM)和毛细血管(IgG、C  相似文献   
2.
颗粒膜蛋白的表达与狼疮肾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血浆黏附分子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及其在肾组织的表达与狼疮肾炎(LN)活动、肾脏病理及痛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GMP-140水平,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正常肾和狼疮组织GMP-140表达。结果 LN患者较正常人以及活动LN较非活动LN,血GMP-140水平显著升高;LN肾组织GMP-140表达较正常肾组织明显增强,且狼疮肾组织GMP-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D40 CD40配体 (CD40L)相互作用在狼疮肾炎 (LN)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2 0例LN患者肾组织CD40和CD40L的表达进行检测 ,并对其与肾脏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Ⅲ、Ⅳ型LN肾组织CD40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上调 (P <0 0 1) ,除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CD40表达增强外 ,还出现CD40阳性的间质浸润细胞。Ⅲ、Ⅳ型LN患者肾组织CD40L表达亦显著增强 (P <0 0 1) ,其分布范围与CD40一致。Ⅱ、Ⅴ型LN患者肾组织CD40表达范围和强度与正常肾组织大致相似。LN肾组织CD40表达与病变活动指数相关 (r =0 78,P <0 0 1)。结论 CD40 CD40L在肾脏局部的相互作用可能在LN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核因子—kB在狼疮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狼疮疮肾炎(LN)肾组织中核因子(NF)-kB的表达并探讨其与LN肾脏病理改变和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以NF-kB亚基P65单抗为抗体,采用微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PAAP法)检测LN肾组织NK-kB表达,并进一步分析其与肾小球内C-myc蛋白表达、LN活动指数、肾脏病理和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狼疮肾炎肾组织中NF-kB表达较正常肾组织显著增高,以WHOⅣ型为最显著。NF-kB在肾小球和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p5 3和 Bcl 2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猝死者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用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检测 (TU NEL)法检测 2 0例 AMI猝死者和 10例心脏正常车祸死亡者心肌细胞凋亡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p5 3和 Bcl 2蛋白在心肌细胞中表达水平 ,并探讨其相互关系。结果 :AMI猝死者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数为 (5 5 7.95± 144 .10 )个 / 10 0 0个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34.30± 2 0 .6 8)个 / 10 0 0个 (P<0 .0 5 ) ;猝死者梗死区心肌细胞中 p5 3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为 (4 41.6 5± 131.6 8)个 / 10 0 0个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2 0 .2 0±2 6 .2 7)个 / 10 0 0个 (P<0 .0 5 ) ,且与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数成明显的正相关性 (r=0 .6 5 5 3,P<0 .0 0 2 ) ;Bcl 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为 (36 .2 5± 43.17)个 / 10 0 0个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10 0 .10± 71.34)个 / 10 0 0个 (P<0 .0 5 ) ,且与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数成明显负相关性 (r=- 0 .810 3,P<0 .0 0 1) ;梗死区心肌细胞内 p5 3与Bcl 2蛋白表达数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性 (r=- 0 .80 78,P<0 .0 0 1)。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变猝死者梗死区心肌细胞的凋亡数 1支者 (5 0 6 .38± 175 .88)个 / 10 0 0个 ,2支者 (5 5 4.38± 92 .15 )个 / 10 0 0个 ,3支者 (6 6 8.2  相似文献   
6.
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PD 2腹膜透析液 (腹透液 )在体内对腹膜间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正常二级SD大鼠上建立腹膜透析模型 ,用不同浓度的PD 2腹透液灌注腹腔 ,二次 /天 ,2 0ml/次 ,生理盐水作对照。透析第 8周后杀检 ,取腹膜用LSABkit和TUNELkit作免疫 凋亡双重染色。结果 腹透液显著诱导腹膜间皮细胞凋亡 ,以高渗糖腹透液尤为显著 ,不同浓度腹透液对PCNA影响则不同 ,透析液诱导的凋亡与PCNA表达之间无相关性 ,但与腹透液浓度正相关 ,PCNA表达则与腹透液浓度负相关。结论 腹透液可诱导腹膜间皮细胞凋亡 ,并影响PCNA表达 ,其作用与腹透液浓度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3单抗(mAb)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单抗(LFA-1mAb)对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共刺激作用。方法:2例LN患者被分为活动期(n=14)和非活动期(n=15),以12例健康献血员为对照,观察CD3mAb或(和)LFA-1mAb共刺激及阻断1-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对体外培养96h后PBMC增生和IL-2产生的影响。PBMC提取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细胞增生实验采用^3H-TdR掺入法,IL-2测定采用ELISA法。结果:PBMC培养96h后,自然生长的LN非活动期和活动期PBMC ^3H-TdR掺入量和IL-2合成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P值均>0或0.05);与自然生长的PBMC相比,CD3mAb单独处理增加了LN非活动期(P值均<0.05)和活动期(P值均<0.05)PBMC^3H-TdR掺入量和IL-2合成。而单独CD3mAb对正常对照PBMC^3H-TdR掺入量和IL-2合成没有影响(P值均>0.05)。与CD3mAb单独处理组相比,CD3mAb和LFA-1mAb共刺激均增加了LN活动期(P值均<0.05)和非活动期(P值均<0.05)及正常对照(P值均<0.05)PBMC ^3H-TdR掺入量和IL-2合成;与对照组相比,CD3mAb和LFA-1mAb共刺激后活动期(P值均<0.01)和非活动期(P值均<0.01)PBMC^3H-TdR掺入量和IL-2合成均增加,但活动期效应明显强于非活动期(P<0.01)。PI3-K特异抑制剂Wortmannin(WT)的加入明显抑制了CD3mAb和LFA-1mAb共刺激诱导的PBMC增生和IL-2的分泌效应(P<0.01,P<0.01)。结论:CD3和FLA-1对狼疮肾炎PBMC具有共刺激作用,这种共刺激作用可能参与了狼疮肾炎T、B细胞的异常活化,阻断共刺激传递信号分子PI3-K则能抑制CD3和LFA-1介导的共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8.
68例狼疮肾炎的肾小管间质病变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肾小管间质病变(TIL)在狼疮肾炎(LN)的意义。方法分析了68例LN资料,并对其中42例作了较长期的随访。结果LN的TIL发生率为75%,TIL明显者,肾小管功能显著下降,血肌酐、尿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1),肾小管间质与肾小球急、慢性病理改变之间均显著相关(P<001),同时,存在明显TIL者,其生存率及肾存活率有下降趋势。结论TIL与肾小球病变呈平行的正相关关系,且对LN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 p5 3和 Bcl 2基因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中 m RNA表达量的检测方法。方法 :用以c DNA为内参标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 p5 3和 Bcl 2基因的 m RNA表达量。结果 :p5 3基因 m RNA表达量〔m RNA/总 RNA(ng/ g)〕依次为 :冠脉结扎后 4小时组 (5 76 4 8.78± 19776 .96 ) ng/ g>结扎后 6小时组 (339.0 6± 10 4 .11) ng/ g>结扎后 3小时组 (16 5 .4 4± 33.36 ) ng/ g>结扎后 2小时组 (88.2 5±16 .6 5 ) ng/ g>未结扎 (0 )组 (3.16± 0 .6 9) ng/ g和结扎后 1小时组 (16 .37± 2 .73) ng/ g、8小时组 (2 3.13±7.0 3) ng/ g、 12小时组 (6 .75± 2 .86 ) ng/ g,P均 <0 .0 5 ;Bcl 2基因 m RNA表达量〔m RNA/ g总 RNA(ng/ g)〕:冠脉结扎后 3小时组 (4.5 3± 1.5 9) ng/ g、 4小时组 (0 .0 2± 0 .0 1) ng/ g和 6小时组 (3.4 6±0 .39) ng/ g<结扎后 2小时组 (5 2 .4 8± 14 .18) ng/ g、8小时组 (5 9.2 4± 2 .91) ng/ g<结扎后 1小时组 (77.2 0±12 .4 8) ng/ g和未结扎 (0小时 )组 (81.77± 9.6 2 ) ng/ g<结扎后 12小时组 (99.6 0± 4 .71) ng/ g,P均 <0 .0 5。该种方法能对不同的样本检出不同量的 m RNA含量 ,其特异性强 ,且能检出 0 .0 2 ng/ g的 m RNA含量 ,敏感性高。结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免疫学指标在狼疮肾炎(L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5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分为三组:A组以肾脏受累的临床表现为主;B组以SCE活动的人身表现为主;C组为缓解期。对自身抗体及补体进行比较。结果 在LN和活动性SLE中,自身抗体及补体各成分各有不同特点。结论 C3、C4以及抗dsDNA是判断LN及SLE活动重要指标,抗Sm特异性强,不随治疗而消失,可作记性抗体。Rnp、Rip与肾损害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