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扩大经额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扩大的经额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应用.方法:1997年6月至2002年3月采用该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10例,肿瘤主要累及于鞍上、蝶筛窦及上斜坡区.结果:本组10例中,肿瘤全切6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发生颅神经麻痹4例,其中动眼神经障碍3例,外展神经障碍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影像学随访6~24个月,全切除肿瘤病例未见肿瘤复发,次全切除者无明显增大.结论:该入路可充分显露鞍区肿瘤,术野开阔,对脑组织损伤小,适用于已侵犯蝶筛窦区及上斜坡的侵袭性垂体瘤.  相似文献   
2.
人群高血压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诊断标准,采用流行病学前瞻性观察方法,随机选择两个相似人群,对年龄≥35岁居民5441人,进行连续三年高血压患者系统管理和对照组自然趋势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患病率,三年后对照组上升近5%(P<0.05),干预组基本保持稳定(P>0.05).血压均值变化,干预组收缩压、舒张压逐年降低,规律性降压药物治疗由31.4%提高到53.1%,高血压控制率达90.5%,干预人群总体血压水准低于对照人群.脑卒中发病率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本研究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高血压早期预防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3.
肌萎灵注射液对大鼠原代培养运动神经元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中药制剂肌萎灵注射液对大鼠原代培养脊髓运动神经元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MTT方法观察神经元活力,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NF 200染色后图像分析测定突起长度。结果表明:浓度为0. 5% ~5%的肌萎灵注射液能增加培养神经元活力,浓度为0. 5% ~1%的肌萎灵能促进神经元突起生长。本研究结果提示:肌萎灵注射液对培养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离体大鼠肺血管在缺氧时张力的变化,以及甾体、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对此变化影响的异同性,采用等长收缩技术,测定加入消炎痛或地塞米松前后张力改变的特点及两药作用的差异。结果发现Wistar大鼠与Sprague-Dawley大鼠肺血管环对缺氧的反应不同,后者仅出现收缩反应,而Wistar大鼠在收缩前出现一内皮依赖的舒张;COX非特异性抑制剂消炎痛对缺氧所致的舒张和收缩均有增强作用;COX-2特异性抑制剂地塞米松则在明显抑制舒张的同时轻度增强收缩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种属大鼠的肺血管缺氧反应可能存在差异;缩管性PGs和扩管性PGs分别调节急性肺血管缺氧的舒张和收缩反应,这一过程呈一定的内皮依赖性;非选择性和选择性的COX抑制剂对肺血管缺氧反应的作用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专科医院住院部各科医疗质量综合评价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扬  卢萍  吴清平 《广州医药》2001,32(2):58-59
目的:探讨专科医院住院各科工作情况综合评价方法,向临床科室提供医疗质量信息,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方法:以医院工作报表为数据来源,用秩和比法从诊疗质量,工作强度和经济效益三方面量化科室医疗质量考核指标。结果:综合数能更全面、有效、合理地评价住部各科医疗质量优劣等级,提出科室改进的指标。结论:此评价方法简便,实用,有利于深化院内改革,强化行政部门管理。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宫颈鳞癌ⅠA1期术前诊断和处理仍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ⅠA1期宫颈鳞癌诊断和处理的恰当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2~2001年收治的30例宫颈鳞癌ⅠA1期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30例患者中7例既无症状又无明显体征(23.3%)。23例行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86.9%(20/23);23例行阴道镜检查,准确率为78.2%(18/23);10例行宫颈管刮取术,4例阳性。30例患者中22例行广泛或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73.3%),6例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行宫颈冷刀锥切术;28例子宫切除标本宫旁组织均未受侵,阴道残端均无癌残留,其中8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平均切除淋巴结22枚,均为阴性,两例锥切标本切缘干净;术前诊断与最后诊断符合率为56.7%(17/30)。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4个月(17~111个月),均无复发。结论:ⅠA1期宫颈鳞癌术前阴道镜检查及宫颈多点活检诊断准确率低;冷刀锥切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同时又可作为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ⅠA1期宫颈鳞癌患者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应用于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用胰岛素治疗组(DM+INS组)50例,联合治疗组(DM+INS+RSG组)治疗组52例,在继续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4mg/d,共三个月。观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g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体重指数(BMI)的改变。结果DM+INS+RSG组与DM+INS组治疗前FPG、PPG、HbA1C、TC、TG、HDLC、LDLC和胰岛素用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DM+INS+RSG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FPG、PPG、HbA1C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P<0.01)。结论对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加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可使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得以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转内皮抑制素基因治疗大鼠角膜新生血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转染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基因对酸烧伤引起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基因治疗。方法: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聚合酶链式反应、DNA测序及用NCBIBLAST软件与基因库序列比较的方法进行鉴定,鉴定后在大肠杆菌中扩增,用质粒纯化试剂盒抽提纯化;用750g/L硝酸银和250g/L硝酸钾混合烧灼液制作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用结膜下注射脂质体包裹的质粒pBlast- hEndostatin来进行体内基因治疗。结果:实验证实质粒pBlast-hEndostatin含有人endostatin基因。结膜下注射脂质体包裹的质粒Tel押029-82245172Email押IJO.2000@163.compBlast-hEndostatin对酸烧伤引起的炎症性角膜新生血管有明显抑制作用,术后6,10,15d对角膜新生血管面积的抑制率分别为37%,40%,43%;对角膜新生血管密度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40%。对角膜新生血管长度和角膜炎症细胞没有明显抑制作用。角膜新生血管面积与角膜水肿、角膜混浊呈正相关。结论:用结膜下注射脂质体包裹的内皮抑制素基因可以部分抑制酸烧伤引起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其作用机制是转基因产生的内皮抑制素蛋白直接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而不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腹部外伤术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4例本病患者采用A/C、SIMV、PEEP、正比呼吸模式及综合治疗。结果抢救成功14例,死亡10例,分别死于心、肾、脑等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早期和及时有效的机械通气是救治腹部外伤术后ARDS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合对比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各指标,探讨健康男性各年龄段前列腺健康指数(PHI)指标潜在价值及意义。方法对238名1090岁年龄段马鞍山地区健康男性统一检测tPSA、fPSA、p2PSA等指标,按每10岁一组共分为8组,分别计算各组均值及其95%可信区间(CI),综合对比tPSA、fPSA、%fPSA、p2PSA、%p2PSA及PHI指标,绘制各指标年龄相关分布曲线并统计分析曲线特征。结果与其他曲线趋势不同,PHI指标终生随年龄变化特征相当显著:PHI曲线在1090岁年龄段马鞍山地区健康男性统一检测tPSA、fPSA、p2PSA等指标,按每10岁一组共分为8组,分别计算各组均值及其95%可信区间(CI),综合对比tPSA、fPSA、%fPSA、p2PSA、%p2PSA及PHI指标,绘制各指标年龄相关分布曲线并统计分析曲线特征。结果与其他曲线趋势不同,PHI指标终生随年龄变化特征相当显著:PHI曲线在1029岁期间相对平稳,但随后出现2个高峰和1个低谷,分别为青春期高峰于3029岁期间相对平稳,但随后出现2个高峰和1个低谷,分别为青春期高峰于3039岁,PHI=31.83±10.29(95%CI 10.2939岁,PHI=31.83±10.29(95%CI 10.2953.37);老年期最高峰于6053.37);老年期最高峰于6069岁,PHI=42.85±9.06(95%CI 23.9669岁,PHI=42.85±9.06(95%CI 23.9661.75);中年期低谷于4061.75);中年期低谷于4049岁,PHI=9.16±2.05(95%CI 8.1949岁,PHI=9.16±2.05(95%CI 8.1916.76)。与fPSA终生持续缓慢上升不同,PHI与tPSA两者均在老年期转向下,但PHI转折点(6016.76)。与fPSA终生持续缓慢上升不同,PHI与tPSA两者均在老年期转向下,但PHI转折点(6069岁)较tPSA提早约10年。结论 PHI与年龄的相关性较PSA单一指标更敏感更超前,似能更准确反映前列腺总体功能在男性各年龄段的生理或病理动态变化特征。同时综合计算多指标而获取的PHI新指标,可能较以往PSA单一肿瘤标记物具有更多的潜在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