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miR-200、miR-155及血管新生因子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abortion,URSA)的相关性分析。 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8年1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就诊的URSA患者作为URSA组、要求终止妊娠的正常早孕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绒毛组织中微小RNA(microRNA, miR)miR-200、miR-15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 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的表达量及血清中VEGF、sFlt-1的含量,对miR-200、miR-155靶向结合VEGF、sFlt-1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 URSA组的绒毛组织中miR-200(1.78±0.32 vs. 0.91±0.15)、sFlt-1(1.87±0.35 vs. 1.06±0.21)的相对表达量及血清中sFlt-1的含量[(12.39±2.31)ng/ml vs. (6.51±0.95)ng/m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绒毛组织中miR-155相对表达量(0.60±0.10 vs. 0.93±0.16)、VEGF mRNA相对表达量(0.59±0.09 vs. 1.02±0.16)及蛋白表达量(0.62±0.07 vs. 1.04±0.18)、血清中VEGF的含量[(601.25±94.39)ng/ml vs. (935.12±132.47)ng/m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RSA组患者绒毛组织中miR-200的表达量与血清中VEGF的含量、绒毛组织中VEGF的表达量均呈负相关,绒毛组织中miR-155的表达量与血清中sFlt-1的含量和绒毛组织中sFlt-1的表达量均呈负相关;miR-200、miR-155分别靶向结合VEGF、sFlt-1基因的3’UTR。 结论 miR-200表达增多、miR-155表达减少与URSA发生有关,miR-200靶向VEGF、miR-155靶向sFlt-1是介导该过程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并发角膜溃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2年3月在青岛市中医医院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患者153例,统计术后角膜溃疡发生情况,将并发角膜溃疡的患者作为发生组,其余作为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并发角膜溃疡的危险因素。结果 153例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患者,术后30例并发角膜溃疡作为发生组,其余123例作为未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发生组糖尿病、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操作不规范、角膜缝线松动及激素类药物应用不合理的构成比升高(P <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2.678(95%CI:2.013,3.343)]、复发性胬肉[OR=2.280(95%CI:1.659,2.900)]、手术操作不规范[OR=7.036(95%CI:4.152,9.919)]、角膜缝线松动[OR=3.466(95%CI:2.632,4.300)]及激素类药物应用不合理[OR=5.217(95%CI:3.021,7.414)]均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并发角膜溃疡的危险因素(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LCAT)的基因LCAT 608C/T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atherosclerotic cerbral infarction,ACI)的关联。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联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50例ACI患者和122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的LCAT 608C/T多态性。结果LCAT 608C/T位点基因型分布在ACI和对照组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ACI组CT基因型频率(14.0%)、T等位基因频率(7.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I和对照组中608CC亚组HDL-C水平均高于同组内608CT亚组(P〈0.05)。结论LCAT 608C/T多态性可能为中国人群ACI易感因素,T等位基因可能与HDL-C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青岛市某三甲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体格检查及空腹静脉血采集,并采用灭菌棉拭子擦拭创面拭取分泌物用于病原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多重耐药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5 122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MDROs感染情况分析,年龄35~85岁,平均(61.03±11.19)岁,糖尿病病程1~29年,平均(12.32±7.16)年。多重感染者210例,多重感染率为4.10%。共分离出265株MDROs,居于前3位的MDROs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09株(41.13%)、铜绿假单胞菌61株(23.02%)、大肠杆菌58株(21.89%)。主要的MDROs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100%耐药,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100%耐药,未见对万古霉素耐药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菌药物暴露史(OR=1.962)、因同一伤口住院次数>2次/年(OR=1.970)、骨髓炎(OR=4.323)、神经缺血性伤口(OR=1.269)和抗菌药物疗程≥5 d(OR=1.487、3.274、1.602)是糖尿病足患者发生MDROs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抗菌药物暴露史、因同一伤口住院次数>2次/年、骨髓炎、神经缺血性伤口以及使用抗菌药物疗程与发生MDROs感染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活血生肌法抗瘢痕作用机理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活血生肌法抗瘢痕的作用机理与疗效。方法 动物实验用大鼠造模后随机分为三组: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对照组。分别给予半导体激光照射、活血生肌疗法(生肌活血油 半导体激光照射)、碘伏纱布处理。取创面肉芽组织及其血液,测定纤维连接蛋白(Fn)及创面碱性成纤维因子(b-FGF)的含量,同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进行比较。临床研究:以76例腋臭术后切口为抗瘢痕研究对象,分为A、B、C三组(A组对照组、B组治疗Ⅰ组、C组治疗Ⅱ组)。三组除常规用药外,B组与C组再分别给予半导体激光照射及活血生肌疗法(生肌活血油 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结果 动物实验表明,治疗Ⅱ组可明显提高血液及肉芽组织中Fn的含量;在创面修复的炎症和增殖期b-FGF水平可显著增加,在塑形期b-FGF水平降低;改善创面血液循环,促进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巨噬细胞的游出,提高局部抗感染能力;加速新陈代谢,与治疗Ⅰ组、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C组在切口周围肿胀程度、疼痛缓解时间、愈合时间、切口愈合瘢痕宽度、病人满意程度等指标方面明显优于A、B组。结论 活血生肌疗法具有消肿胀、生新肌、通血脉、抗瘢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基于计算机动画和视频剪辑技术的心律失常教学课件的设计思想、课件内容及演示特点。  相似文献   
7.
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平滑肌细胞PCNA和P27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27表达变化规律。方法30只400~500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手术组(n=24)行球囊损伤大鼠胸主动脉术;对照组(n=6)不行球囊损伤,作为正常对照。于术后2d、7d、14d、28d取胸主动脉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进行形态学、PCNA和P27表达水平检测。结果(1)正常动脉壁不表达PCNA,球囊损伤后开始表达,术后2d时中膜表达显著(24.08±2.35);术后7d出现新生内膜,PCNA在内膜高度表达(35.32±3.46)而中膜表达已明显下降(9.47±1.56);后内膜、中膜表达均逐渐下降,28d时形成显著的新生内膜(0.173±0.030)mm2,管腔狭窄;(2)正常动脉壁显著表达P27(19.29±1.54),球囊损伤后中膜表达迅速下降,2d达最低水平(2.93±0.55),后逐渐回升;14d、28d新生内膜中可见P27表达,并逐渐增多;(3)P27表达与PC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868P<0.001)。结论球囊损伤大鼠主动脉后管壁P27表达下调伴随PCNA表达上调,血管平滑肌细胞恢复增殖能力并向内膜下迁移并过度增殖,从而形成显著的新生内膜、管腔狭窄。  相似文献   
8.
1 Int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several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nomenclatures have been published,including the major ones A Proposed Standard International Acupuncture Nomenclature by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in 1991[1],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2] by WHO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WPRO) in 2007 and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hinese-English Basic Nomencl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3] by the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 (WFCMS) in 2007.However,a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oints applied in infant Tuina therapy is neither contained in any of these standardized nomenclatures,nor in major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ies of Chinese medicine[4-6].Infant Tuina is an effective and common therapy used in the pediatric depar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As the points used in infant Tuina therapy are different from the points used in standard acupuncture,and are essential to practice,the authors believe it is important to make a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infant Tuina points and explore the principles and protocol of their translation.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采用中药汤剂联合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失眠,观察其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0月期间于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海慈医院)治未病科就诊的9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中药组与联合组,每组各47例。中药组给予中药汤剂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并评价患者睡眠改善情况;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水平,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25羟维生素D[25(OH)D]、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去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表达水平变化情况,并根据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评估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中药组患者睡眠改善总有效率为75.00%(33/44),联合组患者睡眠改善总有效率为93.48%(43/46),联合组患者睡眠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各项评分,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患者PSQI各项评分,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较中药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25(OH)D、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E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中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并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