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5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30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35篇
内科学   143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565篇
预防医学   141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313篇
  3篇
中国医学   1339篇
肿瘤学   4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291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63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447篇
  2011年   439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和开发支持中医和现代生物医学本体和术语集的语义标注系统。方法以MedPortal本体库和中医临床术语集等为术语资源库,设计语义标注系统工作流程和功能框架,并开发Web应用系统。结果构建了一个基于Web的中医药文献语义标注系统,支持语料库管理与维护、术语词典管理、语义标注和语义检索等功能,既可以为基于机器学习的信息抽取算法研究提供训练集,又能实现语义层面的多来源数据集成与知识融合。结论该中医药文献语义标注系统设计方案已经过实际项目验证,可为其他同类系统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四妙勇安汤由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4味药物组成,为《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100个经典名方之一。经溯源发现,四妙勇安汤源于《石室秘录》,后由《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验方新编》等书引用。从古代文献记载来看均有方无名,"四妙勇安汤"之名,最早见于1956年《中医治疗动脉栓塞性坏疽症的成效》,是由当时记者吕民报道河北省释迦宝山用"四妙勇安汤"治疗当地的动脉栓塞性坏疽时冠名。四妙勇安汤从方药组成与剂量上看,从《石室秘录》开始即是"金银花三两,当归二两,生甘草一两,玄参三两",历代版本《方剂学》确定四妙勇安汤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的比例就是3∶3∶2∶1。而查阅文献,释迦宝山临证所用的四妙勇安汤由"玄参132 g,当归99 g,银花66 g,甘草33 g"组成,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的比例变成2∶4∶3∶1。从治疗时间上看,原方记载的7日愈或是10日愈,而释迦宝山将其用到了三四个月,甚至五六个月。研究认为,古籍中的四妙勇安汤,应该是用于疾病的初期,尽早发现和治疗;而释迦宝山修改过的剂量,是广泛用于脱骨疽的中后期,甚至出现坏疽的严重病情所使用的,因此服药时间长,剂量大。且四妙勇安汤临证不仅限于治疗脱骨疽,也用于大头疮等,现代该方的使用已经大为拓展。相关研究已证实四妙勇安汤具有抗炎、稳定斑块、降脂、保护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抗凝、抑制血栓形成和促纤溶等作用,后续应开展君臣佐使辨析,对其临床应用范围重新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3.
泽泻为我国传统中药,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复方及多种中成药中。目前从泽泻中分离到了220余个化合物,包括三萜、倍半萜、二萜、糖类、含氮化合物、苯丙素、黄酮、甾体等。药理学研究表明泽泻醇提物、水提物及一些单体类成分具有利尿、抗结石及肾脏保护、降血脂及保肝、降血糖、抗癌、抗氧化损伤、抗炎、抗补体等作用。该文对近五十年来泽泻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以期为泽泻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中胆管损伤后即时手术和再次手术处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5月-2003年11月经作者手术或参与手术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即时发现并处理6例。其中,成功4例,术后狭窄再次手术治愈1例,处理结果不满意1例。术后处理15例,均择期行胆肠吻合治愈。结论术中处理结果与损伤程度和胆管横径大小密切相关。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胆管狭窄者应行胆管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5.
采用4天抑制试验法,观察青蒿提取物和青蒿素对伯氏疟原虫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青蒿提取物和青蒿素均使原虫滋养体膜结构损伤,表现为虫体表膜、食物泡膜、限制膜、线粒体膜、内质网、核膜呈现肿胀及膜间隙增宽。有些虫体表膜、食物泡膜呈现多层螺纹膜样改变。严重病变的原虫滋养体退变崩解,结构消失,残留退变的食物泡和吞噬泡散在红细胞内。此外,还观察到青蒿提取物和青蒿素对疟原虫纳虫泡内裂殖子发育有抑制作用。试验证明,青蒿提取物和青蒿素对伯氏疟原虫滋养体的超微结构损伤部位和病变特征基本相同;并提示对疟原虫纳虫泡内裂殖子发育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提取《新针灸学》《经络腧穴学》中穴位名称、主治病症信息,基于复杂网络建立穴-症网络,分析两者穴位数量、相互关联程度及主治规律变化,借助拓扑学数据解释变化原因,为传统针灸知识体系的结构化、标准化研究提供具体思路和方法。共纳入《新针灸学》386穴、773种症状、形成152163个穴位配伍对,《经络腧穴学》403穴、253种症状、28755个穴位配伍对。两本教材的穴-症网络存在丰富的差异性,其所载的病症结构化程度随医学知识的更新而提升。《新针灸学》模型具有更加典型的小世界效应,或因其以病症为主要分类手段的优势体现。两本教材穴位定位与主治方面发生许多变化,学科发展、时代背景等方面是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世界针灸杂志》2023,33(3):191-197
“Long COVID” is a sustained symptom following infection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According to recent statistics, at least 65 million people have long COVID, which poses a long-term threat to human health.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are complex and affect multiple organs and systems. Common symptoms include palpitations, breathing difficulties, attention and memory deficits, fatigu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satisfactory treatment effect with a single intervention. Currently,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long COVID are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an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find appropriate and effective methods for long COVID treat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the various phases of COVID-19.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cupoint stimulation therapy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palpitations, dyspnea, cognitive impairment, anxiety, depression, and other symptoms in patients. According to previous studies, acupoint stimulation may improve various symptoms related to long COVI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value of acupoint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ong COVID-related symptoms, based on the common sequelae of various systems involved in long COVID, and the effect of acupoint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imilar symptoms and diseases in recent years.  相似文献   
8.
郭旭东  晏伟  席少阳  杨莉萍  姬捷  马晓辉  黄璐琦  晋玲 《中草药》2023,54(16):5296-5311
目的 对21世纪以来国内外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其研究前沿,分析发展方向,为今后黄芩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的英文文献,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的中文文献进行检索并进行数据清洗。利用VOSviewer、Coocation等软件对发文量、地区/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主题演化路径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对黄芩相关的研究前沿热点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英文文献1560篇、中文文献22 214篇。黄芩相关领域发文量在2014年以前每年呈现上升趋势,之后每年发文量趋于稳定状态,我国在黄芩相关研究领域占主导地位。合作网络显示国际上中国与美国合作较为紧密,国内各地区合作较为散乱,协作程度较为薄弱。关键词分析表明未来黄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代谢组学、化学成分、作用机制、抗肿瘤、阿尔茨海默症等方向。结论 黄芩相关研究进展迅速,近年来对黄芩的研究逐步稳定,2019年后有回温现象。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应注重各地区、各机构之间的合作创新。代谢组学、化学成分、作用机制、抗肿瘤、阿尔茨海默症等方向成为近年来黄芩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黄芩不良反应机制研究还不够完善,同时在其质量评价方面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中成药和汤剂治疗肝肾阴虚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VIP、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9月23日的文献,按照纳排标准,收集调补肝肾法治疗PMOP的临床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version 5.35)进行质量评估,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篇文献,9个研究。与常规治疗的中成药和西药相比,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MD=-3.74,95%CI(-4.86,-2.62),P<0.01;MD=-2.05,95%CI(-2.26,-1.84),P<0.01]、提高血清雌激素[分别为SMD=0.69,95%CI(0.21,1.17),P<0.01;SMD=0.37,95%CI(0.01,0.74),P=0.04]方面,单用调补肝肾法可能优于常规治疗;在临床症状疗效有效率[分别为RR=1.03,95%CI(0.90,1.17),P=0.68;RR=1.24,95%CI(0.94,1.63),P=0.13]、提高腰椎骨密度[分别为MD=0.01,95%CI(-0.03,0.05),P=0.65;MD=0.03,95%CI(-0.01,0.07),P=0.12]指标方面,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无纳入文献提示单用或联合应用以调补肝肾为治法选用的中成药和汤剂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成药和汤剂在改善肝肾阴虚PMOP患者腰脊疼痛、腰膝酸软无力等的症状及提高血清雌激素方面,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吗啡对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体外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研究吗啡对血清饥饿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组给药后,用MTr法测心肌细胞的活力;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心肌细胞周期;用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法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率;用Westernblot法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用Fura-2双波长荧光法测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结果体外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经无血清饥饿作用48h后,心肌细胞可出现明显的凋亡现象;给予不同浓度的吗啡作用于心肌细胞后,心肌细胞的这种凋亡现象可被抑制,其在1umol·L^-1处最为明显,表现为: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内Ca^2+离子浓度降低;给予10umol·L^-1纳洛酮(Naloxone)后,吗啡的这种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作用可被完全阻断;并且给予1umol·L^-1纳曲吲哚(Naltrindole)后,吗啡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结论吗啡可激活心肌细胞膜上的阿片受体,对血清饥饿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且可被Naloxone阻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