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407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47篇
中国医学   539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滇产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Rp~(-1)8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分离手段对滇产两面针的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滇产两面针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γ-崖椒碱(γ-fagarine,1)、茵芋碱(skimmianie,2)、白鲜碱(dictamnine,3)、左旋丁香树脂酚[(-)-syringaresinol,4]、博落回醇碱(bocconoline,5)、花椒木精(zanthoxyline,6)、4-甲氧基~(-1)-甲基-2-喹诺酮(4-methoxy~(-1)-methyl-2-quinolone,7)、大叶桉亭(robustine,8)、rhoifoline B(9)、6β-hydroxymethyldihydronitidine(10);运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HM QC和HM BC将化合物10的核磁共振氢谱(1H-NM 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NM R)进行了一一归属。结论化合物6-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为首次从花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新结构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9,(8):1031-1036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的雌激素样作用,以及其对性未成熟小鼠子宫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性未成熟雌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阳性对照组(戊酸雌二醇,0.18 mg/kg),TSG低、高剂量组(50、150 mg/kg),TSG低、高剂量+戊酸雌二醇组(剂量同单用组)。正常组小鼠灌胃等体积水,各给药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溶液0.2 mL/10 g,早晚各1次,连续5d。末次给药次日,测定并计算各组小鼠子宫指数和体质量增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其血清雌激素[雌二醇(E_2)、黄体生成素(LH)、卵泡雌激素(FSH)]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其子宫组织形态学特征,并检测子宫管径和子宫内膜厚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其子宫组织中ER(ER-α、ER-β)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小鼠子宫肌层排列平行、紧密,子宫上皮呈单层柱状,ER-α、ER-β表达较少;各给药组小鼠子宫管径、内膜及上皮均不同程度地增大、增厚或增生,ER-α、ER-β表达有所变化。与正常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子宫指数(阳性对照组、TSG高剂量组、TSG各剂量+戊酸雌二醇组)、体质量增幅(阳性对照组、TSG高剂量组、TSG低剂量+戊酸雌二醇组)、子宫管径及内膜厚度(阳性对照组、TSG低剂量组、TSG各剂量+戊酸雌二醇组)、ER-α的表达量(阳性对照组、TSG各剂量+戊酸雌二醇组)、ER-β的表达量(阳性对照组、TSG高剂量组+戊酸雌二醇联用组)均显著升高,血清LH(阳性对照组、TSG高剂量组)、FSH(TSG低剂量+戊酸雌二醇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TSG各剂量+戊酸雌二醇组小鼠子宫指数、子宫管径及内膜厚度、ER-α及ER-β的表达量以及TSG低剂量+戊酸雌二醇组小鼠体质量增幅、血清E_2含量均显著高于TSG同剂量单用组(P<0.05或P<0.01);TSG各剂量组小鼠子宫指数、子宫管径及内膜厚度、ER-α及ER-β的表达量,TSG各剂量+戊酸雌二醇组小鼠子宫管径、ER-β的表达量以及TSG低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增幅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而TSG各剂量+戊酸雌二醇组小鼠血清LH水平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TSG可一定程度地增加性未成熟小鼠的子宫指数和体质量,并调节其体内雌激素水平,增加子宫管径及内膜厚度,上调子宫组织中ER的表达,具有一定的雌激素样作用。但这种作用弱于戊酸雌二醇,且两者联合使用可能会拮抗戊酸雌二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药复方研究引入纳米技术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医有“和药”之说,也曾经用“八减之齐和煮之”进行治疗。中药复方治病历史久远。中医对症组方用的是药的主要“药性”,“药性”即有效成分。继互联网、基因等名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后,作为一种尺度单位,“纳米”一词也越来越多地跃入人们的眼帘。纳米技术的广义范围可包括纳米材料技术及纳米加工技术、纳米测量技术、纳米应用技术等方面,已经悄然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渗透到了衣、食、住、行及中医中药等领域。纳米技术加工炮制的目的是充分保留或增强“药性”、最大程度除掉或减弱非“药性”成分。纳米技术均可运用于不同的中药复方剂型,除片剂、口服液、胶囊、颗粒剂(冲剂)外,滴丸、微丸、软胶囊、气雾剂、注射剂、巴布剂、缓释剂等新剂型等等。纳米技术的运用有利于中药化学动力学产物的产生:如中药方剂水煎时,各种成分充分发生水解、聚合、氧化、还原等各种化学反应,并伴随有新物质生成。使中药复方的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STR-PCR方法检测贵州小型香猪遗传变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准确分析贵州小型香猪种群遗传变异及近交程度。方法 采用10对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引物,对贵州小型香猪个体进行PCR检测。结果 在检测到的88个有效等位基因型中,纯合基因型50个,占55.7%。个体平均杂合率为0.4081,位点平均杂合率为0.5562。结论 贵州小型香猪具有一定遗传稳定性,符合封闭群动物遗传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7,(5):679-680
为探析近5年中药外治痤疮的方法及规律,我们通过相关文献的检索,对中药外治痤疮的方法进行归类总结,结果发现:低级别的证据显示:中药外治法对痤疮有效且安全。但该结论有待今后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该法可考虑作为痤疮的基础治疗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学创新》2014,(36):108-110
目的:观察悬钟穴透刺三阴交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按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悬钟穴透刺三阴交法用于治疗组,常规针刺方法用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均1次/d,10 d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PSQ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PSQI积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钟穴透刺三阴交可提高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凤膏是否对乳腺癌荷瘤小鼠的肿瘤发展有影响。方法:将4T1小鼠乳腺癌细胞株皮下注射接种于BALB/c雌性小鼠腋下制造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将乳腺癌荷瘤小鼠随机分为4个组:模型组、低剂量凤膏组、中剂量凤膏组和高剂量凤膏组,将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凤膏治疗14 d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表达。结果:凤膏对肿瘤组织体积的增大有抑制作用,模型组与凤膏组的肿瘤重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凤膏组的肿瘤组织的病理形态有明显改善,乳腺癌肿瘤组织中ER和PR表达明显增高,C-erb-2受体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凤膏可提高乳腺癌组织的ER、PR的表达,降低c-erb B-2的表达,提示凤膏可能具有抑制乳腺癌的发展、复发和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冰冻切片制作过程较石蜡切片快捷、简便,大多数组织只需简单处理,在-20℃或所需温度的条件下使组织快速冷却到一定硬度,就可以进行切片,因而临床上多用于手术中的快速病理诊断[1],具有简单快速、组织变化小、对组织中的抗原活性和酶类能较好保存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6):160-162
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对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的48例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尿毒清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肾功能、血糖、炎症因子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治疗前各项相关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实验组尿蛋白、Scr、BUN、FBG、PBG、TG、THC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治疗前炎性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相应的治疗后实验组IL-1β、IL-18、CRP、TNF-α显著优于对照组。经相应的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尿毒清颗粒能够较好的改善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减缓肾小球硬化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含V-set和免疫球蛋白城4(VSIG4)的腺病毒对1型糖尿病(T1DM)的治疗效果。方法制备含有VSIG4的腺病毒,免疫NOD小鼠,观察对CD8+T细胞的抑制效应和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结果与携带β-半乳糖苷酶(LacZ)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LacZ)和PBS组比较,携VSIG4的腺病毒并能抑制NOD小鼠的CD8+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的分泌,并降低NOD小鼠糖尿病的患病率。结论VSIG4腺病毒对CD8+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效应,并可以延缓NOD小鼠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会为T1DM的治疗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