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病(HB)患者血清IL-17、IL-22水平变化规律,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取84例HBD患者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IL-17、IL-22、HA、LN、ⅣC水平,采用常规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TBIL、γ-GT水平。结果与健康组(40例查体健者)比较,HBD患者血清IL-17及IL-22水平明显升高,P<0.01;随肝损害的程度加重,IL-17及IL-22表达水平增高(P<0.01)。IL-17、IL-22分别与HA、LN和Ⅳ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肝癌患者(16例)IL-22水平与TBIL、γ-GT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IL-17、IL-22在HB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水平变化在HBD临床诊断、病情分析及预后判断中均具有重要价值。深入研究IL-17、IL-22等细胞因子通路与肝脏损伤机理,可为HBD免疫干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克氏螯虾壳聚糖预防脂肪肝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实验性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用克氏螯虾壳聚糖进行干预后,对各组大鼠肝脏进行病理观察,计算肝脏系数和肝组织中胆固醇含量,测定血清生化指标血脂的含量和肝酶谱的活性.结果: 克氏螯壳聚糖能减轻肝细胞脂变的程度,肝重、肝脏系数、肝组织胆固醇含量均降低,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酶的活性,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论: 克氏螯壳聚糖具有较好地预防脂肪肝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脑卒中、心脏病、肾脏病等致残、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几十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现快速增加势头。本文针对我国高血压的流行及其社区防治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常因肢体功能障碍、关节挛缩、肌肉萎缩或肌张力高,出现手部严重畸形,其手指紧紧并拢呈抓握状,手指掰开困难;指缝不易清洗,常糜烂伴异味,给患者带来痛苦.本科自2009年起对脑梗死后遗症期手有严重畸形的患者,使用小毛绒玩具让患者畸形手抓握的方法,改善了护理的难度,促进患者手的康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方法 根据体重将3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糖尿病组(25只);糖尿病组喂高糖高脂饲料,对照组喂普通饲料,喂养1个月后,糖尿病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25 mg/kg.bw,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柠檬酸钠缓冲液,72 h后以随机血糖≥16.7 mmol/L确定为糖尿病模型.结果 STZ注射后72 h,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P<0.05),葡萄糖耐量,胰岛素耐受均异常,血清TG,TC,LDL-C显著升高(P<0.05),同时伴有多饮、多食、多尿等糖尿病症状.结论 高糖高脂饲料联合小剂量腹腔注射STZ可致大鼠血糖明显上升,血脂紊乱等2型糖尿病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儿泻停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73例)使用喜炎平针剂5~8 mg/(kg.d),加用儿泻停颗粒口服(按说明书使用)。对照组(35例)使用利巴韦林10mg/(kg.d)加用小儿腹泻宁。结果喜炎平联合儿泻停组比对照组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33,P0.01)。结论喜炎平联合儿泻停治疗小儿秋季腹泻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命名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护理技能教学与临床护理实践的差异,并进行分析,提出促进护理技能教学贴近临床实践的可行性策略。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三所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校的250名护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护理技能教学与临床护理在医嘱处理、铺备用床、分娩护理等19项常用护理技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主要表现在操作场景、用物准备、护理对象、操作方法、操作步骤5个方面,其中操作场景、用物准备和护理对象差异较大。结论:目前护理技能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异较大,各项操作差异程度和差异环节不同;建议采取优化护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增加课间见习和集中见习、统一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等举措,以促进护理技能教学贴近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穿剌圆孔射频治疗难治性上颌神经痛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11例治疗失败的复发性上颌神经痛患者,在X线引导下,将头端塑形成一定弧度的射频穿刺针,以前下方入路穿刺圆孔达颅内,行上颌神经干射频温控热凝处理.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术前、术后72 h以及术后随访期内疼痛程度以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手...  相似文献   
9.
杨金友  张巧玲  崔萱  李慧  沈暘 《职业与健康》2011,27(22):2531-2533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影响因素,为减少异位妊娠的发生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淮安市级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治住院确诊的138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及同期门诊超声提示宫内早孕155例的临床病历资料。对可能影响异位妊娠的年龄、生活习惯、孕次、性生活时间、避孕方式、盆腔手术史、慢性盆腔感染史、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妊娠结局等变量,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筛查异位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比值比(OR)分别为:放置宫内节育器(OR=4.83,P〈0.01),口服紧急避孕药(OR=11.78,P〈0.05),慢性盆腔感染史(OR=7.21,P〈0.01),异位妊娠史(OR=6.01,P〈0.05)。结论慢性盆腔感染史、口服紧急避孕药、放置宫内节育器、无避孕措施和不严格工具避孕为发生异位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KAI1/CD82、ME491/CD63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3例胃癌组织中KAI1/CD82、ME491/CD63的表达,比较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化Ⅰ、Ⅱ级,癌组织面积小的胃癌组织KAI1/CD82阳性表达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化Ⅲ级、癌组织面积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491/CD63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程度、浸润深度、癌组织面积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KAI1/CD82可作为胃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