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3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183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72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30篇
内科学   234篇
皮肤病学   56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08篇
外科学   196篇
综合类   828篇
预防医学   150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532篇
  2篇
中国医学   2878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293篇
  2023年   572篇
  2022年   276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405篇
  2016年   488篇
  2015年   357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507篇
  2011年   520篇
  2010年   409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2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基底层的局限性增生,由纤维结缔组织和局部血管以及子宫内膜腺体组成,是突入宫腔的蒂性赘生物。其临床表现有异常子宫出血、月经量多、痛经、不孕、经期延长等,多发于育龄期女性,临床发病率较高。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生发病机理及诊疗方法,本文将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相关因素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子宫内膜息肉(EPs)的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健康教育对老一代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为提升老一代流动人口健康水平提供建议。方法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2018年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分析健康教育对老一代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通过中介效应中的逐步回归法和KHB分解法探究健康教育影响老一代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作用机理。结果 Probit模型显示,健康教育对老一代流动人口健康状况有一定促进作用(β = 0.017,95%CI:0.012~0.021);纠正模型中的内生性问题后,接受健康教育能够使老一代流动人口自评健康状况向好的概率增加2.2%~2.3%(P<0.001);异质性分析发现健康教育对于60岁及以上和低收入的老一代流动人口健康水平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老一代流动人口的健康意识。结论 健康教育既能直接促进老一代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又可以通过健康意识间接促进其健康状况;提升老一代流动人口健康水平需从扩大老一代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加大对老一代流动人口中健康弱势群体健康教育的普及力度以及引导老一代流动人口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不良身体姿态与生活习惯的相关性,为该群体不良身体姿态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Body - Style身体姿态评估测试仪(Model.S - 8.0)和《学龄前儿童生活习惯调查问卷》对整群随机抽取的北京市4所幼儿园 406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态评估和生活习惯调查。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体态测评得分为(21.98±3.01),不良体态检出率为75.86%,其中骨盆前倾、高低肩、O/X型腿检出率较高,占比分别为39.41%、46.80%、58.37%;不良体态检出率在性别(χ2 = 10.28)、年龄(χ2 = 16.57)、BMI(χ2 = 7.46)存在组别差异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为女童(79.24%)高于男童(72.16%),3~<4岁组(73.02%) 4~<5岁组(75.00%) 5~6岁(79.86%)具有随年龄增长递增的特点,肥胖儿童(86.36%)不良体态检出率相对较高;体态发育与生活习惯具有相关性,“每天参加体育锻炼”(OR = 2.014,95%CI:1.712~2.426)、“视屏时间<2 h”(OR = 1.632,95%CI:1.266~1.527)、“睡眠时间≥6 h”(OR = 1.425,95%CI:1.266~1.624)、“基本每天都吃牛乳奶制品”(OR = 1.067,95%CI:0.906~1.146)对儿童体态发育具有积极影响。结论 学龄前儿童生活习惯对体态健康具有显著影响,通过改善体力活动、饮食习惯和睡眠时间,促进其体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五运六气作为中医学理论核心,通过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充分体现了炎黄文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近年来在临床中运用广泛。牛膝木瓜汤为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针对六庚年岁金运太过所创方剂,方中多运用酸味药和润药,具有滋阴养血舒筋之效,可寒热平调、平金佐木、统摄心肺,适用于病机为肺金过亢、肝木受害、  相似文献   
5.
张烨  张昕 《光明中医》2023,(8):1586-1589
慢性荨麻疹属于中医学瘾疹、风疹块等范畴,中医认为慢性荨麻疹病因病机与先天禀赋不足或表虚不固,外受风、热、寒邪等相关。中医针药并用治疗慢性荨麻疹可以通过按脉察舌、辨证论治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内外同治,标本兼顾。此文通过检索近6年内有关针药并用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内容进行归纳概述,为针药并用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推广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谢晓宇  周朋 《光明中医》2023,(8):1598-1601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压力加大,儿童抽动障碍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因其临床症状各不相同,更有甚者明显异于常人而成为困扰家长的难题之一,影响患儿学习及心理健康。中医在治疗抽动障碍方面效果良好,且方法多样,如口服汤药、针刺、推拿、灸法、贴敷等,其疗效日益得到认可。此文综述了近十年相关文献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快速型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发病急、致死率高,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西医的治疗具有易复发、价格昂贵等局限性。中医药在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方面疗效显著,此文从“心主血脉”失常的角度分析了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并据此提出补气温阳、养阴通脉、安神定悸的治法,方以人参四物汤加减治疗,验之临床收效甚佳,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总结李春红教授运用“六经病欲解时”思想治疗不寐的临证经验。李教授认为,“六经病欲解时”是疾病加重或向愈的关键时间节点,是临床辨治不寐的有效抓手,其精髓在于通过“时间节点”快速定位病变经。李教授指出,不寐的发生是三阴三阳开阖枢转化失调所致,其确立精准定位六经、开阖转枢气机的治疗方法,以伤寒经方加减化裁,对于本病多经合病的情况选择分时服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唐陈佳  范平 《光明中医》2023,(6):1055-1058
目的 探讨怡心通脉汤对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4例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给予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怡心通脉汤,2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中医证候、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片用量、S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SAQ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怡心通脉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伴焦虑状态临床疗效可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二至天癸方治疗肾虚型RIF的疗效和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行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ET)的肾虚型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于FET周期前2个月开始,每月经周期第3天起口服二至天癸方,并于移植当月月经周期第3天继续服用至移植日。对照组不服中药。另从本院生殖病案库中筛选10例既往首次行自然周期FET即成功获得临床妊娠的患者作为正常组。从生殖中心标本库中提取3组患者胚胎移植日当天的外周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sPD-L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并进行比较;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肾虚证候积分变化及最终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患者胚胎移植日血清sPD-1、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0和TGF-β水平显著降低(P<0.01),sPD-L1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