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8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56篇
耳鼻咽喉   83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91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536篇
内科学   344篇
皮肤病学   137篇
神经病学   71篇
特种医学   90篇
外科学   312篇
综合类   333篇
预防医学   184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511篇
  4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111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356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3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情况与病原学特征,分析诱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合理且具备针对性的冲洗对策,为未来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预防提供合理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的451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病例资料,全部患者术后均定期取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参照相关标准判定患者尿路感染情况,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受教育程度等),同时记录患者糖尿病的疾病合并情况,将术后尿路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纳入初步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51例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第3天尿液中细菌培养阳性例数为80例,阳性率为17.74%,在使用抗菌药物后,患者尿液中细菌培养阳性率逐渐降低,各时点尿液细菌阳性培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证实,高龄、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术前留置导尿管、多发肿瘤是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80例术后尿液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共分离出87株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6株占75.86%,革兰阳性球菌21株占24.14%。结论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患者有较高的尿路感染风险,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的感染病原菌,年龄、基础疾病、肿瘤位点、术前导尿管留置等是影响因素,这类患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5):1431-1434
<正>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成人髋关节重建中最常见的手术。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痛苦,恢复关节运动功能,维持髋关节稳定。术后效果与外科手术技术、生物材料和假体设计等多方面因素有关[1]。人工假体按材料分为金属对聚乙烯、陶瓷对聚乙烯、陶瓷对陶瓷和金属对金属几种[2]。相比于其他材料,陶瓷对陶瓷假体在临床效果、使用寿命等方面上有着明显的优势[3],其硬度高、抗磨损力强、磨损产物少、润滑性好,有着更好的活动性能和生物惰性,但因陶瓷的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例核型为47,XY,t(5;17),+22的少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临床和实验特征.方法 在常规核型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多重荧光原位杂交(multiplex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M-FISH)技术进一步检测该病例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并结合文献分析此类少见变异易位的临床特点.结果 FISH检测PML-RARa阴性,但77%的细胞显示存在17号RARa基因的重排或复制;BCR-ABL阴性,但74%的细胞显示有22号染色体的复制或重排.M-FISH明确RARa基因重排系5号与17号染色体易位所致,并证实了22号三体的存在.结论 变异型t(5;17)易位,形成NPM-RARa融合基因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APL中少见的类型.骨髓形态表现为奥氏小体缺如,核型中常伴有其它附加染色体异常,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acid,ATRA)联合化疗有效,但易复发,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高白细胞者预后凶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大肠主津”理论探讨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环磷酸腺苷反应成分结合蛋白(cAMP/PKA/CREB)信号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UC)水液代谢及肠上皮通透性中的作用及芍药汤的干预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0.42 g·kg-1)、芍药汤低、中、高剂量组(11.1、22.2、44.4 g·kg-1),每组10只。采用复合病因造模法建立UC湿热内蕴证大鼠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灌胃,芍药汤低、中、高剂量给予对应剂量的芍药汤灌胃,灌胃周期为14 d。观察各组大鼠腹泻评分及粪便含水率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水通道蛋白(AQP)8、AQP4及肠黏膜通透性相关蛋白ZO-1、Occludin的蛋白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cAMP、PKA、CREB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泻评分及粪便含水率显著增高(P<0.01),血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患者术后相关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院2013年1月—2019年12月应用ECMO支持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分析ECMO术后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163例ECMO支持治疗患者中,39例发生ECMO术后医院感染,感染发病率为23.93%。以下呼吸道感染(38例次,59.38%)为主,其次是血流感染(9例次,14.06%)、消化系统感染(6例次,9.37%)。检出病原体9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4株(77.89%),真菌20株(21.06%),革兰阳性球菌1株(1.05%);主要分离自痰标本(73株,76.84%),其次为血标本(11株,11.58%)、尿标本(4株,4.21%)。ECMO支持治疗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者与未发生感染者的住院日数、抗菌药物使用日数、呼吸机使用日数、导尿管置管日数及中心静脉置管日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ECMO支持治疗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临床医务人员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以减少相关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式阴道前、后壁联合修补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PO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n=60,采用新式阴道前、后壁联合修补术)及对照组(n=60,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传统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对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YX-P-2020-023-01)。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2组POP患者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产次、绝经者比例及POP脱垂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POP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分别为(88.0±30.6)min、(24.7±36.0)mL、(7.3±2.1)d、(4.6±1.4)d及(10727±1812)元,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的(118.0±33.4)min、(56.7±43.8)mL、(9.8±2.3)d、(6.4±1.6)d及(26318±3890)元,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30、4.372、6.218、6.558、28.138,均为P<0.001)。2组POP患者术后3、6、12个月复发率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阴道前、后壁联合修补术在不增加POP患者术后复发率的基础上,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并且易于操作,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CC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蛋白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6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和41例正常人大肠组织的DCC基因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大肠粘膜组织全部表达,大肠癌组织部分表达,阳性率为28%(13/46),两组差异显著(P<0.01),且与肿瘤浸润转移(Dukes分期)及分化程度有明显相关(P<0.05),5例伴肝转移组织全部表达缺失.结论DCC基因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与其浸润转移(Dukes分期)呈负性相关.DCC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形态学之外判断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8.
耳穴特异性与生物分子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耳穴特异性与机体生物分子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 18例SLE患者和 17位健康者的同体双盲试验及统计和相关分析 ,并结合抗体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结果 证实耳穴电特性具有反应SLE病理变化的特异性 ;7项抗体指标 (含DNA、补体、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等 )与耳穴电特性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 耳穴特异性与机体生物分子活性存在密切的联系 ;耳穴反应病变的特异性可能源于机体内生物分子的活性 ,其中包括基因突变、基因表达及其调控。  相似文献   
9.
王金平  王丽萍  张燕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2):1451-145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防治依从性及血压控制达标情况,为控制原发性高血压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庐江县中医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9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调查,进一步分析不同人群特征、不同防治依从行为对血压控制达标的影响。结果6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达标率为16.24%(113/696)。禁烟、限制饮酒、减少钠盐摄入、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遵医嘱服药的依从性分别为24.86%、28.45%、64.51%、58.05%、66.38%、83.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69岁(OR=1.567)、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及以上(OR=2.849)、病程≤10年(OR=1.431)、禁烟依从性好(OR=1.852)、限制饮酒依从性好(OR=2.083)、减少钠盐摄入依从性好(OR=3.511)、控制体重依从性好(OR=1.145)、适量运动依从性好(OR=1.670)、遵医嘱服药依从性好(OR=1.399)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的可能性较高。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情况有待进一步提高,且与人群特征、防治依从项目密切相关,应针对重点人群、危险因素开展高血压综合防治,提高患者的防治依从性,促进血压控制达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变化及其两者的相关性,探讨脊髓损伤后脊髓的自身保护机制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组织学染色和图像分析的方法检测损伤脊髓碱性成纤维细胞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1d损伤脊髓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的表达明显增高,7d达到高峰,14d末回落,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则在1-14d内呈进行性增高趋势,两指标相关性显著(r=0.777,P=0.001),结论:脊髓损伤后反应性星形细胞胶质化对脊髓的再生和自身修复起着重要作用,提示脊髓本身存在自身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