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从“效应-靶标”互作关联视角探讨消肿止痛贴的功效机理。方法 基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PubMed数据库收集消肿止痛贴组方药材沙蒿子、水蔓菁、薄荷脑中所含的化学成分信息,利用中医药百科全书(ETCM 2.0,http://www.tcmip.cn/ETCM2/front/#/)收集其透皮吸收特性,筛选Golden Triangle为Accepted的成分预测候选靶标谱预测。利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 v2.0),依据化合物结构相似性原理,预测其候选靶标谱。同时,利用SoFDA数据平台收集消肿止痛贴功效相关的症状与其相关基因信息。进一步,利用上述方药候选靶标与其功效相关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信息,构建消肿止痛贴的“效应-靶标”互作关联网络,通过计算网络节点拓扑特征值,筛选网络核心靶标,并开展功能挖掘,阐释消肿止痛贴的功效机制。结果 基于ETCM 2.0及TCMIP v2.0数据库共得到165个方药候选靶标,基于SoFDA数据库收集到清热、消肿、止痛功效相关症状及其1 744个相关基因。网络构建与分析发现,消肿止痛贴的核心效应靶标主要参与调节机体的“免疫-炎症”平衡、维持物质与能量代谢稳态、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功能,与该方清热、消肿、止痛功效紧密关联。其中,消肿止痛贴-清热功效组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之功,其核心效应靶标群的生物学功能与矫正病原体诱导机体“免疫-炎症”失衡有关;消肿止痛贴-消肿功效组具有利水消肿、软坚散结之功,其核心效应靶标群的生物学功能与改善微循环障碍有关;消肿止痛贴-止痛功效组具有化瘀解滞、活血止痛之功,其核心效应靶标群与纠正神经系统和物质及能量代谢紊乱有关。结论 消肿止痛贴清热、消肿和止痛的功效可能与其作用于相关候选靶标,从而矫正“神经-免疫-血管轴”失衡,调节神经元兴奋性和炎症反应,干预物质和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相关研究结果为明确消肿止痛贴的优势疗效环节和辅助其临床精准定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肤疾洗剂中苦参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使用C18柱色谱柱,流动相为0.016mol·L-1磷酸二氢钾-0.016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乙腈(30:30:3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20nm。结果:在0.515~5.15μg范围内苦参碱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73%,RSD为1.01%。结论:该方法能够对肤疾洗剂中苦参碱进行准确、快速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3.
中药枳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枳实Citrus aurantium L.为常用中药,应用历史悠久,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的功效.该文就近年来枳实的化学成分、含量测定、药理作用等进行了全面综述,以期为其临床应用及产品开发提供依据.中药枳实资源丰富但种质资源复杂,不同地区采收时间各异,枳实其他成分的含量也各有不同,所以仅以单一成分为指标,并不能较好的反映药材和制剂的品质与疗效,在今后的质量评价中,应从多种成分进行综合评价.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枳实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广泛,取得了巨大进展,如若对枳实有效成分加以开发利用,发掘新药,将对传统中药枳实的开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骨刺消痛胶囊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方法:采用ODSC18柱(5μm,4.6×250mm),流动相为甲醇—水(35:65),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室温。结果:龙胆苦苷在0.312~2.0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方法的回收率为98.12%,RSD为1.17%(n=5)。结论:该方法能准确可靠地进行含量测定,能够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定心速宁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鉴别制剂中黄连、柚皮苷、人参、苦参等,采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TLC色谱中均能明显的检出黄连、柚皮苷、人参、苦参;盐酸小檗碱对照品线性范围2.432μg~12.16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2%,RSD为1.6%(n=6)。结论: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建立的方法能有效的控制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安全性评价是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的重点与难点,以自发呈报系统为主的被动监测和以集中监测为主的主动监测等方法较为常用,但不能实现对中药安全性风险的连续监测。全生命周期监管理念的提出为中药安全性评价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需要机制和模式创新,需要医院、企业、合同研究组织、科研院所、管理部门等多方的联合行动。真实世界研究为中药安全性连续性监测研究提供了路径,搭建基于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技术的公共数据平台,可以获取中药安全性相关的真实世界数据,通过数据综合分析可以形成真实世界证据,为识别安全风险、制定风险最小化措施提供遵循。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6,(2):216-218
目的:观察双石通淋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收集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符合病例筛选的患者2025例,口服双石通淋胶囊,用药6周后随访结果。结果: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为84.44%。小便频急、尿后余沥不尽、尿道灼热等症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前列腺触诊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前列腺液检查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卵磷脂体明显增多(P0.05)。结论:双石通淋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6,(11)
目的通过双石通淋胶囊的体外抑菌实验及其对大鼠细菌性前列腺炎影响体内实验,观察该药物对常见的前列腺炎感染病菌的抑菌作用及对细菌性动物前列腺炎的影响。方法将双石通淋胶囊药液用培养基倍量法稀释,设定空白对照管及青霉素阳性药物对照管,每管分别接种稀释的新鲜菌液0.1 m L,置37℃培养箱内,18 h后检测双石通淋胶囊对前列腺炎常见感染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将1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手术对照组,病理模型组,前列泰片组,双石通淋胶囊大、中、小剂量组;选取大肠杆菌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造模,于造模后第4天开始给药,2次/d,连续30 d后统计体质量,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处死大鼠,将各组大鼠随机选取10只摘取前列腺,称取前列腺湿重,计算前列腺指数,测量前列腺体积,并进行组织学观察;将各组的另外10只在无菌条件下迅速取出前列腺,并在无菌的组织匀浆器中加无菌生理盐水进行研磨,制成10%的组织匀浆,取0.1 m L匀浆置平皿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及计数,并计算ΣCFU(每组的每只大鼠前列腺组织细菌数总和)及抑制率。结果双石通淋胶囊对前列腺炎的常见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抑制采用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感染的大鼠前列腺腺体增重,减少病变局部组织的细菌含有量,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和损伤,有治疗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另外,它还能促进模型大鼠体质量增长,降低细菌造模后的外周血白细胞数,提示其有改善细菌性前列腺炎症对全身的影响。结论双石通淋胶囊具有良好的消炎、抑菌作用,为其临床应用于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妇科止带片的质量标准,确保妇科止带片的质量。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妇科止带片中主药椿皮、黄柏进行鉴别。结果:本方法简便,专属性强,无干扰。结论:可用于该制剂中椿皮、黄柏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4,(8):1076-1078
目的:探讨2010年版《中国药典》黄连上清丸质量标准,提出改进提高的思路。方法: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及实际生产、实验数据,分析2010年版《中国药典》黄连上清丸质量标准中存在的问题。结果:提出了黄连上清丸质量标准修订的思路和方法:建议将黄连上清丸中酒大黄的含量测定由控制大黄酚和大黄素两项成分的和,修订为控制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五项成分的和;并将控制结合蒽醌修订为控制游离蒽醌。结论:为编纂2015年版《中国药典》时,修订、提高黄连上清丸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