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上消化道穿孔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多由上消化道溃疡引起[1],其诊断较为明确,但治疗方式多样,可视病情合理选择。传统的开腹探查胃大部切除术,以及穿孔修补术效果较为确切[2]。但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以及微创观念的普及,腹腔镜上消化道修补术应运而生,并迅速成熟,现已广泛应用于上消化道穿孔的手术治疗[3]。本院普外科对25例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杂菌检查方法。方法 控制菌检查采用平皿涂布法;非致病性杂菌检查以杂菌率不得过0.1%为限度指标,采用营养琼脂平皿涂布法37 ℃培养;真菌计数采用玫瑰红钠琼脂平皿涂布法25 ℃培养。结果 控制菌检查、非致病性杂菌检查和真菌计数方法均满足中国药典2010年版验证试验的基本要求。结论 该方法可作为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杂菌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加替沙星是新型广谱氟喹诺酮类的抗生素药物,是一种高效、低毒、无交叉耐药性的广谱抗菌药。有多种剂型,易吸收,而且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本文对加替沙星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甲状腺手术中识别喉返神经的有效解剖标志.方法:将355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为分3组,术中以甲状软骨下角为解剖标志显露喉返神经(甲状软骨下角组)119例,共解剖喉返神经158条;以甲状腺下动脉为解剖标志显露喉返神经(甲状腺下动脉组)118例,共解剖喉返神经155条;以气管食管沟为解剖标志显露喉返神经(气管食管沟组)118例,共解剖喉返神经167条.结果:甲状软骨组喉返神经损伤12条,损伤率为7.59%;动脉组喉返神经损伤8条,损伤率为5.16%;气管食管沟组喉返神经损伤2例,损伤率为1.20%.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气管食管沟为解剖标志识别喉返神经可以有效地降低喉返神经的损伤率.  相似文献   
5.
石红霞 《中国药业》2012,21(23):52-5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治疗肛肠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12月医院收治的肛肠病术后应用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治疗的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的药物治疗和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分别就两组的术后疼痛改善情况和术后尿潴留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干预组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疼痛程度为I级的比率均显著提高,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2天疼痛程度为Ⅱ级的比率显著降低,手术当天和术后第1天疼痛程度为Ⅲ级的比率明显减少,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尿潴留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增强关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的疗效,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HPLC法测定d-生物素的有关物质.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0.05%三氟乙酸溶液-乙腈(75∶25),检测波长210 nm.d-生物素在10~100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0.5 ng.有关物质的检测限均小于1.0 ng.  相似文献   
7.
(+)-生物素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3aS,4S,6aR)-1,3-二苄基-6-(3-甲氧基丙基)四氢噻吩并[3,4-d]咪唑-2-酮在甲酸中和浓盐酸反应制得(3aR,8aS,8bS)-1,3-二苄基-2-氧代十氢咪唑并[4,5-c]噻吩并[1,2-α]氯化锍鎓盐,再经缩合开环、水解后脱羧得剑(+)-生物素,总收率73%.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备棕榈酸帕利哌酮单晶,进行结构表征。方法 用溶液结晶法培养单晶,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仪检测分析;用多晶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晶体进行表征;用CrystalExplorer 17.5软件,以B3LYP/6-31G (d,p)波函数对棕榈酸帕利哌酮分子进行相互作用能的计算和分析。结果 制备得到的棕榈酸帕利哌酮为无色条状晶体,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最小不对称单元中有1个棕榈酸帕利哌酮分子。TGA-DSC结果显示棕榈酸帕利哌酮晶体不含有溶剂/水分子,熔点峰顶值为117℃。相互作用能分析显示棕榈酸帕利哌酮分子间存在7种数值不同的相互作用能,总相互作用能之和为−574 kJ/mol。结论 确证了棕榈酸帕利哌酮的晶体结构,为棕榈酸帕利哌酮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外科证治全生集》作为中医外科"全生派"的代表著作,对医理药性分析简明扼要,精辟入里,见解独到。从王氏对外科病的辨证、治法、用药等角度,对《外科证治全生集》蕴含的学术特点剖析挖掘,提炼出其善别阴阳、贵消畏托、分部而治等外科病证的辨治思想,对研究"全生派"的理论观点以及指导外科病的临床诊治均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浙江省新昌县伤害流行特征,为制定伤害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昌县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采用统一的登记表对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伤害首诊病例进行登记,主要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结果 2012年浙江省新昌县共收集伤害病例10 971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61∶1。年龄构成以15~44岁年龄组为主,占40.99%。职业以农/渔业劳动者、农民工和工人为主,分别占26.01%、24.55%和24.41%。伤害发生地点以家中(包括院子等)最多,占35.90%。受伤原因以跌伤/坠落、交通伤、钝器伤、刺/割伤和动物伤为主,分别占26.58%、23.93%、22.11%、15.68%和7.79%。受伤部位以上肢比例最高,占29.59%。严重程度以轻微的浅表伤和中等程度的伤害为主,占98.20%。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伤害为主,占96.43%。结论新昌县伤害发生情况不容乐观,应针对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制定防制措施,切实减少各类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