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目的:就益气活血方免煎颗粒对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胃镜下黏膜及病理组织学积分的变化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评价。结果:试验组实际观察31例,对照组实际观察36例。2组症状积分随时间的推移均呈下降趋势,胃镜分级、病理分级积分亦均有所下降,而试验组在控制中、重度萎缩的病理分级方面显示出疗效优势。结论:益气活血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对胃黏膜萎缩的进程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综观中医发展的历史,名医之"效方"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或已开发为成药制剂。然而,何谓"效方"?是医者自认还是病家赞称,是同僚论评抑或专家界断,始终未见明确之载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拟通窍定眩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50例门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其中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片及尼莫地平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拟通窍定眩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18例疗效显著,有效率达92.0%,对照组10倒显效,有效率为64.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比较P〈0.05。结论:自拟通窍定眩汤治疗短暂性脑供血不足疗效肯定,有效率高,疗效明显高于单用西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5.
张健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0):32-32
目的:观察以推拿为主配合药物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34例肩周炎患者采用局部推拿手法配合口服药物镇痛治疗,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结果:34例肩周炎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4.1%。结论:应用该方法治疗肩周炎,具有痛苦少治愈率高等特点,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氟桂利嗪胶囊联合通络止痛汤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门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其中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拟通络止痛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8例疗效显著,有效率达93.7%,对照纽3例显效,有效率为62.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比较P〈0.01。结论:氟桂利嗪胶囊联合通络止痛汤治疗偏头痛疗效肯定,有效率高,疗效明显高于单用西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资源食品苦荞芽和苦荞苗中黄酮类化合物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差异及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揭示苦荞麦种子发芽过程中黄酮类次生代谢产物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趋势,为苦荞芽苗菜的品质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ESI-QQQ-MS)对苦荞芽和苦荞苗中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和槲皮素进行含量检测,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苦荞芽和苗中有关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通过多反应MRM模式检测发现苦荞芽和苦荞苗中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槲皮素的相对含量及合成路径中相关基因FtPAL,FtC4H,Ft4CL,FtCHS,FtCHI,FtF3H,FtF3'H,FtFLS,FtDFR,FtLAR,FtANS,FtANR的表达量均存在差异,苦荞芽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和相关基因表达量均高于苦荞苗。结论:苦荞芽中黄酮类次生代谢物的更多积累可能和苦荞麦种子萌发初始阶段抵御外界环境有关。从应用角度来看,苦荞芽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于苦荞苗,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紫外光对苦荞Fagopyrumtataricum幼苗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中波紫外光紫外线B(Ultraviolet Radiation B,UVB)处理苦荞幼苗,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紫外光处理前后苦荞中芦丁等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变化,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苦荞中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结果紫外光处理后苦荞中芦丁、儿茶素和表儿茶素3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芦丁含量是黑暗处理对照组的1.5倍。同时通过qRT-PCR检测发现苦荞中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肉桂酸-4-羟化酶(cinnamate-4-hydroxylase,C4H)、黄烷酮-3-羟化酶(flavanone-3-hydroxylase,F3H)、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4-reductase,DFR)等11个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UVB通过正调控多个黄酮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促进苦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为阐明UVB对苦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