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中药清法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对微循环障碍疗效。方法 20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中西医治疗组予中药清法,药物组成: 穿心莲、蚤休、垂盆草、川乌、三七、冰片,100ml/袋,每次1袋,2次/d;西医对照组予西洛他唑100mg,1次/d,口服,且均行血生化、微量白蛋白尿及血液流变学的检测,比较治疗前后二组的变化。结果 用药前,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身高、BMI、收缩压、舒张压、TC、HDL-C、LDL-C、TG、BUN、Cr、UA、FPG、2hPG、MA、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UA、FPG、MA、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LDL-C、BUN、Cr、2h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依据“脱疽”诊治疗效标准和糖尿病足坏疽疗效判定标准比较中西医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的治疗结果,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清法通过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和血液流变学,进而改善患者微循环障碍,促进伤口愈合,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导管延续护理的服务模式,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满足带管出院患者的导管护理需求。提升社区护士的导管护理及延续护理能力。方法 :医院、社区成立联合导管延续护理小组,对医院周边4家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人员进行导管护理、延续护理培训。通过在卫生中心建立导管维护点及社区护理人员访视,对带管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护理。结果 :延续护理2013年11月到2014年12月开展期间,社区护士共访视了87例带鼻胃管出院患者,其中21例带有导尿管。PICC维护点共维护了45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4%。患者对出院后的延续服务总体满意度达90%,对社区护士访视次数、维护技术、指导效果和服务态度满意度分别为87.3%、89.5%、91.2%和93%。结论 :导管的延续护理拓展了延续护理的领域,提高了社区护士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了居民对社区医疗机构的信任度,加强了综合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的沟通合作。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方法进行阴式非脱垂全子宫切除术的术中情况及术后结局,探讨应用BiClamp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复且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妇产科进行阴式非脱垂全子宫切除术的100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54例,应用BiClamp完成手术,对照组46例,由同组手术者以传统手术方法完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子宫质量、术后病(术后24h以后的10d内用口表每日测量4次,体温有2次达到或超过38℃)发生率、术后住院日的差别.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为(36.55±7.25) min,术中出血量为(41.12±2.83)ml,切除子宫质量为(395.49±21.74)g,术后病发生率3.70%(2/54),术后住院日为(3.88±1.22)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56.93±9.33)min,术中出血量为(104.12±8.48)ml,切除子宫质量为(380.32±18.81)g,术后病发生率8.70%(4/46),术后住院日为(4.05±0.97)d.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病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切除子宫大小和术后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BiClamp能够简化手术步骤,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术后恢复快,是具有应用价值的一项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瑞芬太尼剂量方案在全身麻醉下经喉罩纤维支气管镜术(FOB)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于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行经喉罩FOB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全身麻醉过程中瑞芬太尼的输注剂量分成低剂量组(LR组,n=29)、中剂量组(MR组,n=30)和高剂量组(HR组,n=30)。3组患者均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诱导后插入喉罩并连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LR组输注瑞芬太尼剂量0.2μg/kg/min;MR组输注瑞芬太尼剂量0.3μg/kg/min;HR组输注瑞芬太尼剂量0.4μg/kg/min。记录在入室(T_0)、诱导前(T_1)、喉罩置入前(T_2)、喉罩置入后即刻(T_3)、纤维支气管镜通过声门(T_4)、纤维支气管镜通过隆突(T_5)、纤维支气管镜撤出(T_6)、患者苏醒(T_7)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LR组在T_4、T_5和T_6时的BIS值显著高于MR组和HR组(P<0.05)。LR组在T_4和T_5时的MAP和HR显著高于MR组及HR组(P<0.05)。LR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4%(12/29),显著高于MR组及HR组(P<0.05)。结论在应用丙泊酚保证恰当镇静程度的前提下,中剂量和高剂量瑞芬太尼方案更符合实施全身麻醉下经喉罩FOB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发与使用基于IPAD的移动静脉输液质量管理系统,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方法成立静脉输液管理小组,设计并应用基于IPAD的移动静脉输液质量管理系统,每月对临床静脉输液进行质量督导。结果应用移动静脉输液质量管理系统后,静脉输液操作规范执行率、静脉输液工具选择正确率、使用刺激性药物静脉通路选择正确率、血管通路固定正确率及患者满意率显著提升,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应用移动静脉输液质量管理系统对静脉输液进行过程质量管理,可规范静脉输液流程、减少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准护理在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在该院住院行结肠镜检查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精准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的肠道清洁度评分、患者依从性、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护士宣教接受度及精准护理干预对心理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患者肠道清洁度、肠道准备充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满意度、依从性、宣教知识接受度、心理影响方面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护理应用于住院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过程中,提高了患者肠道清洁度,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王瑜元  赵娟  白玉龙 《中国康复》2019,34(6):316-318
目的:探讨脑卒中住院康复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68例脑卒中首次住院康复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病程、Brunnstrom分期、Barthel指数、有无留置导尿、有无认知障碍、有无失语症、既往高血压病史、既往糖尿病病史、吸烟饮酒史、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指标。按有无尿路感染分2组,观察并分析2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分类变量之间的差异,对所有变量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2组间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病程、Barthel指数、Brunnstrom分期(上肢-手-下肢)、留置导尿、白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失语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住院时间、Barthel指数、留置导尿是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01)。结论:性别、住院时间、Barthel指数、留置导尿是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预防措施,有助预防尿路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pithelioid glioblastoma,EGBM)是一种罕见的胶质母细胞瘤亚型,国内外报道较为少见。探讨EGBM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9年在华山医院北院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0例EGBM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42.2岁,平均病程60.3 d,常见症状、体征为头痛、头晕和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影像学上肿瘤均位于幕上,伴不均匀强化和瘤周水肿,常见囊变。病理学上肿瘤细胞均有上皮样改变,部分有横纹肌样特征,胶质瘤的肿瘤标志物如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S100、P53多为阳性;可见上皮样标志物,如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但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1,IDH-1)一般阴性。8例患者得到随访,但预后不一,有短期内复发并转移者,也有长期生存者,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17.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4.0个月。结论:EGBM是一种少见的胶质母细胞瘤分型,具有一些特定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但诊断主要依赖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手术切除和术后放化疗仍是EGBM的主要治疗方法,EGBM患者的预后不一,总体虽差但仍有长期生存者,可能与其具有不同的分子生物学亚型有关;特有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如BRAFV600E突变等对EGBM诊断和治疗的影响有待更多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