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评价补肾疏肝中药联合针刺疗法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有效性,并对手术结局进行观察。方法 将97例IVF-ET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联合针刺组(51例)和单纯西药组(46例),两组均采用黄体中期长方案进行IVF-ET,中药联合针刺组在超排卵过程中联合应用补肾疏肝中药(二至天癸颗粒和逍遥丸颗粒)及针刺治疗,单纯西药组只按IVF-ET进行常规操作。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肾虚肝郁证候改善情况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评分变化;两组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当日子宫内膜厚度、分型及卵泡膜血流阻力指数(RI),两组取卵数、优卵率、受精率、优胚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 肾虚肝郁证候、SAS、BDI评分的改善,中药联合针刺组优于单纯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型内膜所占比例中药联合针刺组为74.5%(38/51),单纯西药组为45.7%(21/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注射HCG当日卵泡膜血流RI中药联合针刺组(0.48±0.03)明显低于单纯西药组(0.5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取卵数、受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卵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中药联合针刺组较单纯西药组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疏肝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可明显缓解IVF ET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效地改善手术结局,其作用可能与降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卵细胞质量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30年(1993年至2022年)在针刺镇痛领域的立项资料,系统回顾针刺镇痛研究的热点和特点。结果显示,获资助的针刺镇痛相关研究共179项,大多数的研究聚焦在神经系统机制上,集中在神经通路、递质-受体、神经元、胶质细胞等4个研究方向,从中枢到外周的效应机制及多维度的调节作用,不断拓宽和完善针刺镇痛的科学内涵。其次为结缔组织系统相关的研究,另外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不同方向的研究均有涉及。针刺镇痛研究的常见病种为慢性痛、神经痛、偏头痛、疼痛伴负性情绪和内脏痛等。针刺镇痛研究需更全面系统,加强横向比较,进行长期追踪,以推进针灸基础研究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