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摘要目的 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辅助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PPHN患儿38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冻干rhBNP 0.01~0.03 μg·kg-1·min-1,48 h持续泵入;对照组予硫酸镁注射液 20~50 mg·kg-1·h-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肺动脉压(PAP)、体循环收缩压(SBP)、氧合指数(OI)的变化。结果治疗48 h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氧分压分别为(9.10±0.81),(8.21±1.00) kPa;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为(5.13±0.49),(6.00±0.40) kPa,OI分别为(200.7±6.9),(162.8±3.3),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血气指标和OI均明显改善,PAP下降,SBP无明显下降。结论rhBNP辅助治疗新生儿PPHN有良好疗效,可有效降低PAP,改善临床症状,且对SBP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模式的推进,国内开始应用抗原快速检测试剂。本研究就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及中国内地自我检测和专业使用抗原检测的应用现状和灵敏度、特异度等性能进行分析,旨在为国内抗原检测推广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1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的患者行血管内自膨式支架成形术,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1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患者中,均用自膨式支架成功完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锁骨下动脉狭窄率明显改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和上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出现。结论采用自膨式支架治疗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血小板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剂(EMMPRIN,又名CD147)释放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终浓度25 mg/L、50 mg/L和100 mg/L ox-LDL,对照组(磷酸盐,PBS)和100 mg/L天然LDL体外刺激洗涤血小板,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上CD147、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小板上清液中可溶性CD147(sCD147)含量,共聚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血小板形态改变及颗粒释放。同时,阻断LOX-1受体后,再以流式细胞仪检测ox-LDL(50 mg/L和100 mg/L)刺激的血小板CD147表达。结果 25 mg/L、50 mg/L和100 mg/L ox-LDL处理组血小板CD147相对平均荧光强度(rMFI)(1.01±0.06、1.18±0.07、1.24±0.08)均高于对照组(0.86±0.10, P<0.01)和天然LDL组(0.89±0.11, P<0.01)。LOX-1阻断后,ox-LDL(50 mg/L和100 mg/L)处理组血小板CD147 rMFI(0.96±0.08、1.05±0.07)均下降(P<0.001)。ox-LDL处理后,血小板形态明显改变,并伴随颗粒释放。结论 ox-LDL通过与LOX-1结合诱导了血小板CD147的释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使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 入选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拟行PCI术的患者106例,随机分成2组:20 mg阿托伐他汀组及40 mg阿托伐他汀组;入院24 h内完成常规化验检查、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及肾脏血管超声检查,术后48 h复查肾功能。所有患者手术前当日清晨、术后2 h及术后48 h均留取约5 mL中段尿,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统一测定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结果 PCI术后,40 mg阿托伐他汀组与20 mg阿托伐他汀组比较,血清肌酐(77.44±23.14 mmol/L比94.24±36.14 mmol/L,P=0.014)降低,尿酸(313.05±110.84 μmol/L比354.00±100.66 μmol/L,P=0.060)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92.24±24.74比75.31±31.34,P=0.009)增高; PCI术后,40 mg阿托伐他汀组与20 mg阿托伐他汀组比较,2 h NGAL(33.13±20.44 μg/L比50.67±46.95 μg/L,P=0.013)、48 h NGAL(27.56±18.64 μg/L比58.38±56.81 μg/L,P=0.001)减低;应用对比剂后,20 mg阿托伐他汀组发生对比剂急性肾损伤11例,发生率为20.75%,而40 mg阿托伐他汀组发生对比剂急性肾损伤5例,发生率为9.43%,两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对比剂前3天,每天服用40 mg阿托伐他汀较每天服用20 mg阿托伐他汀更能减少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弱凋亡诱导因子(rhTWEAK)经腹腔注射,诱导血管内皮损伤模型,观察rhTWEAK对小鼠主动脉内皮舒张功能和凝血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3~4周龄C57BL小鼠3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腹腔注射各药物:①rhTWEAK组:rhTWEAK按5 μg/(kg·d)的量溶于生理盐水,共0.3 mL,腹腔注射,连续注射7天;②rhTWEAK+抗rhTWEAK组:先给予抗rhTWEAK腹腔注射,15 min后再给予rhTWEAK注射;③IgG组:给予小鼠非特异性IgG腹腔注射;④对照组:给予0.3 mL生理盐水注射。分别在干预1周后眼球取血,分离上清;取小鼠胸主动脉段进行血管舒张功能的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O)、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含量。结果 ①与对照组、rhTWEAK+抗rhTWEAK组、IgG组相比,rhTWEAK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血浆中eNOS、NO、TFPI水平明显降低,TF水平明显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浆中hs-CRP含量未见明显改变(P>0.05);②rhTWEAK组、IgG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血浆中NO、TF、TFPI、eNOS、hs-CRP含量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rhTWEAK可诱导内皮功能紊乱和凝血相关因子含量的改变,这可能是TWEAK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管内皮损害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一种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中,完全腹膜外输尿管造口新技术,评价其治疗一例T4期高级别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疗效。 方法以1例75岁男性高级别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T4N0M0)为例,介绍一种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中,完全腹膜外输尿管造口技术的4个关键步骤,包括游离输尿管(将左侧输尿管游离足够长度)、汇集两根输尿管(腹腔镜下将左侧输尿管经直肠后方拉至右侧)、建立腹膜外通道(游离扩大右侧腹膜外间隙,将两根输尿管从此通道拉出)、腹膜重建。 结果手术共耗时(从消毒铺单开始计时到输尿管造口结束)248 min,出血量100 ml,造口处可见清晰尿液流出,患者术后住院时间8 d。 结论本例输尿管造口术是一种完全腹腔镜下经皮输尿管造口技术的尝试,相较于传统输尿管造口术而言,该术式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缩短。对于需要永久性尿流改道,但心肺功能差,手术风险高或没有机会做肠道尿流改道的患者,该术式是一种可行且安全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与患者远期预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21例经病理学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的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术前未接受放化疗治疗的55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HGF的表达水平,分析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的66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不同HGF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检测下调HGF后乳腺癌MCF-7细胞与表阿霉素共培养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121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有77例(63.64%)患者乳腺癌组织中HGF表达阳性;HGF表达阳性、阴性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率有关(均P0.05)。HGF阳性表达患者新辅助化疗缓解率明显低于阴性组的(50.00 vs.86.67%,P0.05),5年存活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的(63.98%,vs.86.67%,P0.05);MCF-7细胞HGF表达下调后对表阿霉素的敏感性明显增高(P0.05)。结论:H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阳性表达会影响患者的化疗效果,下调HGF表达可增强乳腺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焊接仪(HFWD)闭合动脉血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将6头西藏小型猪均随机分为HFWD组与超声刀组(HS组),全麻后分离裸化颈、股动脉,分别采用HFWD与HS闭合离断血管。比较两组血管闭合后的爆破压、闭合时间、闭合过程中的最高温度及闭合处病理热损伤。结果:不区分血管管径大小时,HFWD组平均爆破压高于HS组(489.64 mm Hg vs.439.88 mm Hg,P0.05),当血管直径≤3 mm时,HFWD组与HS组爆破压无明显差异(593.40 mm Hg vs.572.48 mm Hg,P0.05),对于直径3~5 mm、5~7 mm的血管,HFWD组爆破压均大于HS组(457.02 mm Hg vs.404.32 mm Hg;418.51 mm Hg vs.342.84 mm Hg,均P0.05);无论血管直径大小,HFWD组闭合血管所需时间均少于超声刀(均P0.05)。HFWD组闭合处的平均最高温度低于HS组(65.91℃vs.105.25℃,P0.05);HFWD组闭合处血管壁胶原变性及血管平滑肌损伤程度轻于HS组。结论:HFWD闭合动脉血管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放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对脑转移患者全脑放疗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纳入118例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个炎性复合指标和临床资料与脑转移瘤患者全脑放疗预后的关系。采用ROC曲线确定脑转移瘤患者全脑放疗预后NLR、PLR及LMR的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各组生存率之间的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  118例脑转移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5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2.8%和50.1%。通过ROC曲线确定NLR、PLR和LMR的临界值分别为4.28、217.8和1.95。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靶向治疗、NLR、PLR以及LMR均是影响脑转移瘤患者全脑放疗预后的危险因素(P=0.001、0.032、0.008、0.003、0.002),进一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PLR是唯一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03)。  结论  放疗前外周血PLR升高是脑转移瘤患者全脑放疗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