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1 临床资料  1995 - 0 4 /2 0 0 2 - 0 8共行 7~ 16岁儿童肾移植 6(男 4 ,女 2 )例 ,平均年龄 11.5岁 ;原发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5例 ,肾髓质囊性病 1例 7岁 ;术前血液透析 5例 ,腹膜透析 1例 ,患者贫血严重 ,生长发育明显较同龄儿童缓慢 ;尸体、活体亲属肾移植分别 5例、1例 .供受者的组织配型良好 ,O→ A,B,O型者 3例 ,A→ A型 2例 ;B→ B型 1例 ;术前、术后免疫抑制方案为环孢素 A(Cs A) /+硫唑嘌呤 (Aza) +强的松(Pred)或 Cs A/他可莫司 (FK5 0 6 ) +霉酚酸酯 (MMF) +Pred三联免疫抑制方案 ;术后待血肌酐降至 170 μmol· L-…  相似文献   
2.
移植术后肝病是肾移植术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术后肝毒性的药物和其他病毒感染(CMV.EBV、HGV)等许多原因均可造成肝脏损害,但HBV/HCV感染仍被认为是引起肾移植术后患者肝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茯苓素预防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茯苓素(Poria cocos)预防大鼠肾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者,SD大鼠为受者,建立原位(腹腔)肾脏移植模型,移植前按照分组分别以生理盐水、茯苓素25mg.kg-1.d-1、茯苓素50 mg.kg-1.d-1和环孢素A(CsA)5 mg.kg-1.d-1灌胃。术后观察大鼠移植肾功能和存活时间,测定各组术后1周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以及CD4+、CD8+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的比值,并观察移植肾的病理变化。结果茯苓素50 mg.kg-1.d-1组和CsA组移植肾和受者存活时间较茯苓素25 mg.kg-1.d-1组和生理盐水组显著延长(P0.05),而且病理损害程度较茯苓素25 mg.kg-1.d-1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减轻,但茯苓素50 mg.kg-1.d-1组较CsA组移植肾存活时间显著减少(P0.05)。各组移植肾功能和尿量变化与存活时间和移植肾病理变化相一致,茯苓素50 mg.kg-1.d-1组和CsA组肾功能异常发生时间明显晚于茯苓素25 mg.kg-1.d-1组和生理盐水组。茯苓素50 mg.kg-1.d-1组外周血IL-2和IFN-γ的含量较茯苓素25 mg.kg-1.d-1组和生理盐水组显著降低(P0.01),但显著高于CsA组(P0.01);茯苓素50 mg.kg-1.d-1组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茯苓素25 mg.kg-1.d-1组(P0.05)和生理盐水组(P0.01),CD8+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茯苓素对肾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与剂量呈正相关,但效果不如CsA。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2508例次临床总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探讨影响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的因素,提高长期存活率。方法回顾性总结1979年1月~2008年6月2508例次肾脏移植资料,分析患者术前状况、组织配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供肾的切取、灌注、热冷缺血时间、植肾技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不同免疫抑制剂方案、再次移植等因素对移植效果及人/肾存活率的影响。结果①移植效果:总体人/肾存活率81.4%/76.3%;近10年来,1、5、10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6.5/93.2、88.6/81.6和74.7/71.3;186例活体亲属供者随访均健康存活,受者1年人/肾健康存活率98.5%/95.5%;②排斥反应:超级排斥反应发生率0.7%,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13.7%,近十年来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7.4%;③术后并发症:发生各种感染787例,急性肾小管坏死(ATN)275例,药物毒副作用590例,肾动脉及肾破裂19例;晚期输尿管梗阻39例,恶性肿瘤28例;④死亡原因:前三位的分别是感染占47.3%,心脑血管并发症占34.8%,肝功能衰竭占10.9%。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HLA配型、加强PRA检测是提高存活率的基础;高质量的供肾和娴熟的移植技术是肾移植成功的重要保证;科学、合理、个体化的应用免疫抑制剂是移植后治疗的重点,环孢素A(CsA)或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MMF)、泼尼松(Pred)三联是目前首选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加强感染的早期监测、预防性治疗是术后早期治疗的另一关键.加强患者的随访,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指导肾移植受者长期存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