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8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脊柱转移癌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给肿瘤患者的躯体和心理带来巨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祖国传统疗法在治疗癌性疼痛方面具有减少毒副作用、风险性小、不产生依赖和没有戒断反应的特点。本文将围绕中药塌渍和针灸治疗腰椎转移癌疼痛的机理研究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白芍药材中芍药苷含量,确定哪种白芍含芍药苷最高.方法 采用色谱柱:Hypersil C18柱(4.6mm×20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14:86);检测:UV 230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结果 2年生、10月份采收贮存期短的亳州白芍芍药苷含量最高.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4.
胃下垂为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症状以脘腹痞满、嗳气不舒、胃脘疼痛、漉漉有声为主,属于中医学“痞证”“胃脘痛”“胃缓”范畴,病机多责之于脾胃而鲜有论及水饮。笔者在《伤寒论》痞证相关条文启发下,发现其对“水痞”症状的描述与胃下垂患者临床表现极为相似,试以水痞分析胃下垂的病因病机并采取相应的治则治法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水饮所致胃下垂,其致病隐匿不易察觉,其病机虽以脾胃虚弱为本,但要注意饮邪兼夹及程度、正邪之间相互对比等,治疗上张仲景有“温药和之”之法,但究其病位在脾胃,在温的同时还要协调脾胃气机升降,做到气化饮消、饮消则痞除。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寒湿环境因素对正常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以及麻黄加术汤的治疗作用。方法借助人工气候箱模拟寒湿外邪环境,通过体外细胞培养、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分析寒湿外邪及麻黄加术汤对病毒感染小鼠免疫状态产生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病毒组和寒湿组均使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01)。与病毒模型组和寒湿病毒模型组分别比较,麻黄加术汤和利巴韦林均使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升高(P〈0.001);与病毒+麻黄加术汤组比较,寒湿病毒+麻黄加术汤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寒湿环境对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较呼吸道合胞病毒滴鼻更加显著。麻黄加术汤可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而其对寒湿病毒所致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的改善不及病毒所致,可能是由于寒湿病毒较病毒使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更显著所致。  相似文献   
7.
8.
阐述了孙丽平教授治疗小儿咳嗽临床常用的8组对药,即前胡与白前、紫菀与款冬花、苦杏仁与桃仁、橘红与桔梗、瓜蒌与冬瓜子、地龙与僵蚕、川贝母与浙贝母、沙参与麦冬的配伍特点及临床应用心得,并列举其临证经典医案,结合中药学理论和现代药理学研究,总结分析孙教授运用对药治疗小儿咳嗽的学术经验及用药思路。孙教授认为小儿体属稚阳,其咳多起肺虚实之热,主以清热护肺,次以运脾滋阴,主次同疗,则阴阳平矣,强调小儿咳嗽用药,应以辨别个体体质差异为基础,提倡对药组方"肺脾同治、气血通调、阴阳平补"的用药理念。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挖掘、分析国医大师刘柏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120份符合纳入标准的刘柏龄教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验案,利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方药数据库,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2软件中基于关联规则的Apriori算法,对处方中的中药及其分类的使用频次、中药之间的应用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处方共涉及中药104味,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依次为黄芪、当归、附子、丹参、赤芍等,用药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平肝息风药为主,辅以解表、温里、化湿等药。在关联规则集中,在支持度20%和置信度90%的情况下分析得到二阶、三阶和四阶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群包括黄芪、当归、赤芍、附子、红花、桃仁、鸡血藤、地龙、川芎等。结论 刘柏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用药具有补虚祛邪并重的鲜明特点,主要采取益气温里助阳、活血化瘀通络、补肾强骨、祛除风湿之邪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损伤是由多种细胞相互作用引起的级联反应,以往主要针对特定神经元或血脑屏障等结构进行研究,而忽略了大脑各个功能区的整体联系性和不同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近年来脑保护的目标已逐步由单一结构转变为对神经和血管整体的保护,并提出神经血管单元(NVU)这一概念。研究发现NVU内存在着多种双向细胞-细胞间和细胞-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主要由神经元、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当脑组织缺血缺氧时,NVU整体结构功能破坏,引起胶质细胞活化/血管内皮细胞结构改变/血脑屏障通透性破坏等一系列动态的病理变化。故在治疗过程中,以NVU整体结构为靶点,协调其内部神经元-胶质细胞-血脑屏障-细胞外基质的动态变化,对减轻神经损伤与促进其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具有整体调节和综合治疗优势,在保护NVU整体与各个组分的结构功能作用显著,已成为改善缺血性脑损伤及其机制研究领域的热点。因此,基于NVU的变化深入研究中医药保护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在诸多靶点中选择有效的药物干预,能够为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