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鳄嘴花总黄酮对高糖诱导下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根据细胞处理方法不同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培养基中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阳性对照组(培养基中加入30 mmol/L的葡萄糖50 ml、生理盐水50 ml);阳性给药组(培养基中加入30 mmol/L的葡萄糖50 ml、20 mg/L的VitC 50 ml);鳄嘴花总黄酮低浓度组(培养基中加入30 mmol/L的葡萄糖50 ml、25 mmol/L的鳄嘴花总黄酮50 ml);鳄嘴花总黄酮中浓度组(培养基中加入30 mmol/L的葡萄糖50 ml、50 mmol/L的鳄嘴花总黄酮50 ml);鳄嘴花总黄酮高浓度组(培养基中加入30 mmol/L的葡萄糖50 ml、100 mmol/L的鳄嘴花总黄酮50 ml)。比较各组细胞增殖活力(OD值、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含量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6组比较,OD(F=223.338,P0.05)、细胞存活率(F=13.580,P0.05)、LDH含量(F=53.1.344,P0.05)、MDA含量(Z=28 985.987,P0.05)、ROS含量(F=25.426,P0.0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鳄嘴花总黄酮低、中、高浓度组细胞存活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鳄嘴花总黄酮低、中、高浓度组细胞存活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鳄嘴花总黄酮低、中、高浓度组细胞存活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阳性给药组相比,细胞存活率仍然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阳性给药组、鳄嘴花总黄酮低、中、高浓度组的LDH和ROS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鳄嘴花总黄酮低、中浓度组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而鳄嘴花总黄酮高浓度组MDA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鳄嘴花总黄酮低、中、高浓度组LDH水平逐渐度下降,但仍高于阳性给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鳄嘴花总黄酮低、中、高浓度组MDA、ROS含量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给药组相比,鳄嘴花总黄酮高浓度组MDA、ROS含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鳄嘴花总黄酮对高糖诱导的HUVECs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干扰细胞内氧化还原过程,降低ROS的产生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健忘是女性特殊生理时期发生的脑记忆功能减退的表现,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且可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发生的风险。健忘归属于中医学“呆症”范畴。基于肝肾母子相生的生理和女性围绝经期肾虚肝郁引起健忘发生的特点,本文首次提出“肾-肝-脑”轴及围绝经期健忘之概念,同时阐述养阴宁神方补肾滋肝以防治围绝经期健忘的重要作用,以期为中医防治围绝经期健忘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益气解毒方水提物对鼻咽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从MAPK/ERK信号通路探讨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益气解毒方水提物对CNE1、CNE2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 33342染色法、JC-10染色法、荧光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CNE1、CNE2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对CNE1、CNE2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益气解毒方水提物能抑制CNE1、CNE2细胞增殖(P<0.05)、诱导凋亡(P<0.05);药物作用48 h后,Survivin、XIAP、Bcl-2表达下降,Bax表达上升,MAPK/ER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c-Raf、p-MEK、p-ERK表达下降(P<0.05);在此基础上,加入激活剂ISO和益气解毒方水提物后,与单用益气解毒方水提物相比,p-c-Raf、p-MEK、p-ERK1/2表达上调,Survivin、XIAP、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下降,促凋亡效应也降低(P<0.05)。结论益气解毒方水提物可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该效应与其抑制MAPK/ER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c-Raf、p-MEK、p-ERK1/2表达,进而下调Survivin、XIAP、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苯甲酸、水杨酸、碘为主药配制灭癣酊的制备方法、质量控制和临床疗效。方法制定处方,考察初步稳定性,并用于手癣、足癣、体癣及股癣等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灭癣酊质量稳定,疗效显著,与达克宁霜无显著差异。结论灭癣酊是临床治疗浅部皮肤真菌病的理想制剂。  相似文献   
5.
中医经典《伤寒论》开启了头痛之辨证论治的先河。整理了《伤寒论》中涉及头痛见证的条文,并且结合《内经》理论分析了其不同的病因病机:太阳头痛多以后头痛为主,包含了风寒、风热、风湿头痛;阳明头痛多以前额头痛为主,属于阳明有热而风邪未解;少阳头痛以偏头痛为主,多属于肝经火郁;厥阴头痛多以头顶头痛痛连目系为主,多属于寒湿蕴结肝经。张仲景奠定了头痛的治疗法则,为后世医家治疗头痛之滥觞,实为临床治疗之准绳。附六经辨治头痛病案1则。  相似文献   
6.
正《伤寒论》第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大黄黄连泻心汤方,大黄二两,黄连一两,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大黄黄连泻心汤的药味少,煎煮方法也比较特殊。笔者在临床中运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2例患者,现介绍如下。案例1:内人因在婚期进食过量肥甘厚腻之品导致大便黏腻,自行服用保和丸数日,症状未见明显缓解。2018年1月18日白天又大量进食椒盐虾,晚上突发腹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中西医联合治疗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等数据库中关于中西医联合治疗VKH综合征的中、英文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的标准以及参照改良后的JADAD量表对所检索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与质量的评价,并采用RevMan5.3软件对中西医联合治疗VKH综合征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8篇,共包含540例病例(1056只患眼),其中,治疗组288例(563只患眼),对照组252例(493只患眼)。比较了VKH综合征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以下临床指标:总有效率(OR=3.81,95%可信区间:[1.88,7.71])、复发率(OR=0.33,95%可信区间:[0.20,0.55])、治疗后视力变化(SMD=0.57,95%可信区间:[0.34,0.81])以及并发症发生率(OR=0.16,95%可信区间:[0.04,0.57])。结论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中西医联合治疗VKH综合征具有有效率高、复发率低、视力改善更优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安脑平冲汤治疗丘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治疗组丘脑出血急性期 49例采用安脑平冲汤加西药常规治疗 ,对照组 3 7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丘脑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丘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丘脑出血量改变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治疗组总有效率 89.80 %。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丘脑出血较西药常规治疗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安脑平冲汤是治疗丘脑出血的有效验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探讨白头翁汤(BTWT)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分子网络调控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BTWT的入血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O数据库获取UC患者与健康人群的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采用Cytoscape构建BTWT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采用Bisogenet构建BTWT作用靶点蛋白质-蛋白质交互作用(PPI)网络及UC特异性基因PPI网络并提取这两个网络的交集,获得BTWT治疗UC的PPI网络及特征性基因;采用DAVID数据库对BTWT治疗UC的特征性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运用Cytohubba筛选BTWT治疗UC的关键靶点。结果:在TCMSP中共检索到与BTWT相关的化学成分247个,依据ADEM参数筛选得到活性成分53个,其中入血活性成分37个,通过检索配对分析,这些成分对应的靶点有643个;从GEO数据库获得UC表达谱数据芯片GSE87466,经过筛选分析得到UC患者特异性表达差异基因279个;进一步分析得到1705个特征性基因参与BTWT治疗UC的过程;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BTWT治疗UC主要涉及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连接等分子组成,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蛋白特异性结合、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等;主要富集于MAPK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从特征性基因网络中筛选出NTRK1、TP53、APP等10个关键靶点。结论:本研究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角度揭示了中药治疗疾病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特点,探究得到BTWT治疗UC的关键靶点及可能分子机制,可为BTWT治疗UC的基础实验与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十二指肠腺瘤(duodenal adenoma, DA)的核心致病基因进行筛选和分析,挖掘潜在的可用于靶向治疗DA的中药活性成分。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DA数据集(Accession No. GSE102208),运用GEO2R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应用DAVID数据库对DEGs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对DEGs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 PPI)分析,利用Cytoscape获取DA核心致病基因,通过CTD数据库挖掘靶向作用于核心致病基因的中药活性成分。结果: 筛选获得DA患者与健康者十二指肠组织显著性DEGs共373个,其中270个上调,103个下调。主要涉及胆固醇稳态、胆固醇流出、脂蛋白合成、三酰甘油稳态等生物学过程,富集于PI3k Akt、PPAR、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蛋白质消化吸收、脂肪消化吸收、胆汁分泌等信号通路。筛选出载脂蛋白B(ApoB)、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载脂蛋白A1(ApoA1)、葡萄糖转运蛋白2(SLC2A2)、麦芽糖酶糖化酶(MGAM)等10个关键基因;进一步分析获得可能用于治疗DA的潜在靶向中药活性成分,包括白藜芦醇、槲皮素、人参皂苷、姜黄素、雷公藤甲素等。结论: 基于公共数据库可以筛选与DA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靶点,并挖掘到潜在的可用于DA靶向治疗的中药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