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孕期打鼾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2月在笔者医院产科门诊建卡登记并分娩的孕妇601例,在妊娠第13周、28周及分娩前调查孕妇睡眠打鼾情况、测量孕妇生理生化指标、监测各孕期胎儿生长发育,并追踪至产后记录新生儿资料。根据孕妇打鼾情况,分为孕早期打鼾组、孕中期打鼾组、孕晚期打鼾组和非打鼾组。结果与非打鼾组比较,打鼾组孕妇BMI、腹围在孕早、中、晚期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收缩压在孕早期无变化,孕中、晚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在孕早、中期无变化(P>0.05)。孕晚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打鼾组间孕妇不同孕期BMI、腹围、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化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早、中期打鼾组早产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打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打鼾组与非打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打鼾组间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中期打鼾组剖宫产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打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打鼾组和非打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和孕中期打鼾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均高于孕晚期打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R分析,孕早期、中期打鼾是早产和剖宫产的危险因素。胎儿生长发育及新生儿相关疾病发生率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打鼾使孕妇BMI、腹围增加,血压升高,增加胎儿早产、剖宫产的发生率,应加强打鼾孕妇的围生期保健,早期干预、预防胎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温州地区妊娠妇女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睡眠障碍可对人体多系统产生影响,也是妊娠妇女常见的症状[1].睡眠障碍是先兆子痫的危险因素,可以造成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产程延长、剖腹产概率增加、早产,甚至使胎儿窒息、死亡[2].为了解我国妊娠妇女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对温州地区2000名孕妇睡眠状况进行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不同性别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多导睡眠图各参数的差异.方法 筛选符合OSAHS诊断标准的患者456例,利用多导睡眠分析系统的监测记录,根据患者的性另、年龄和体重指数分组,比较不同性别患者夜间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LSpO2)、呼吸紊乱指数(RDI)、氧减指数(ODI)、基础脉搏血氧饱和度(BSpO2)、最长低氧时间(LLO2)的差异.结果 按性别分组,男性组患者ODI、RDI、LSpO2、LLO2与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体重指数分组,正常组不同性别患者的RDI、O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组不同性别患者的BSpO2、LSpO2、LL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组不同性别患者的LLO2、BS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年龄分组,中青年组不同性别患者的BSpO2、LL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不同性别患者的LSpO2、ODI、BSpO2、LL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SAHS患者睡眠呼吸参数存在着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孕期打鼾对不同妊娠期妇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孕期打鼾对不同妊娠期妇女的病理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产科门诊建卡登记并分娩的孕妇601例,年龄范围19~41岁,于妊娠第13周、28周及分娩前问卷调查睡眠打鼾情况、测量孕妇生理生化指标,记录妊娠期并发症和妊娠结局.根据妊娠时间及打鼾情况,分为打鼾组与非打鼾组,并将打鼾组细分为孕早期打鼾组、孕中期打鼾组、孕晚期打鼾组.结果 与非打鼾组比较,打鼾组孕妇体重指数、腹围及颈围在孕早、中、晚期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臀围及收缩压在孕早期无变化,孕中期、晚期明显增加(P<0.05),舒张压在孕早、中期无变化(P>0.05),孕晚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打鼾组内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中期打鼾组剖宫产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打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打鼾组和非打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和孕中期打鼾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均高于孕晚期打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打鼾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孕早期、中期打鼾是早产和剖宫产的危险因素.各孕期打鼾组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产、剖宫产发生率较非打鼾组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打鼾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打鼾使孕妇生理特点发生变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产、剖宫产的发生率增加,应重视打鼾孕妇的围产期保健.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失眠患者一般情况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自制问卷,按照《中国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对2007年8~9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睡眠中心初诊失眠患者进行调查,所有患者采用个体化药物治疗辅以睡眠卫生宣教,6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观察患者病情转归与药物依从性以及睡眠卫生宣教的关系。结果共有123例患者完成调查,发现其中以女性患者、慢性失眠、31~40岁患者、脑力劳动者、合并轻度或无焦虑抑郁症状占多数,绝大部分失眠有明显诱因,诱因多数为生活应激性事件,坚持睡眠卫生宣教以及药物依从性好的患者病情转归较好,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失眠、女性患者、31~40岁患者、脑力劳动者等占失眠多数,进行睡眠卫生宣传教育以及提高药物依从性可以增加好转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