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减少糖尿病患者在消化道息肉处理过程中的创面损伤,提高内镜治疗安全性的护理措施.方法:研究尼龙绳结扎联合电切术、单纯尼龙绳结扎术或氩等离子凝固术(APC)等方法,在治疗消化道息肉过程中的护理配合要点.结果:内镜下治疗均一次性成功,术中、术后未发生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只要是临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治疗时不论血糖是否正常,都应作为高频电切除术的相对禁忌证,尽可能选择对创面损伤更小的内镜治疗手段;在治疗方法相对完善的前提下,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工作是减少并发症,提高内镜治疗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老年人结肠巨大息肉患者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内镜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内镜下尼龙线结扎联合高频电切术治疗老年结肠巨大息肉患者21例。[结果]21例患者尼龙线结扎联合高频电切术均一次成功,未发生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尼龙线结扎联合高频电切术起到双重保险,提高了肠镜下巨大息肉治疗的成功率,同时降低了肠道大出血、穿孔的危险性,对老年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正确诊治NSAIDs胃病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51例NSAIDs胃病的临床及内镜特点。结果识别NSAIDs胃病的内镜下表现特点,其发生与溃疡危险因素呈正相关,既往有消化性溃疡或出血患者为本病的高危人群。结论消化科医师应准确识别NSAIDs胃病的内镜下表现特点,建议NSAIDs应给予最小的有效治疗量,并及时监测血常规、大便潜血及行胃镜检查,对伴溃疡危险因素患者可同时预防性应用PPI及胃黏膜保护剂.以积极应对该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老年人结肠巨大息肉行内镜治疗的方法及提高安全性的护理要点,采用尼龙绳结扎联合高频电切术治疗老年人结肠巨大息肉21例。结果显示,21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治愈,无大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果表明,尼龙绳结扎联合高频电切术能起到双重保险,提高了肠镜下巨大息肉治疗的成功率,同时降低了肠道大出血、穿孔的危险性;在治疗方法相对完善的前提下,做好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是减少并发症、提高内镜治疗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结肠息肉合并糖尿病患者息肉处理过程中的创面损伤,提高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回顾分析行尼龙绳结扎联合电切术、单纯尼龙绳结扎术或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的27例结肠息肉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显示,本组患者内镜下治疗均一次性成功,术中、术后未发生大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果表明,只要是临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治疗时不论血糖是否正常,都作为高频电切术的相对禁忌症,尽可能选择对创面损伤更小的内镜治疗手段;在治疗方法相对完善的前提下,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工作是减少并发症.提高内镜治疗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加黄龙汤干预老年便秘患者结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老年便秘患者结肠息肉经内镜治疗术后,治疗组服用新加黄龙汤,对照组应用康复新液,比较2组患者在腹胀、腹痛、消化道出血、穿孔、创面愈合等方面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腹胀、腹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延迟性出血、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排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加黄龙汤能有效干预老年便秘患者结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在Barrett食管内镜消融术后的应用价值. 方法Barrett食管患者57例,经内镜消融治疗后,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每次20 mg,qd;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每次5 mg,tid,维持治疗4~8周. 结果 40例患者共行67次氩离子凝固疗法凝固(APC)治疗,治疗3次患者4例,2次19例,1次17例. 33例6个月内均无复发,7例于第6个月复发,再次应用APC凝固治疗后消失. 14例透明帽辅助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患者一次性完成操作,13例6个月内未见复发,1例于第6个月复查时复发,应用APC凝固治疗后消失. 3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患者在6个月内镜窄带成像术复查均无复发. 结论 雷贝拉唑、莫沙必利联合内镜消融治疗Barrett食管操作简便、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 但远期疗效仍需更多病例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疾病内镜治疗术后气囊预防性扩张的临床价值。[3-法]将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经氩离子凝固疗法(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透明帽辅助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using cap-fitting,EMRC)、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术后患者,分为术后气囊预防性扩张组(治疗组)和未进行预防扩张组(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治疗组未发生食管狭窄、吞咽困难等并发症。对照组发生吞咽困难患者5例,3例为一过性,未经临床处理自行缓解;另2例应用气囊扩张2次、3次后症状消失。[结论]对于全周型BE行APC治疗3次以下及EMRC、ESD术后创面超过2/3管腔的患者,术后早期进行气囊预防性扩张,可以有效预防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的发病率不断升高,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唯一公认的EA癌前病变和致病因素[1],因此BE在人群中发病率的增长已成为近年西方国家EA发病率大幅度升高的直接原因[2]。由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癌(GGa)的胃黏膜组织中幽门螺杆菌(Hp),环氧化酶-2(COX-2)和突变型p53的表达,探讨Hp感染在胃癌发生过程中与COX-2、p53动态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胃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证实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不典型增生(Dys)及GCa患者各100例,快速尿素酶试验(HPUT法)和组织学改良Giemsa染色联合检测Hp,通过免疫组化检测Hp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胃黏膜COX-2、p53.[结果]①Hp、COX-2阳性率随病变进展呈上升趋势,Hp阳性率在CAG、IM、Dys、GCa各组中显著高于CSG组(P<0.05);COX-2在IM、Dys、GCa各组中与慢性胃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p感染阳性率和COX-2蛋白表达阳性率在胃癌前病变组织中存在相关性(P<0.05);③p53阳性率在GCa与CSG、CA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在GCa组中,Hp阳性组p53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结论]GCa的形成与Hp感染、突变型p53、COX-2等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有关,可视为GCa发生的危险预警信号之一;在GCa高危人群的追踪观察和随访中,进行Hp、p53、COX-2的联合检测,对发现胃癌前病变和GCa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