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体外培养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取第4代对数生长期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培养24h后,加入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终浓度50μg/L)和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40,20,10μg/L),分别作用6,12,24,48,72h后,采用MTT法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于不同时间作用在处于增殖状态的LECs,其增殖抑制率升高呈现明显的时间及剂量依赖性。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防止后囊混浊方面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姜黄素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抑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 binant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诱导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增殖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Cur作用后LEC内游离Ca2 浓度;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Cur作用后LEC内cAMP和cGMP含量的变化。结果:经50μg/LrhEGF作用后,LEC内游离Ca2 浓度明显升高,Cur可使LEC内游离Ca2 浓度进一步升高。经50μg/LrhEGF作用后,LEC内cAMP浓度明显下降,cGMP浓度明显升高;而Cur则可使rhEGF作用后的LEC内cAMP浓度明显升高,cGMP浓度明显降低。结论:Cur可抑制rhEGF诱导的LEC增殖,其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多条信号转导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PD)的治疗一直受到国内外神经科的关注,一度成为研究热点,主要是治疗PD会出现许多副作用,比如运动并发症(包括异动症),精神障碍和认知功能下降等,而异动症的出现限制了PD的治疗,但是异动症的发病机制甚为复杂,尚未阐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与异动症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阐明NMDAR与异动症的关系,寻找其潜在的靶点,很有可能代表一个有前途的治疗手段,本文就NMDAR与异动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精方对腺嘌呤不育症肾阳虚大鼠睾丸支持细胞间连接黏附分子(JAM)及闭合小环蛋白(ZO)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48只健康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2月龄,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玄驹组、益精方组,每组12只。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灌胃相应药物,连续20 d。然后处死大鼠,摘取睾丸和附睾,采用计算机精子分析系统计数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动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睾丸支持细胞间JAM及ZO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JAM及ZO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复方玄驹组和益精方组精子活动率、精子密度均显著升高(P0.05),益精方组JAM及ZO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益精方能够通过调控JAM及ZO的表达,修复腺嘌呤法诱导的肾阳虚模型大鼠的睾丸支持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榄香烯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榄香烯(Ele)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探寻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测定不同浓度Ele对增殖状态的牛LEC活性的抑制作用,同时观察时间.效应关系;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的Ele对增殖状态的牛LE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同时观察时间.效应关系。结果:低、中、高不同浓度的Ele作用24h后,其增殖抑制率随浓度增加而增高,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中浓度的Ele作用6、12、24、48、72h后,其增殖抑制率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高,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Ele对LEC内PCNA蛋白表达有明显的下调作用,低、中、高不同浓度的Ele作用24h后,其PCNA表达率随浓度增加而降低,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中浓度的Ele作用6、12、24、48、72h后,其PCNA表达率随作用时间延长而降低,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结论:Ele能有效抑制IhEGF诱导的LEC增殖,对防治后发性白内障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姜黄素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量效与时效关系。方法MTT测定不同浓度的Cur作用于牛LEC不同时间后细胞增殖的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的Cur作用于牛LEC不同时间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状况。结果(1)MTT法结果表明,高、中、低不同浓度的Cur作用24h后,其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6.65%、22.43%、8.72%,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20mg/L的Cur作用6、12、24、48、72h后,其增殖抑制率分别为9.97%、19.81%、22.43%、41.67%、81.59%,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2)FCM检测表明,Cur对LEC内PCNA蛋白表达有明显的下调作用,也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结论Cur能有效抑制EGF诱导的LEC增殖,可望成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加味异功散辅助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结肠组织中酪酪肽(PYY)和密封蛋白1(claudin-1)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脾胃虚弱型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味异功散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清胃肠激素和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以及结肠黏膜组织PYY和claudin-1阳性表达率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1)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75/80),对照组为75.00%(60/80),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对中医症状总积分的下降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γ-干扰素(INF-γ)、神经肽Y(NPY)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5-HT、IFN-γ、NPY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物质(S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VIP、MTL水平的降低作用和对血清SP水平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5)治疗后,2组患者外周血CD3+和CD4+ T淋巴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CD8+ T淋巴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外周血CD3+和CD4+ T淋巴细胞水平的升高作用和对CD8+ T淋巴细胞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6)治疗后,2组患者结肠黏膜组织PYY的阳性表达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claudin-1的阳性表达率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且观察组对结肠黏膜组织PYY阳性表达率的降低作用和对claudin-1阳性表达率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加味异功散辅助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脾胃虚弱型IBS-D的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炎症反应,调节患者胃肠道激素水平,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对结肠黏膜PYY和claudin-1水平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黄龙舒喘汤干预哮喘模型大鼠气道高反应的作用,探讨干预作用与S1P/S1PR通路的相关性。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模型组、激素组、黄龙舒喘汤低、中、高剂量组。根据分组情况,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并采用相应的方法检测。结果 经黄龙舒喘汤干预后,哮喘大鼠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气道阻力值(RI)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能显著降低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细胞、嗜酸性粒细胞(EOs)和中性粒细胞(NEUT)计数(P<0.05);肺组织病理可见激素组和各HLSC组可见不同程度的气管舒张、分泌物减少、气管周围炎症细胞减少;SphK2表达显著降低(P<0.05),S1PR2、S1PR3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下调(P<0.05)。结论 采用黄龙舒喘汤干预哮喘大鼠模型,能减轻气道阻力,改善气道高反应性(AHR)和气道炎症细胞浸润,降低肺组织中表达增多的SphK2,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1PR2/S1PR3介导的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分课堂教学是针对目前大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而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将对分课堂的教学理念采用渐进式的方式逐渐引入到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对纯理论知识的得分、对理解问题的得分和课程结束后问卷调查统计结果3个方面来比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将对分课堂教学方法采用渐进式的方式逐渐引入课堂,学生能够更自然地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变化,提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消化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麻子仁增液汤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BS-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IBS-C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51)。对照组采用乳果糖治疗,观察组采用麻子仁增液汤+乳果糖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机体肠道菌群微生态变化、生命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9.59%(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大便干结、腹胀腹痛、潮热颧红、口干少津及小便短赤、身热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道菌群定植抗力B/E值高于对照组,而拟杆菌、肠杆菌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健康忧虑、焦虑不安、躯体意念、社会功能、人际关系、挑食、行为障碍、性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子仁增液汤对IBS-C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调节机体肠道菌群变化,改善微生态环境,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