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名老中医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硬化腹腔积液的用药规律。方法 从“名老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库中选取2007年10月—2014年9月接受名老中医李发枝教授治疗的艾滋病合并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259例,剔除19例治疗无效患者,最终纳入患者240例,共计794例次。采用中医临床复杂网络分析系统(Liquorice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硬化腹腔积液使用频次较高的3种药物分别为白术(770次)、黄芪(761次)、泽泻(707次);药物配伍频度较高的3项分别为白术-黄芪(747)、茯苓-泽泻(698)、当归-泽泻(696)。核心药物为白术、黄芪、茯苓等补气健脾利水之品,当归、川芎等活血之品,白芍、柴胡、紫苏叶等敛肝疏肝行气之品,泽泻、防己、木瓜、大腹皮、茯苓皮、冬瓜皮等利水消肿之品。核心处方为当归芍药散合防己黄芪汤、鸡鸣散加减。结论 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硬化腹腔积液以疏肝健脾理气、利水消肿为要,兼顾血之瘀、气之虚、气之滞。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分析评价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2020年9月1日)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Cochrance Library及EMbase有关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的研究,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研究质量,采用R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研究结果采用治疗有效率、有效率相对危险度(RR)以及95%可信区间(CI)、均值差(MD)、有效率(proportion)表示。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9篇,纳入随机临床对照试验(RCT)12项,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n RCT)7项,包含1691例患者。异质性分析检验显示,研究结果存在异质性(I^(2)>50%,P<0.01);倒漏斗图显示存在发表偏倚。n 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CM)治疗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的有效率是非CM治疗的1.62[95%CI(1.37,1.91)]倍,CM治疗比非CM组可以更好的提升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MD=25.44;95%CI(19.31,31.57)]。结论中医药有助于艾滋病免疫重建不良患者免疫功能的重建,但有效的方药有待进一步的挖掘。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边缘结构COX模型分析中医药治疗对艾滋病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种模型结果差异及其优劣。方法? 使用艾滋病患者常规治疗数据库,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以是否参与中医项目为分组,死亡为结局指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边缘结构COX模型分析中医药治疗对艾滋病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种模型的结果并使用赤池信息量准则(AIC)比较模型的优劣。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 134例艾滋病患者,其中中医治疗组1 402例, 共随访9 613人年,死亡272例,死亡密度为2.83/100人年;非中医治疗组1 732例,共随访11 997.5人年,死亡422例,死亡密度为3.52/100人年。两个模型的结果都显示中医治疗、女性、低年龄、受教育时间长和CD4+T细胞计数多是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边缘结构COX模型的AIC值小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论?中医药治疗有助于降低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边缘COX模型可更精确地分析中医药治疗对艾滋病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艾滋病是一种极其复杂难治性疾病,具有复杂性科学研究特点。信息熵函数和阴阳状态函数均表达开放系统的生命体通过与外界之间通过能量、物质、信息进行交换,抵消和减缓生命体不可逆转的衰老和死亡,从而维持生命体的有序化。方法:中医阴阳函数U=Ep+Eq表达生命体系不仅与生命能量E密切关系,也与生命系统无序度p和有序度q有着密切关系。由于p和q均与熵密切相关,中医阴阳状态函数与熵函数密切相关。中医阴阳理论的"从"和"逆"、"传"与"不传"与熵理论"有序"和"无序"内涵不谋而合。结果:由艾滋病、生命熵、生命熵变关系可知,从感染HIV到AIDS,具有临界熵H0(HIV转为AIDS)和最大熵HM(AIDS死亡熵值)。当HXH0,HIV感染者生命熵变幅度较小,处于维持中医药干预的稳定时区;当H0HXHM,HIV感染者生命熵变幅度较大,处于强化中医药干预的熵警时区;当HXHM,HIV感染者熵变突增产生陡变,处于中医药临终关怀干预的死亡时区。讨论:中医干预HIV/AIDS的核心目的是减少HIV/AIDS熵积(机会性感染)和抵消HIV熵增(代谢失衡),降低HIV转化为AIDS的不确定性,延长HIV无症状期。熵变理论与中医阴阳整体和传变理论相吻合。充分体现了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采用信息熵函数计算HIV/AIDS熵变,将为临床评价中医干预HIV/AIDS提供新角度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曾用名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由代谢功能紊乱包括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功能障碍等引起的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的肝脏疾病[1]。流行病学调查发现,MAFLD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育龄期妇女MAFLD发病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男性,但绝经后女性发病率明显升高[2]。一项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45岁以下女性NAFLD患病率为5.3%,随着年龄增长,45~55岁的患病率上升至18.8%,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艾滋病HIV/AIDS患者健忘的发生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0年6—12月选取河南省农村地区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信息资料。采用EpiData 3.02录入数据,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清洗整理,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回收问卷1 996份,剔除包含缺失值问卷26份和异常值问卷8份,最终得到1 962份有效问卷(98.3%),其中发生健忘的HIV/AIDS患者共879例,占比44.8%。单因素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HIV感染时间、抗逆转录酶(ART)治疗时间、传播途径以及参与中药治疗等是HIV/AIDS患者发生健忘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向前法)结果显示,女性(OR=1.512, 95%CI:1.253~1.825)、HIV感染时间>8年(OR=1.683, 95%CI:1.202~2.357)、年龄≥50岁(OR=1.396, 95%CI:1.121~1.739)是HIV/AIDS患者发生健忘...  相似文献   
8.
肠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主要部位,HIV感染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及黏膜屏障功能,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调,是机体免疫功能损伤加剧的重要原因,且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联系密切。前期研究显示,中医药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促进黏膜修复,改善宿主代谢状态,但内在机制不明。笔者通过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与肠道微生态、宿主代谢及免疫功能变化三者关系探讨,提出基于肠道微生态-宿主代谢-免疫功能共变化网络的调控探讨中药治疗HIV/AIDS作用机制研究思路,为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