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4篇
神经病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长期负性情绪应激对大鼠脑老化进程的影响机制。方法将雌雄各半的70只Wistar大鼠分别采用随机方法,分为空白对照组、D-gal脑老化模型组、应激脑老化组,每组14只且雌雄各半,其余大鼠做为攻击鼠参与负性情绪应激的诱导;采用颈后部皮下多点注射D-gal 0.1g/(kg·d)制备脑老化大鼠模型;采用不可预知性刺激,诱导应激脑老化组大鼠长期负性情绪应激;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大鼠水下寻台时间(SPL),评价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采用ELISA测定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CORT)含量;采集大鼠海马样本制备匀浆,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检测海马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2B亚型(NR2B)基因调控区胞嘧啶-磷酸-鸟嘌呤位点(CpG)甲基化程度,采用ELISA法测定甲基化转移酶1(DNMT1)活性。结果与D-gal脑老化模型组比较,应激脑老化组大鼠的SPL明显延长,NR2B基因启动子区CpG甲基化程度及DNA DNMT1活性显著增高(P0.05),血浆CORT、ACTH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长期情绪调节不良能够加速机体大脑老化进程,其机制可能与慢性情绪应激引发机体特定基因甲基化程度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肝气郁结型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肝郁aMCI)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神经影像学特征,探讨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郁aMCI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方法?筛选6个月及以上符合肝气郁结标准的aMCI 患者39例,另选取健康体检人员19名为对照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两组被试的认知功能;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选取左、右海马、扣带回、内侧前额叶为种子区做基于全脑体素功能连接(FC)分析,评价大脑差异功能连接;对认知行学数据与神经影像学差异结果进行相关性及多因素分析,阐释肝郁aMCI发生的神经机制。结果?行为学方面,与正常组比较,除命名认知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肝郁aMCI患者总体认知功能、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抽象、延迟回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语言与定向认知域下降呈现边缘显著(0.05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前焦虑性障碍(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患者中医症状及肝失疏泄证候分布特点、相关神经内分泌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法对3 541名18~45岁女性门诊患者进行面访调查,根据《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筛查,对PMDD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判别,并对其主证及常见证的中医症状进行积分比较,检测其血清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 ticotropic hormone,ACTH)、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褪黑素(melatonin,MLT)、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NO)、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8种神经内分泌指标的含量。结果本次调查在3 541名18~45岁的女性共发现PMDD患者258例,其中PMDD主证与常见证为肝气逆证和肝气郁证,分别占40.3%(104/258)与34.9%(90/258)。其余5证候为肝郁脾虚、肝郁血瘀、肝郁化火、肝郁肾虚和脾肾阳虚,分别为7.8%(20/258)、7.4%(19/258)、6.2%(16/258)、3.1%(8/258)和0.4%(1/258)。与肝气逆证比较,肝气郁证的主症为情志抑郁和情绪低落,该两项症状得分升高(P0.05);与肝气郁证比较,肝气逆证的主症为急躁易怒、心烦、小腹坠胀、焦虑、头晕、头痛、失眠、头胀、口苦和目昏共10项,该10项症状得分升高(P0.05)。与肝气郁证比较,肝气逆证Hcy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DD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肝气逆、郁两证确有不同的科学内涵及生物学基础,"调肝"应为临床治疗首选之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不同途径给药对裸鼠胶质瘤模型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方法 取80只雄性无胸腺裸鼠(BALB/c-nu;21~27日龄,体重10~12 g),采用U87细胞建立人裸鼠脑胶质瘤原位移植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ES干预组(造模后10 d,开始给药,1次/d,40 mg/kg)和溶剂对照组(造模后10 d,开始给药,1次/d,10 mg/kg;溶剂为0.5%羧甲基纤维素钠),根据给药途径,RES干预组又分为RES灌胃组和RES经鼻组,溶剂对照组又分为溶剂灌胃组和溶剂经鼻组,每组20只。经鼻给药采用经鼻滴入法。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曲线;造模后14、21、28、35 d测定肿瘤体积;采用CD31标记胶质瘤血管内皮细胞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胶质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Ki-67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胶质瘤细胞凋亡。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RES干预组裸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5),造模后28、35 d肿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肿瘤组织MVD明显减小(P<0.05),肿瘤组织VEGF和Ki-67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而且,RES经鼻给药较灌胃给药作用更明显(P<0.05)。结论 RES可有效抑制裸鼠胶质瘤模型肿瘤生长,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与灌胃给药相比,经鼻给药肿瘤抑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