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息喘汤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8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息喘汤系河北省著名老中医郭中元的经验方,近年来笔者用此方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84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4例中,男32例,女52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58岁;病程2~26年;治疗前本次发病持续时间平均2.4天。伴慢性支气管炎者34例,合并肺气肿12例,合并肺部感染26例。全部病人均符合1984年全国呼吸系统会议关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而且哮喘呈持续性发作,用一般解痉平喘药无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引用美国 Sramek 介绍的头部总血流量的测定方法,以针刺激发感传方法对主要以椎动脉供血不足的椎动脉型颈椎病55例,和颈动脉供血不足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66例进行了临床疗效和实验观察,结果提示,气至病所组疗效最明显,有感传组次之,局感组相对最差。实验结果提示针刺激发感传后使血管痉挛得以缓解,降低了血管紧张度和阻塞程度,使颈动脉、椎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起到了通经脉、调气血、活血化瘀及改善脑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针刺穴位对内脏活动影响的研究中,多见于用单一穴位进行实验观察。对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即以辨证立法,因法取穴,据证补泻,得气等多因素所形成的针灸理法为指导,观察针刺对内脏活动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此,我们分别运用了上述两种针刺方法,对73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以下简称肺气肿)的肺循环功能进行了对照实验观察,并试比较两种针法的差异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经络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13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络综合疗法,是以取阳性穴位(穴位出现的反应物或压痛)为主进行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近年来,我们应用这一疗法对131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治疗和实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我院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注重提高临床医生的业务素质和带教水平,年均接收进修,实习生150人次,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具体做法是: 1 注重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只有提高临床医生的业务水平,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中医后继人才。为此,我们严把教师关,对带教老师采取了以下措施:(1)必须是主治医师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2)每年须参加1—2次短期业务培训或专科进修一次,(3)每年至少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专业论文1—2篇,(4)每年须提交1—2篇综合  相似文献   
6.
尿潴留在临床比较常见,患者因排尿不畅而至膀胱充盈胀痛难忍。我室近年来应用新斯的明和利多卡因混合液穴位注射治疗尿潴留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吴茱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新发 《中医杂志》1995,36(4):200-201
经多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吴茱萸不仅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止痛的功效,还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力。笔者运用单味吴茱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采用内服及外敷合用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以针刺激发循经感传促使气至病所的治疗手段,对具有瘀血证的75例慢性肝炎,5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45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65例冠心病患者,以生物电阻抗测定技术的21项指标分别进行了针刺前后的实验观察。结果显示:气至病所能降低患病肝脏的门静脉压力,增加肝脏血液灌注量;能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右心输出量,改善肺循环:能降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肢血管紧张度和阻塞程度;能提高冠心患者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脏血管舒缩活动。在观察的246例中,气至病所组(95例)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有感传组(84例)亦有一定的作用,局感组(67例)的作用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B超彩阶技术国内展望河北省保定地区中医院张桂兰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人民医院闫兰聘自从B超这项无创技术的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其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在人体各种疾病的诊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极小的病变成因各种因素干扰时的分辨长期困扰着超声工作者难...  相似文献   
10.
中药,针灸治疗眼外肌麻痹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外肌麻痹是以一条或数条眼外肌完全或不完全麻痹而引起的以眼球运动障碍、复视或眼睑下垂为特征的眼病。由于复视,常发生头晕、呕吐、恶心,代偿头位及走路不稳等症状。本病与祖国医学的“风牵偏视”和“上胞下垂”相似。近年来我们以中药和针灸辨证治疗本病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病例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80例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36岁;10岁以下8例,20~50岁30例,50岁以上42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半年。本组上胞下垂19例中,属提上睑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