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作为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金标准已使用多年,但该技术存在分辨率较低(5~10Mb)、培养周期长、检测通量低及有培养失败风险等局限性。随后,靶向诊断技术(FISH、QF-PCR、MLPA)的出现,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与染色体核型技术联合应用,可早期诊断常见的胎儿染色体异常。此外,Sanger测序作为基因变异检测的金标准,可用于明确致病的单基因疾病的产前诊断。然而,以上技术均无法实现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快速、高分辨率地诊断胎儿致病性变异。 浏览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及当期杂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助产士分层培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根据助产士的核心能力、职称、学历和年资将助产士分为N0~N4 5个层级并进行分层培训,内容包括基础与专科护理、应急与抢救、教学与科研及综合管理能力。结果:分层培训后助产士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合格率由87.72%升至98.25%(P<0.05),患者满意率由91%升至98%(P<0.05),助产质量指标和护理科研指标与培训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 01)。结论:开展助产士分层培训能有效提升助产士临床综合能力,改善助产质量,有利于助产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栗子俗称"板栗",品种繁多,以产地的不同,又有北栗和南栗之分,北栗以房山县的房山栗为上,南栗以苏州太湖洞庭山栗子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对患有语言运动发育迟缓及严重智力障碍的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分析,探讨基因水平的遗传学病因并明确临床诊断,进一步指导妊娠。方法: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采用外显子捕获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检测。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标准对患儿及父母检测出的变异进行致病性判定,结合患儿表型寻找致病基因及位点。利用Sanger测序法对致病位点进行验证。结果:患儿GNB1基因第7号外显子c.346 G>A(p.G116S)位点杂合错义突变为致病位点,患儿父母该位点均为野生型,此变异为患儿的新发突变。Sanger测序验证结果与外显子捕获测序结果一致。患儿为常染色体显性智力低下42型(autosomal dominant mental retardation?42,MRD42)患者。结论: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语言运动发育迟缓伴严重智力低下的患儿进行诊断,可明确患儿的致病原因,有助于家系的遗传咨询并为再生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发生早产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分娩的双胎妊娠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孕周分为早产组(<37周)和足月组(≥37周),单因素分析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双胎妊娠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所建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双胎妊娠孕产妇1 783例,早产组856例,足月组927例,早产发生率为48%。早产原因中医源性早产占43%,胎膜早破占29%,自发性早产占28%。早产组不规律产检、单绒毛膜性、双胎发育不一致、瘢痕子宫、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异常、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宫内窘迫、绒毛膜羊膜炎比例均高于足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双胎发育不一致、不规律产检、单绒毛膜性、肝内胆汁淤积症、羊水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绒毛膜羊膜炎及瘢痕子宫是双胎妊娠发生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ROC曲线验证该模型诊断效能较高。结论:双胎妊娠早产的发生与多种母体和胎儿的危险因素有关,其发生率高,可根据危险因素的数量初步筛选双胎妊娠发生早产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江苏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PAHD)患儿的基因突变特点,构建本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谱,讨论PAHD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基因测序技术对70例PAHD患儿及其父母进行PAH基因第1~13外显子及两侧内含子序列分析。结果 70例患儿的140个等位基因中125个检测出突变,检出率为89.29%,常见突变依次为EX6-96AG(19/125,15.20%),R243Q(18/125,14.40%)和R241C(17/125,13.60%)。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KU)患儿最常见突变为R243Q和EX6-96AG,共占42.86%中度PKU患儿最常见突变为EX6-96AG,R241C和R111X,共占40.74%;轻度PKU患儿最常见的突变是R241C,EX6-96AG和R243Q,共占57.89%;轻度HPA患儿最常见的突变是R241C和R243Q,共占40.00%。通过基因型预测的生化表型与患儿实际生化表型一致率为65.63%,其中经典型PKU的预测一致率较高,为81.25%;预测生化表型(即AV值评分)与患儿治疗前血苯丙氨酸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7,P0.001)。结论江苏地区PAH基因突变谱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基因型与表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为例,对医院现有总值班工作人员组成情况和具体工作情况进行描述、总结,通过对比“刚柔并济”运用于医院总值班管理工作前后管理效能的不同,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运用后可显著提高总值班人员的履职综合能力、人文素养和工作满意度。将“刚柔并济”运用于医院总值班管理工作中,是医院管理制度创新的有益探索,可有效促进总值班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D?二聚体(D?dimer)和人附睾蛋白(human epididymis protein,HE4)联合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并比较多种小分子诊断标志物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3例以异常阴道流血或排液为主要症状的患者经病理检验后,实验组为15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对照组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和无器质性病变患者148例。测定患者的糖链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ncer antigen 199,CA199)、糖链抗原153(cancer antigen 153,CA153)、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HE4水平,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检测各分子诊断标志物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HE4的应用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5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3.55%、86.49%。HE4和D?dimer两者联合检测时,其AUC明显增大0.79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42%、72.30%。结论:HE4在子宫内膜癌诊断的小分子标志物中应用价值更高,HE4和D?dimer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提高子宫内膜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卵巢组织中来源于AHNK2蛋白的多肽(peptide 1 derived from AHNK2 protein,P1DA)对卵巢癌细胞系SKOV3、OVCAR3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P1DA处理对数生长期的SKOV3和OVCAR3细胞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变化,以探索P1DA对卵巢癌SKOV3和OVCAR3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P1DA处理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P1DA处理后细胞凋亡率变化,分析P1DA对两种卵巢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P1DA处理后,卵巢癌细胞SKOV3及OVCAR3的细胞活性明显增加,迁移、侵袭能力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卵巢组织内源性肽P1DA可促进卵巢癌SKOV3及OVCAR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对其凋亡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