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62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60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院糖尿病专科对356例糖尿病患治疗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现将调查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白术茯苓汤及其配伍对脾虚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方剂治疗脾虚证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苦寒泻下法复制大鼠脾虚模型,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白术茯苓汤及其与补气药。行气药及除湿药的不同配伍对脾虚大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模型大鼠GAS、MTL降低(P<0.01),VIP升高(P<0.01);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各治疗组以上部分或全部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综合配伍组改善作用最优。结论:白术茯苓汤的脾虚大鼠胃肠激素的紊乱的某些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综合配合组以上指标的改善,优于白术茯苓汤组及其余各配伍组,说明中医关于复方配伍的理论与实践,有其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钩体基因疫苗对豚鼠延髓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燕华  李峻 《华西医学》1998,13(2):166-169
我们的研究已表明,赖型017株钩体外膜疏水蛋白OmpL39是稳定的免疫原,在此我们分别用OmpL39与钩体死菌苗和生理盐水对照免疫豚鼠,研究OmpL39的免疫保护作用和免疫机理,对OmpL39的抗原特异性刺激引起中枢原癌基因(Cfos基因)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OmpL39在豚鼠体内能产生高效价的阳性抗体,免疫保护率为100%。在OmpL39对中枢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中,我们观察到OmpL39免疫的豚鼠较空白和死菌苗组Cfos表达明显少于死菌苗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提示OmpL39能特异性地抑制Cfos基因的表达,减轻强毒钩体对动物体内的病理损伤,有较死菌苗强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人参败毒散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Unc-51样激酶1(AMPK/ULK1)自噬通路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小鼠黏膜屏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组(西药组),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通过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50%乙醇诱导UC模型,西药组(0.3125 g·kg-1)、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31.2、15.6、7.8 g·kg-1)灌胃2周后,检测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AMPKα)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中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蛋白-2(Claudin-2)、自噬标志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及AMPK/ULK1通路磷酸化蛋白p-AMPK、p-ULK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损伤评分明显上调(P<0.05),AMPKα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p-AMPK、p-ULK1、Occludin蛋白水平及LC3Ⅱ/Ⅰ明显下调(P<0.05),而p62、Claudin-2蛋白水平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的结肠损伤评分下降,AMPKα mRNA明显上调,p-AMPK、p-ULK1、Occludin蛋白水平及LC3Ⅱ/Ⅰ上升,而p62、Claudin-2蛋白表达下降,以人参败毒散中剂量组干预效应最明显(P<0.05)。结论 人参败毒散可抗肠道黏膜屏障损伤,以人参败毒散中剂量组疗效最佳,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ULK1自噬通路有关,通过加速LC3Ⅰ向LC3Ⅱ转化,促进p62降解,从而改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2功能,修复肠道机械屏障损伤。  相似文献   
5.
提出“故邪”是过去感受的雅气,因其没有及时完全排出体外,而深藏于血脉,分肉等隐藏这处,机体尚能遏制邪势,机体的调节代偿又维持了自身阴阳的基本平衡,故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病态。“故邪”是许多慢性疾患缠绵难愈或急性发作的内在因素。“故邪”的发病特点是“故邪”藏于体内,势必造成脏腑气血的虚比或紊乱。  相似文献   
6.
马钱子常用于治疗痹症、痿症、腰腿痛、半身不遂、面瘫等疾病 ,包括现代病名“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后遗症、偏瘫、外伤性截瘫、神经性肌肉萎缩、肌萎缩侧束硬化症、精神分裂症”等神经性疾病。马钱子性寒性热的归属问题目前存在许多质疑 ,管氏等人认为马钱子性温 ;宁氏根据同道及其本人的临床经验 ,认为该药味苦性平 ,不寒不燥。从历代中医药文献记载、古近代临床治疗应用、药理作用角度、中毒及解救角度、炮制角度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 ,认为马钱子性温的证据尚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7.
论恶血的形成机理及其致病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古代医家对恶性的论述以及现代医学的有关认识,从中医基础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恶性的含义及其形成机理和致病特点。提出恶性应包括瘀血和血液质地腐败两层含义。其形成与正气虚损和邪毒内侵有关。其发病形式多为急性发作与慢性发作两种。  相似文献   
8.
济生肾气丸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济生肾气丸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济生肾气丸改汤剂口服治疗45天,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血压(BP)、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24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素氮(BUN)、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变化。结果: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1)。FBG、TCh、TG、UAER、BUN、Cr、HbA1C等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BP则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过程无不良反应。结论:济生肾气丸配合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有利于减轻蛋白尿、降低血脂、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药血府逐瘀汤(化裁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15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控制血糖基础上,治疗组78例给予血府逐瘀汤(化裁方),200ml,每天3次口服;对照组78例给予弥可保500μg每天3次口服。两组均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2.56%,总有效率93.59%;对照组显效率38.46%,总有效率75.64%。两组比较,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化裁方)能明显改善DPN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治疗DPN疗效显著,无毒性及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光明、太冲穴与中枢神经相关效应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胡卡明  王承平  J.海宁 《中国针灸》2005,25(12):860-862
目的:观察针刺光明、太冲穴时,中枢不同区域的相关反应.方法:将19名正常志愿者随机分为1组(视觉刺激加单侧针刺组)7人,2组(视觉刺激加双侧针刺组)6人和3组(单纯针刺双侧穴组)6人.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观察各组在针刺光明、太冲穴时视觉皮质区与相关脑区的反应.结果:发现视觉刺激及针刺进针时,视觉皮质的血氧饱和水平(BOLD)无明显变化(P>0.25),但在进行单侧和双侧持续刺激时,发现大脑相关区域有BOLD变化.结论:针刺对单侧和双侧穴位的刺激均能改善大脑相关区域的BOLD,但与进行手法和视觉刺激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