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6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5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2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将45例VD患者按HD8评分不同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西药尼莫通组。观察二组患者治疗前后HDS、主要症状、ADL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DS、主要症状、ADL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改善,电针组效果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电针治疗有助于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度体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主转换模式"在《经络腧穴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根据《经络腧穴学》课程特点和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知识积累度不同,阐述在教学中怎样具体地安排"教"与"学"的侧重点。结论在《经络腧穴学》教学中采用"双主转换模式",既能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针灸学最基本的基础知识要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创新性思维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观察龙虎交战法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2例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采用龙虎交战法,对照组16例,采用普通电针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12例,好转2例, 未愈2例,治愈率75.0%,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4例, 未愈3例,治愈率56.3%,总有效率81.3%,两组治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地意义(P<0.01)结论 龙虎交战法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较电针有治愈率高、症状体征改善快、不易复发等特点,是较好的针灸方法。  相似文献   
4.
蜂针治疗中过敏反应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蜂针治疗中,蜂针过敏反应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蜂针的过敏反应主要取决于人体本身对蜂毒的敏感性,机体对蜂毒的反应往往随个体差异而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进入毒量少,反应轻;反之则重。反应大小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与体质相关;2.与体内的免疫程度有关;3.与蜂针剂量大小有关;4.与蜂针疗法时间有关;5.与蜂针治疗部位有关;6.与蜂毒制剂中的成分有关;7.与患者目前状态和干扰因素有关等等。其反应的轻重不是疗效好坏的指标,可以作为掌握治疗时间及蜂刺数量的依据。临床上只要掌握其规律,严格作好蜂针皮试,控制它的剂量,采用适当方法,如对过敏反应严重患者,可以用点刺,散刺、少刺及间隔时间长等方法来治疗。使用蜂针疗法实为比较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5.
电针对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电针对糖尿病所致学习记忆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电针6周后糖尿病大鼠血糖、体重的变化,并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电针对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1)治疗后电针组与模型组的体重均明显低于正常组,电针组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2)电针组治疗前后血糖差异非常显(P<0.01),但仍然高于正常组(P<0.01);(3)模型组的逃避潜伏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电针组的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与正常组比较,其逃避潜伏期仍较长,但两之间差异无显性,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每天的逃避潜伏期均较正常组延长,差异有显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第1、2、4、5天的每天逃避潜伏期均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或P<0.01;电针组第3天的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有所缩短,但差异无显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每天逃避潜伏期均较正常组延长,但差异无显意义,P>0.05。结论:(1)电针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并增加其体重。(2)电针能够改善糖尿病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头颅CT定位围针治疗多发梗死性痴呆的近期疗效和对血液流变学、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影响。方法 选择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 89例 ,随机分为电围针组 5 7例 ,西药组 32例 ,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NO、NOS的影响。结果 相同疗程后 ,电围针组与西药组各指标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5~ 0 .0 1)。结论 头颅CT定位围针是治疗多发脑梗死性痴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归肾丸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6例免疫性不孕患者采用分组对照方法治疗。其中针刺结合归肾丸治疗组40例,归肾丸治疗组46例,强的松治疗对照组20例。结果针刺结合归肾丸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归肾丸治疗组为89.13%,强的松治疗对照组为70.00%。结论针刺结合归肾丸通过补益肾气、滋养肾阴、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8.
穴位敷贴对哮喘豚鼠引喘潜伏期及肺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从微观病理探讨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案 ,以自制敷贴方敷贴实验性哮喘模型颈背“穴位”。敷贴方由麻黄、细辛、甘遂、延胡、附片、防风、五味子、白芥子组成。【结果】从第 6天开始 ,贴药组点头呼吸的潜伏时间明显延长 ,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从第 9天始穴位敷贴组豚鼠发生点头呼吸的频度明显减少 ,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且贴药组有降低豚鼠炎性渗出及嗜酸性粒细胞数的作用 (与哮喘组比均P <0 .0 5)。【结论】提示穴位敷贴治疗哮喘可能是通过延长哮喘发作的潜伏期 ,减小哮喘发作的频度 ,减少肺组织水肿、渗出 ,降低嗜酸性粒细胞的肺系局部浸润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电针对佐剂关节炎大鼠脊髓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电针局部取穴对佐剂关节炎大鼠脊髓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 将Wistar 雄性大鼠21 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佐剂关节炎模型组和电针局部取穴加模型组, 电针局部取穴组针刺患侧太溪、昆仑穴,接G- 6805 电针仪, 频率15 Hz, 时间20 min , 隔日针刺1 次。于实验后14 d 上午取脊髓组织, 测定5- 羟色胺(5- HT) 、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A) 、5 - 羟吲哚乙酸(5 - HIAA) 的含量。结果: 电针局部取穴组脊髓5 - HT、5 - HIAA含量均显著升高, 脊髓NA、DA含量显著下降。结果表明脊髓单胺类递质参与炎性痛大鼠电针镇痛的调制过程  相似文献   
10.
围刺飞针加电针治疗斑秃1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红  张家维 《中国针灸》2003,23(11):659-660
目的 :寻找治疗斑秃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斑秃患者 2 0 8例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1 2 8例采用围刺飞针加电针治疗 ,每日 1次 ,1 5次为一疗程 ;对照组 80例用内服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6 7% ,对照组为 75 0 %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围刺飞针加电针治疗斑秃具有良好效果 ,其进针快 ,疼痛感较轻 ,安全 ,病人易接受 ,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