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8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机体稳态观 ,探讨了中医五脏调控系统及其运行机制对机体稳态的影响。认为中医五脏调控理论充分反映了中医学的稳态观 ,同时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 ,五脏调控系统的调控机制可以在细胞、细胞间识别及大分子信息物质的研究水平得到不断深入的揭示。  相似文献   
2.
灵芝多糖对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增殖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灵芝多糖(GP)对小鼠脾脏树突状细(dendrirtie cells,DCs)的增殖作用。方法采用MTT法,以细胞因子(GM-CSF+IL-4)作比较,观察不同质量浓度GP以及细胞因子+不同浓度的GP对小鼠脾脏DCs的增殖作用。结果GP(5-80μg/mL)可明显刺激小鼠脾脏DCs增殖,与细胞因子组相比,其较高质量浓度组(20、40、80μg/mL)作用明显;GP+细胞因子,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的增殖作用,且明显高于细胞因子组。结论GP不仅能促进小鼠脾脏DCs的增殖,而且与细胞因子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具有类生长因子和协同生长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慢性束缚应激大鼠海马部分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加味四逆散组。采用OPA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海马氨基酸含量。 结果: 模型组海马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γ-氨基丁酸(GABA)和牛磺氨酸(Tau)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加味四逆散组Glu、Asp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GABA和Tau含量变化不明显。 结论: 加味四逆散能调节慢性束缚应激反应海马部分氨基酸水平,防止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佛手多糖对小鼠移植性肝肿瘤HAC22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观察佛手多糖对小鼠移植性肝肿瘤HAC2 2 的作用。以佛手多糖高、低剂量 ( 1 6g/kg、0 8g/kg)连续给药 1 0d ,结果显示高剂量组对HAC2 2 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低剂量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且给药后体重明显增加 ,说明佛手多糖对小鼠移植性肝肿瘤具有抑制作用 ,且毒性很小。  相似文献   
5.
佛手多糖对环磷酰胺造模小鼠巨噬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研究佛手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用环磷酰胺造成免疫低下小鼠动物模型,取小鼠巨噬细胞加脂多糖和不同浓度佛手多糖,测定;巨噬细胞内外细胞介素6(IL-60的水平。IL-6的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佛手多糖浓度在4g/L,2g/L时可提高巨噬细胞外低下的IL-6水平,对巨噬细胞内IL-6无影响。结论:佛手多糖可协同脂多糖增加巨噬细胞分泌IL-6。  相似文献   
6.
马钱子常用于治疗痹症、痿症、腰腿痛、半身不遂、面瘫等疾病 ,包括现代病名“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后遗症、偏瘫、外伤性截瘫、神经性肌肉萎缩、肌萎缩侧束硬化症、精神分裂症”等神经性疾病。马钱子性寒性热的归属问题目前存在许多质疑 ,管氏等人认为马钱子性温 ;宁氏根据同道及其本人的临床经验 ,认为该药味苦性平 ,不寒不燥。从历代中医药文献记载、古近代临床治疗应用、药理作用角度、中毒及解救角度、炮制角度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 ,认为马钱子性温的证据尚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7.
宋述财  严灿  施旭光  许华 《中医药学刊》2004,22(6):1111-1112
急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笔者采用自拟加味华盖散为主,结合辨证加减,治疗多例急性支气管炎,均取得满意疗效。并以西医常规治疗作对照,进行了120例的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焕兰 《新中医》2003,35(9):71-72
在中医最早的著作《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中,精辟地阐述了衰老的原因及产生衰老的机理,认为衰老是随年龄的增长到成熟期以后所出现的生理性退化,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过程。尽管衰老不可抗拒,但事实上人们衰老的早晚有很大不同,有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而有人却能“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对于延缓衰老, 《内经》中系统地论述了老年保健养生的原则和方法。因此,研究和探索《内经》衰老的理论和机理,对防治衰老及延年益寿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湿阻证患者免疫调节功能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斌  严灿 《新中医》2005,37(8):15-16
目的:观察湿阻证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湿阻证患者70例为观察组,以健康人7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以及CD4/CD8比值)、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红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尿木糖排泄率测定及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等指标的情况。结果:湿阻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红细胞免疫指标RBC—C3bRR均下降,T淋巴细胞亚群CD8、红细胞免疫指标RBC-ICR、SIL-2R均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湿阻证患者尿木糖排泄率及红细胞Na+-K+-ATP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指标间相关性分析:CD4/CD8与SIL-2R呈负相关,与RBC—C3bRR呈正相关(P<0.01,P<0.05);尿木糖排泄率及红细胞Na+-K+-ATP酶活性与RBC—C3bRR呈正相关,与RBC—ICR呈负相关(P<0.01,P<0.05)。结论:湿阻证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的紊乱与机体营养吸收障碍及能量代谢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DZ-A1型数码电针治疗仪”在治疗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慢性上消化道疾病患者32例,以32号1.5寸毫针针刺双侧足三里穴,针刺得气后,连接“医用数码电针治疗仪”。选取连续波,频率60Hz,强度适当。治疗时间25min。结果:独立样本自身对照分析显示,当次电针后,患者上腹痛、上腹胀满、嗳气、呕吐等症状较电针前减轻,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意义。结论:应用“数码电针治疗仪”电针刺激双足三里穴能明显减轻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上消化道症状,其疗效显著。该“治疗仪”具有优良的电生理特性,由此可解释其显著临床疗效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