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比较麻黄细辛附子汤的经方煎煮方法与临床常用2种煎煮方法所得汤剂的质量差异,探索经方煎煮方法的科学性。采用经方煎煮方法和2种临床常用煎煮方法,选取麻黄细辛附子汤中具有效/毒二重性的化学成分,考察不同煎煮方法制备煎剂中效毒成分的含量。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筛选出区别3种煎煮方法所得煎剂的指标性成分,卡枯醇、新乌头碱、乌头碱。与临床常用煎煮方法相比,虽然经方煎煮方法的煎煮时间最短,但是新乌头碱和乌头碱的溶出度最低且其单酯型生物碱的溶出度也较高。经方煎煮方法较其他煎煮方法,增加了麻黄类生物碱溶出,加速了附子中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采用不同煎煮方法制备麻黄细辛附子煎剂中效毒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为经方的古为今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比较4种不同剂量、周期的环磷酰胺建立小鼠免疫力低下模型,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模分析筛选出最优方案。 方法 雄性昆明小鼠58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正常组10只,每日注射生理盐水;模型1组12只,按照40 mg/kg的剂量连续注射环磷酰胺溶液10 d;模型2组12只,按照80 mg/kg的剂量连续注射环磷酰胺溶液3 d;模型3组12只按照40 mg/kg的剂量注射2次环磷酰胺溶液,每次间隔(2~3)d;模型4组12只按照50 mg/kg的剂量连续注射环磷酰胺溶液7 d。监测不同剂量和不同周期给予小鼠环磷酰胺后,模型小鼠的饮食、饮水、体重等日常代谢指标的变化;测定小鼠胸腺、脾等脏器指数以及血常规等免疫指标的变化;采用SIMCA-P软件处理小鼠的终体重、终肛温、脏器指数、血常规等指标,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综合评价免疫力低下小鼠模型的建立。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和肛温降低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日平均饮食、饮水量降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脾指数和胸腺指数降低且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模型组嗜碱细胞绝对值和嗜碱细胞百分比均降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平均RBC血红蛋白浓度、大血小板比率均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模型1组、模型2组、模型4组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均降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PLS分析处理表明,模型1组、模型2组、模型4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都具有显著性(P<0.01),其中模型1组差异最大。结论 通过PLS分析方法综合不同指标,模型1组按照40 mg/kg的剂量连续注射10 d为最佳造模方法,为建立稳定的免疫力低下模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整体判断麻黄细辛附子汤对肾阳虚小鼠外感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KM雄性小鼠91只随机分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利巴韦林组、连花清瘟组和麻黄细辛附子汤(MXF)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8mg/kg)法复制肾阳虚小鼠模型,采用流感病毒FM1尿囊液(血凝滴度为1:320)滴鼻感染小鼠,建立肾阳虚小鼠外感模型。感染1d后各组分别给药,每日1次,共6d。观察各组小鼠的体重、肛温变化。采用SIMCA-P软件处理小鼠的体重、肛温、各脏器指数、死亡率等指标,应用偏最小二乘法通过整体评价,综合判断造模情况及不同药物的干预效果。结果:PLS分析处理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综合药效分值显著较低(P <0.01);各给药组综合药效分值与模型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 <0.01),各给药组都表现出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麻黄细辛附子汤中剂量效果更佳。结论:采用PLS分析方法对肾阳虚外感模型及各组药物干预进行综合评价,能较好地反映证候及中药复方整体调控作用的特点,避免某一个或几个指标评价容易引起片面结论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附子炮制品制备所得麻黄细辛附子汤(MXF)的质量差异,探析经方中炮制品规格选用的科学性。方法:采用临床常用的5种附子炮制品规格分别制备MXF煎剂,选取MXF中具有效毒二重性的化学成分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附子炮制品对MXF煎剂中效毒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建立了MXF中13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区别附子不同炮制品制备所得煎剂的指标性成分有卡枯醇、甲基丁香酚、细辛脂素、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与附子的其他炮制品规格相比,炒附片制备所得煎剂中,双酯型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较低但其单酯型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最高。结论:附子不同炮制品制备所得MXF煎剂中效毒成分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为经方的古为今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603-2607
目的:研究细辛不同极性部位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与其镇痛、抗炎作用的谱效关系。方法:建立细辛不同极性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小鼠热板法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测定细辛不同极性部位的镇痛、抗炎活性;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分析不同极性部位HPLC特征指纹峰与其镇痛、抗炎药效之间的谱效关系。结果:在标定的31个特征指纹峰中,有15个特征峰与镇痛活性呈正相关,其中8、11、13、20、21、22、26号峰贡献较大;有20个特征峰与抗炎活性呈正相关,其中2、5、7、9、10、11号峰贡献较大。结论:细辛中含有镇痛、抗炎作用的特征效应物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