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滋肾通络方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脑组织氨基酸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例作MCAO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和西药组.灌胃20天后,取大鼠脑组织,匀浆,取上清液,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各组Asp、Glu、Gly的含量.结果:模型组Asp、Glu、Cly的含量均升高,用药组的Asp、Glu、Gly的含量均降低.且中药组的下降趋势优于西药组.结论:滋肾通络方可降低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从而对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药合剂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有效方药。方法:用益气养阴化瘀合剂治疗DR30例,达美康对照治疗20例;以视力、眼底病理改善及临床症状和血糖的变化为主要观察指标评定疗效。结果:中药合剂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其中对全身症状、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以及视力提高和眼底病变的改善作用,治疗组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益气养阴化瘀合剂能有效改善全身血液高糖、高凝、高粘及高脂状态,具有较好的促进视网膜出血、渗出的吸收及提高视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输卵管妊娠早期诊断方法在不断改进,输卵管妊娠药物保守性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自1995年以来我们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入氨甲喋呤(MTX)与口服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1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本组12例患者均有停经史(35~60天),其中伴有阴道流血及下腹痛者8例(包括诊刮者2例,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者2例);B超检查提示除外宫内妊娠,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6cm,盆腔积液≤35cm;实验室检查:尿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均为阳性,血βHCG>3.1μg/L;白细胞>4×109/L,血小板≥100×109/L…  相似文献   
4.
对牙周病患者行牙齿洁治术后,其牙体表面粗糙,利于牙菌斑再生,需常规加用喷砂抛光技术.而目前使用的进口专用喷砂存在抗水性能较差、易受潮板结、使用时容易堵塞喷等缺点.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新型喷砂,先后临床试用72例牙周病患者,并与使用进口喷砂的56例比较,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6.
对吐宁合剂中的主要成分进行薄层层析鉴别 ,方法简便 ,重现性好 ,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7.
总结现代临床辨治经验和认识,认为鼻鼽发病与脏腑虚损关系密切。气虚则温煦、防御及固摄作用减退,鼻窍功能失常;肺气亏虚,则鼻失温养,肺不主涕;脾气虚弱则清气不升,鼻窍失养;肾气不足则精气不布、肾阳失温煦,鼻窍功能失常,而成鼻鼽。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性心脏病是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以心脏结构和(或)心脏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该病具有发病率高,症状不典型,多合并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病机复杂,病变程度重,发病  相似文献   
9.
睑缘炎是睑缘表面、睫毛毛囊及其腺体组织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临床发病率高,可引起复杂的症状和体征.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老年人尤其多见.睑缘炎具有睑弦红赤、溃疡、刺痒的特征,中医称之为睑弦赤烂.本病病因复杂,常双眼发病,病情顽同,治疗棘手,现将有关睑缘炎的治疗现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从脉象特征论治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失眠症患者根据脉象特征辨证为肝郁型,给与中药解郁安神方配合渐进式放松训练治疗,3周为一疗程.结果:总有效率91.58%,与治疗前相比,患者SAS、SDS积分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通过脉象准确判定失眠病因病机,采取相应中医中药治疗,对改善睡眠有良好效果.脉象作为一种简便、易操作的客观诊断方法,尤其对心理状态的客观评估,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