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77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1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2篇
  1篇
中国医学   24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经性哮喘(PMA)是指月经前期或月经期的哮喘发作或加重的现象。现代医学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防治方法尚无较好的疗效,中医辨证论治却有独特的优势及治疗意义。通过查阅建国以来关于中医治疗月经性哮喘的相关文献,整理并分析各临床报道案例的异同点,分别从中医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月经性哮喘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了解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术后营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安徽省芜湖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胃肠外科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拟行造口术的患者188例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24 h内完成营养风险筛查、血常规化验等,采用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量表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营养指标检查结果。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共188例,其中营养状况良好者106例(56.4%),存在营养不良者82例(4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BMI、有无腹部大手术史、造口持续时间、造口类型、原发疾病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入院时TP、ALB、HB、RBC、LYM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出院时TP、HB、RBC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隔物灸贴治疗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感染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新冠感染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隔物灸贴组、中药联合隔物灸贴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基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方案》)的恢复期中医药方案进行治疗,中药组予以辨证中药口服治疗,每日1剂,日服2次;隔物灸贴组予以足三里、脾俞、大椎、肺俞、孔最、天突等穴灸贴治疗,每日1次,每次贴敷40 min;联合组予以中药联合隔物灸贴治疗,疗程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各组中医症状评分、肺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T)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清铁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评定各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症状总分及单项评分、肺部CT评分、SGRQ评分、CRP、IL-6、铁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WBC、LYM明显升高(P<0.05),NEUT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中药组和隔物灸...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加用芪黄煎剂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干预作用。方法:将拟行手术治疗的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入组后择日进行食管部分切除+食管管状胃吻合术,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抗感染、胃肠减压、肠内营养支持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日开始加用芪黄煎剂肠内滴注,每日1剂分2次。2组术后常规疗程均为7d。比较2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第7日给予2组患者造影剂口服,X线摄片确定造影剂到达结肠所需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比较2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1d、7d时血清乙酰胆碱酯酶(AChE)、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等胃肠神经递质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造影剂到达结肠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01)。术后1d时,2组患者血清AChE、SP水平明显低于本组术前1d时(P< 0.05),血清VIP、NOS水平明显高于本组术前1d时(P< 0.05);术后7d时,2组患者血清AChE、SP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术后1d时(P< 0.05),血清VIP、NOS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术后1d时(P< 0.05);术后7d时,治疗组患者血清AChE、SP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5),血清VIP、NOS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 0.05)。结论:在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加用芪黄煎剂可明显加快食管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其机制与调节胃肠神经递质有关。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累及多个关节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小关节,病变呈对称性、侵袭性和致残性,发病后期常易造成不可逆转的软骨、骨和其他邻近组织的破坏,最终导致严重的关节畸形甚至残疾,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的身体和心理损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迄今为止,虽然治疗RA的药物很多,但RA仍然无法完全得到彻底根治,究其原因在于RA及其骨破坏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因此,对于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及如何治疗显得格外重要。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总的来说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失衡导致的,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参与RA关节软骨破坏及骨侵蚀病程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讨论,分别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非编码RNA、信号通路等三个不同方面阐述了对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作用造成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以期为RA骨破坏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中医药在预防RA骨破坏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还能保证其安全性。因此,对于RA骨破坏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地研究及研究中医药在其治疗中的作用,为其治疗能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Wilson病(WD)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血液肝功能等指标与其脾脏大小相关性,及脾脏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住院的63例行脾切除术的W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收集行脾切除术前、后的病例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脾切除前后血液肝功能等指标与脾脏大小相关性。结果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得出脾脏厚度与PLT(r=-0.54,P<0.001)呈负相关,与PT(r=0.28,P=0.026)、SOD(r=0.28,P=0.028)、TBA(r=0.30, P=0.017)、TBIL(r=0.36, P=0.004)呈正相关。脾脏长度与PLT(r=-0.37,P=0.003)呈负相关、与TBA(r=0.28,P=0.025)呈正相关。WD患者脾切除后SOD、ALB、PLT水平较术前升高,PT以及TBIL水平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切除术对WD合并脾亢患者的PLT下降具有改善作用,可部分改善肝脏的解毒、代谢、合成等功能指标,并对改善凝血功能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炎症/铁调素轴探讨清肾颗粒对肾性贫血湿热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铁代谢的干预机制。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 60例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 清肾颗粒1包/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值变化情况及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红 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水平、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铁调素、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以及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 和度、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并优于同期对照组 (P=0.000);两组患者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水平均较治疗 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2,P=0.002,P=0.017);两组患者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铁调素、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均 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均P=0.000)。两组患者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总铁结合力、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铁蛋白较治疗前,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下降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0)。结论在肾性贫血湿热证患 者贫血治疗过程中联合清肾颗粒口服可以有效改善贫血状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患者炎症状态,下调铁调素水平改善患者 铁代谢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清肾颗粒对于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肾功能及血清α-平滑肌动蛋白和E-钙粘蛋白的影响。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清肾颗粒口服,疗程12周。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及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E-钙粘蛋白(E-cadherin)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最终完成68例(治疗组、对照组各34例)。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Scr、eGFR水平明显改善(P<0.05),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α-SMA、E-cadherin水平下降(P<0.05),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患者服用清肾颗粒后未出现药物不良副作用。结论 清肾颗粒能够减轻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临床症状,降低Scr水平,同时下调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血清α-SMA、E-cadherin水平,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药线引流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瘘管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就诊安徽省中医院乳腺外科的36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瘘管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所有患者均口服中药,治疗组采用复方黄柏液药线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碘伏药线引流治疗.比较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创面愈合率、伤口愈合时间、愈合后瘢痕面积、复发率.结果 两组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hs-CRP、ESR、PR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ESR、PR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s-CRP、ESR、PR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伤口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愈合后瘢痕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瘘管期均瘘管收口快,瘢痕小,不影响美观,其中用黄柏液药线引流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