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7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肛周脓肿术后引起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为控制切口感染及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意见。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7例肛周脓肿切排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感染部位标本的培养和鉴定,研究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运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其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病原学培养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30株,占76.92%,革兰阳性菌9株,占23.07%;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深部脓肿、有肛周皮肤感染灶、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更易发生切口感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感染与深部脓肿、有肛周皮肤感染灶以及住院时间长相关,临床上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局部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对其余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体质量年龄适合的新西兰白兔3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0)。实验组和对照组予以高脂饲料喂养,空白组予以普通饲料喂养。喂养4周后,对实验组采用颈动脉球囊损伤术进行动脉粥样硬化建模,12周后杀死兔子,取颈动脉、腹主动脉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测,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部位平均内膜厚度、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之比,同时抽取兔子静脉血行血脂分析。结果 4周末、8周末、12周末时,实验组、对照组体质量较0周时明显升高(P<0.05),空白组体质量较0周时无明显差异(P>0.05),且空白组体质量明显低于实验组、对照组(P<0.05),对照组间体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平均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空白组(P<0.05),且实验组手术侧颈动脉平均内膜厚度、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明显大于对侧颈动脉、腹主动脉(P<0.05);12周末时,实验组、对照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高密度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且对照组间TG、TC、LDL-C、HDL-C、CR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局部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可使机体CRP水平升高,进而促进其余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120例患者予培哚普利4mg,po.qd,治疗32wk,观察EH患者的降压疗效,用超声心动图(UCG)测量患者LVH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SBP、D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舒张早期流速峰值增加、A/E明显下降。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均明显下降,舒张功能改善。结论培哚普利能有效降低BP,对EH的LVH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所致的大气道狭窄常需给予紧急处置.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内支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类腔道良恶性狭窄性病变的治疗.笔者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恶性肿瘤所致气管,主支气管狭窄患者25例,取得较满意的近期疗效.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纤支镜灌洗治疗在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常规抗感染、祛痰液、解痉、平喘等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常规给予每日一次纤支镜吸痰及局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d后动脉血气、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满意率。结果治疗3d后,两组患者的PaO_2以及氧合指数都有所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83.23±12.59)mmHg vs(77.45±8.59)mmHg,190.23±21.56vs 168.78±2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aCO_2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38.65±7.12)mmHg vs(45.17±6.0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WBC、hs-CRP及PCT都有所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1.74±2.76)×10~9/L vs(13.89±2.15)×10~9/L、(73.26±11.65)mg/L vs(82.13±13.57)mg/L、(0.53±0.39)ng/ml vs(0.92±0.45)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78±0.56)d、(9.45±4.38)d、(12.12±3.60)d]都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4.12±0.92)d、(12.23±5.89)d、(18.23±3.0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的纤支镜灌洗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浙江省余姚地区早期胃癌(EGC)的检出情况,探讨EGC内镜下特点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度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阳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患者的病例资料,筛选统计出EGC(检查时发现并经病理确诊)的检出率,并对发现的43例EGC患者(47处病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对比分析其普通白光内镜下特征、窄带成像(NBI)放大内镜下特征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EGC的总体检出率为0.23%(43/18 534),占胃癌总检出例数的24.71%(43/174)。本研究发现EGC以发生在胃窦部最常见(36.17%,17/47),病灶大小以1.0 cm为主(68.09%,32/47),内镜下形态以0-Ⅱc型病灶为主,占55.32%(26/47)。白光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发红35处(74.47%,35/47)、边界清晰43处(91.49%,43/47)、表面不规则42处(89.36%,42/47)、黏膜萎缩和(或)肠上皮化生39处(82.98%,39/47)、边缘毛刺状17处(36.17%,17/47)、白色不透明物质(WOS)8处(17.02%,8/47)、表面溃疡13处(27.66%,13/47),自发性出血21处(44.68%,21/47)。30处病灶行NBI放大内镜检查,病灶边界线清晰占86.67%(26/30),病灶黏膜下微血管不规则或消失占96.67%(29/30),病灶上皮微细结构和腺管开口不规则或消失占90.00%(27/30)。病理分型以分化型为主(89.36%,42/47)。结论 EGC多见于胃窦部,形态以0-Ⅱc型为主,在白光内镜下注意观察胃黏膜局部色调的改变及特征,以及NBI放大内镜下病灶边界、黏膜下微血管及上皮微细结构和腺管开口的变化,有助于提高EG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5,(3):302-304
目的:观察大黄素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LN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醋酸泼尼松片1 mg/kg(每日最大剂量≤60 mg),晨起顿服,每日1次;连用8周后减量至0.5mg/kg,将2日剂量合并,隔日晨起顿服;从第10周起每2周剂量减少5 mg,至15 mg维持,隔日晨起顿服+注射用CTX 8~12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4周1次,严重者2周1次(累计总剂量≤150 mg/kg),待患者24 h尿蛋白检测转阴后,改为每3个月静脉滴注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黄素胶囊100 mg,口服,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Scr)、血沉、补体(C3),随访1年后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Scr、血沉、C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Scr、血沉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C3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黄素联合CTX治疗LN较单用CTX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IL-17A促进小鼠肺成纤维细胞活化及趋化因子CXCL12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以雄性BALB/c小鼠为研究对象,小鼠腹腔注射重组小鼠IL-17A后取小鼠肺组织。采用实时逆转录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逆转录PCR法测定肺组织中趋化因子CXCL12的表达。分离培养正常小鼠原代肺成纤维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和光学显微镜观察鉴定原代肺成纤维细胞。将分离的肺成纤维细胞与不同浓度的重组小鼠IL-17A共培养后收集细胞及上清液,采用实时逆转录PCR法测定细胞中α-SMA、Ⅰ型胶原蛋白和CXCL12的mRNA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蛋白和CXCL12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重组小鼠IL-17A处理后小鼠肺组织中α-SMA、Ⅰ型胶原蛋白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升高(均P < 0.01)。与不同浓度的重组小鼠IL-17A共培养后,小鼠肺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Ⅰ型胶原蛋白和CXCL12的mRNA明显增加(均P < 0.01),其培养基上清液中Ⅰ型胶原蛋白、CXCL12的浓度也明显升高(均P < 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IL-17A能促进肺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分泌Ⅰ型胶原蛋白明显增加,促进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从而导致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而活化的成纤维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CXCL12可能参与了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