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清燥方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6月-2003年12月,笔者以中药清燥方治疗干燥综合征30例,并以泼尼松为对照组,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与疗效关系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症状与中、西药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413例确诊为活动期RA的病例来自9个临床中心,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209例和西药治疗组204例.西药治疗方案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慢作用药,中药治疗方案包括基础治疗和辨证用药.治疗前后收集患者的18项常见症状.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20%改善标准(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20, ACR20)进行判断.数据分析主要采用Logistic回归和卡方检验.结果:中药治疗组中,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和夜尿增多症状与治疗12周的疗效相关,其中关节疼痛和关节压痛症状与疗效呈正相关,夜尿增多则呈负相关;关节压痛、发热和小便黄浊症状与治疗24周的疗效相关,其中关节压痛、发热与疗效呈正相关,小便黄浊则呈负相关.西药治疗组中,关节压痛、口渴和眩晕症状与治疗12周的疗效相关,其中关节压痛、口渴与疗效呈正相关,眩晕则呈负相关;关节压痛、肢体困重症状与治疗24周的疗效相关,其中关节压痛与疗效呈正相关,肢体困重则呈负相关.将回归分析结果中显示的相关性症状列入治疗的适应证,分析后的结果表明:中、西药治疗组的疗效均有所提高.结论:中、西药治疗RA的疗效与一些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加强症状对疗效影响的研究,将症状纳入药物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维  刘滨  王熠  周艳丽  张磊  石学敏 《中国针灸》2003,23(10):577-578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与西药联合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治疗组针刺 (风池、三阴交、腕骨、合谷、内关透外关、犊鼻、足三里、阳陵泉透阴陵泉 )治疗RA 1 2 0例 ,并与对照组 (甲氨喋呤加双氯灭痛 ) 1 2 0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 72 5 % ,而对照组有效率为 60 0 % ,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 1例出现副作用。结论 :针灸治疗RA疗效优于对照组 ,且无副作用 ,确为治疗RA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4.
痹祺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痹祺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1例,其中每组符合湿热痹阻证者36例,符合气虚血瘀证者35例;治疗组采用痹祺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普成片(主要成分为尼美舒利)治疗,用药8周。结果治疗组71例,总有效率66.2%(47例),仅有1例发生轻度不良反应。其中湿热痹阻证36例,总有效率为41.7%;气虚血瘀证35例,总有效率达91.4%,气虚血瘀证疗效好于湿热痹阻证(P〈0.05)。对照组71例,总有效率60.6%(43例);其中湿热痹阻证36例,总有效率为63.9%;气虚血瘀证35例,总有效率达57.1%;两证型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痹祺胶囊是治疗RA安全有效的药物,尤其对气虚血瘀证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方法探索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证候疾病信息对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397例确诊为活动期RA的病例来自9个临床中心,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203例和西药治疗组194例。西药治疗方案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慢作用药,中药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和辨证用药。治疗前后收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和西医疾病诊查指标,治疗效果用美国风湿病学会20%改善标准(theAmericanCollegeofRheu-matology20,ACR20)判断,抽取患者初诊时的信息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在SAS8.2上实施。通过单因素探索性分析,计算疗效与变量的比数比,以P<0.2作为入选模型的标准;采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数据分析,以疗效为分层变量,随机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占75%)和验证集(占25%),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数据分析模型中,中药治疗组共纳入18个变量,西药治疗组纳入24个变量。中药治疗组中,晨僵、关节肿胀数、免疫球蛋白M、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和关节疼痛等与疗效正相关,病程和夜尿多与疗效呈负相关。西药治疗组中,血沉、腰膝酸软、苔白、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和关节肿胀等与疗效呈正相关,苔黄、舌红、白细胞检测与疗效呈负相关。在随机选取的验证集患者中,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作用表现为:RA中药治疗方案使用中,可预测20%患者有效率达到90%;RA西药治疗方案使用中,可预测20%患者有效率达到100%。结论:根据证候疾病信息与中西医疗法疗效的临床数据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显示证病信息对疗效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活血清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观察活血清痹方的远期疗效,总结了1992年1月~1995年2月资料完整的类风湿关节炎(RA)60例,并以甲氨喋呤治疗的32例为对照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92例住院和门诊患者,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RA诊断标准(蒋明等.风湿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846),并至少3个月以上未用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男11例,女49例,年龄22~68岁,平均425岁,病程05~10年,平均379年。对照组男7例,女25例,年龄21~64岁,平均412岁,病程05~9年,平均366年。治疗组用中药活血清痹方,药用水红花子、白花蛇舌草、鸡血藤各…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观症状因子分析及其与免疫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主观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并探讨其结果与免疫指标的关系.方法:413例确诊活动期RA病例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209例和西药治疗组204例.治疗前后收集病人18项常见主观症状.结果:中、西药治疗对反映关节病情的公因子影响一致,均具有改善作用,但中药治疗对虚证症状的公因子的改善优于西药组.结论:因子分析能够对症状进行分类研究,因子分析结果与传统证候分型有一致性;对公因子与疗效关系的探索,能更好地显示中药疗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观察针刺与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关节炎(AS)的疗效差异。方法:治疗组针灸风池、华佗夹脊、肾俞穴治疗60例,并与药物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加双氯灭痛6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总有效率63.3%。两者之间疗效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无一例出现副作用。结论:针灸治疗本病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