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范围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与高血压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1 309例中国台湾李氏联合诊所定期随访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3~12年(平均6年)。根据UACR的四分位数水平将患者分为第1分位组即UACR<5.87 mg/g组(n=320)、第2分位组即5.87 mg/g≤UACR≤9.55 mg/g组(n=341)、第3分位组即9.56 mg/g≤UACR≤16.27 mg/g组(n=321)和第4分位组即16.27mg/g 相似文献   
2.
赵帅  王永生  陈炯华 《光明中医》2023,(20):3891-3895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名老中医符为民教授辨治焦虑抑郁共病用药规律。方法 参考医案纳入及排除标准,整理名老中医符为民教授辨治焦虑抑郁共病的医案,基于Xminer Operation Tool V 1.4和SPSS 26.0数据挖掘系统,运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总结出焦虑抑郁共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本次研究总结分析了符为民教授辨治焦虑抑郁共病201诊次医案,涉及中药143味。频数分析可见药物出现频数大于20有30味,药物多为寒性,且多为甘、辛、苦味药,主要归心、脾、肺、胃、肝经。关联分析可见核心药物为黄连、竹茹、枳实。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得出6个核心药物组合。结论 符为民教授针对焦虑抑郁共病,精准辨证,精准施治,分清虚实,注重痰热,心肝同调。  相似文献   
3.
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影响。方法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巴曲酶组(31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丹参注射液治疗;巴曲酶组加用巴曲酶治疗1个疗程。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5d、7d、10d和14d的血浆LPA浓度,并与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两急性脑梗死组治疗前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治疗后血浆LPA水平逐渐降低,巴曲酶组于治疗后10d、常规治疗组于治疗后14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巴曲酶组治疗后5d、7d、10d血浆LPA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均P<0·001),恢复正常亦早。结论巴曲酶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LPA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6年~2018年收治的发病时间在48 h以内的进展性卒中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阿加曲班组和抗血小板组。阿加曲班组予以阿加曲班治疗,抗血小板组予以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3 d、7 d、14 d行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治疗后14 d行改良Rankin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能力。结果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第3 d、7 d、14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阿加曲班组在3 d、7 d、14 d的NIHSS评分的改善均优于抗血小板组(P<0.01)。阿加曲班组14 d mRS评分明显低于抗血小板组(P<0.01),临床总有效率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症状性出血。结论早期应用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卒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冯振雄  刘红权 《光明中医》2022,(16):2936-2938
帕金森病是一个困扰着老年群体的锥体外系疾病。它渐进式发病,常严重影响患者行动力、认知力及自理能力。常规西药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且难以改善诸如失眠、头痛、便秘等伴随症状。刘红权教授多年临床发现帕金森患者阴虚气弱,尤其是肝脾肾亏虚,最终由此累及四肢与脑部。刘红权教授基于“肝肾同源”及“阳明主润宗筋”之理论,利用培补中焦及滋养肝肾,配合息风止痉及舒筋活络的中药治疗帕金森病早期患者,同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配合使用美多芭等西药。在长期治疗帕金森病的过程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熄风通络方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面瘫患者(风痰阻络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熄风通络方14天,分别观察两组House-Brackmann量表评分、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14天,治疗组House-Brackmann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7天、14天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明显恢复,但治疗组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熄风通络方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功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剂中主要中药及其成分的潜在机制。方法 报告2例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失败、经中药治疗成功排石的输尿管结石男性病例,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处方中10种中药组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作用机制。结果 2例患者经中药治疗成功排石,复查CT未见输尿管结石及肾盂积水征象。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发现,2例患者处方中10种中药的核心蛋白涉及ALB、MMP9、TLR4、EGF、IL-6、FN1、HSP90AA1、EGFR、AKT1、IL-10和VEGFA。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10种中药组合主要涉及PI3K/Akt、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TNF和HIF-1等信号通路。结论 2例ESWL治疗失败的输尿管结石经中药治疗后成功排石。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出10种中药组合具有舒张输尿管平滑肌、抗炎、减少输尿管内皮损伤、利尿等作用,结石成分分析和CT值提示中药对于ESWL不敏感的输尿管结石有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中医心身医学理论及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探讨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和本土抑郁症患者的特点,认为气机的郁结、失调是郁病的关键病机;木形人格、太阴及少阴人格,以及气虚质、阴虚质是其易感体质;在传统文化中,"求诸己"的人格模式和"互倚型"的人际关系,对人性存在着一定的束缚,为引起郁病的潜在因素。在中国的整体思维模式下,抑郁症具有明显的"道德化""躯体化"和"病耻感"的特点。中医在本病的防治中,应充分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尽量消除公众对抑郁症的偏见,通过修身养心、情志相胜等方法调畅气机,协调阴阳。  相似文献   
10.
中风的特点是发病急,病势陡转急下,变化迅速,行势如风,变化多端,因此自古以“风”名之。“中风”之名沿用至今仍然贴切、形象。对于中风病机而言,自《黄帝内经》以来,外风说、内风说、非风说、真中及类中等病机学说的出现,反应了历代医家对“风”的认识已经因时代、地域的不同潜移默化地发生了较多变化。本文从“风”谈起,理清中风病机发展的来龙去脉,深化对风邪致中风的内涵理解,提高临床对中风病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