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99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138篇
  1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甘草酸类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甘草酸类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疗效.应用甘草酸单胺组、甘草酸二胺组和复方甘草甜素组治疗79例AIH患者,并与糖皮质激素治疗AIH 21例患者作比较,观察其肝功能的变化,评价其疗效.3组甘草酸类药物治疗AIH可明显降低ALT,AST,TBil,DBil水平,分别获得78.2%、81.6%和82.7%的完全应答率,与激素治疗组的完全应答率(83.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类药物治疗Ⅰ、Ⅲ型AIH的疗效高于Ⅱ型AIH.甘草酸类药物治疗AIH可获得与激素相同的近期疗效,但其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 HBV基因型与HBV传播方式、临床疾病谱、疾病进展、病情预后、以及抗病毒疗效均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拟进一步探讨HBV感染者基因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162例HBV感染者进行HBV基因型分析,并对其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包括前-S1抗原)、HBVDNA定量和T细胞亚群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HBV基因型存在地域分布,北方人基因型以C型为主,南方人基因型以B型为主.在无症状携带者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进展顺序中,基因型B的比例逐渐减少,而基因型C的比例则逐渐增多.基因型C和BC混合型的前白蛋白水平(前-A)、白蛋白水平(ALB)以及白蛋白/球蛋白比例(A/G)较基因型B显著降低(分别为P=0.03、P=0.03、P=0.01和P=0.005、P=0.001、P<0.001),基因型C的胆碱酯酶(CHE)水平较基因型B降显著低,基因型C和BC混合型的球蛋白水平(GLO)较基因型B显著增加(分别为P<0.001和P=0.013);而在ALT、AST、TBil、GGT、ALP和TBA水平则差异不显著(P>0.05).基因型C和BC混合型的HBV感染者中,前-S1抗原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1.3%和66.7%),而基因型B的则低(阳性率30%);相反,基因型B的HBV感染者前-S1抗原阴性率高(66.7%),而基因型C和BC混合型的前-S1抗原阴性率低(分别为26.6%和25.9%).结论 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存在地域分布,基因型C较基因型B的肝功能损害严重,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比例高.基因型C的前-S1抗原阳性率较高,基因型B的前-S1抗原阴性率高,它们的相关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病历摘要 病例1:患者贾XX,男,22岁,学生.主因"发现HBsAg(+)16年,反复乏力、纳差8年,加重1个月"于2007年6月17日人院.患者于16年前体检发现HBsAg(+),无不适,肝功能正常,未系统诊治.  相似文献   
4.
HOMA-IR评分系统及其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常并发脂肪肝和糖尿病(diabetes metlitus,DM),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联系三者关系的一个重要枢纽.临床上常用稳态模型评估方法(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来判定机体是否存在IR以及IR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微波由于其特殊的物理性质,在病理组织细胞化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组织固定、抗原修复等  相似文献   
6.
异源双链泳动分析法 (heteroduplex mobility assay,HMA)是当前 HIV基因分析中较简便的一种方法。它可在较短时间内对大量的 HIV样品进行分型和初步的基因分析 ,了解追踪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流行的病毒亚型以及病毒在单个个体内的基因变异水平 ,为 HIV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 ,探讨外周血免疫细胞在SARS发病进程中的意义 ,初步探讨SARS的发病机理 ,并为SAR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回顾性动态观察我院收治的已治愈SARS病例和SARS死亡病例外周血CD4 + 和CD8+ T淋巴细胞 ,评估外周血免疫细胞在SARS发病进程及预后中的作用。实验方法为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分析免疫细胞表面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 ,T细胞表面标志组合为CD3 CD8 CD4 5 CD4。结果 :所有治愈的SARS病人的CD4 + 和CD8+ T淋巴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可逆性下降 ,而所有的死亡病例有不可逆性显著下降 ,直至死亡。T细胞下降程度和维持的时间与病情密切相关。普通型SARS病例最低CD4 + T淋巴细胞数为 30 5± 15 0cells μl(P <0 .0 0 1)、重型为 139± 6 9cells μl(P <0 .0 0 1) ,普通型SARS病例最低CD8+ T淋巴细胞数为 2 2 3± 89cells μl(P <0 .0 0 1)、重型为 171± 92cells μl(P <0 .0 0 1)。所有普通型病例和大部分重型病例T淋巴细胞恢复正常 ,个别重型病例低于正常或接近正常 ,恢复后普通型平均为 991± 2 86cells μl,重型平均为 5 4 5± 2 2 5cells μl。恢复时间有所不同 ,普通型平均为 17± 5天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MSM对HIV非职业暴露后预防(nPEP)的认知情况,以及使用nPEP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9年3月15日至4月14日,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分别在北京市、深圳市和昆明市MSM社会组织招募年龄≥18岁男性、最近3个月发生过男男性行为、听说过HIV nPEP等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通过“i卫士”收集人口学、行为学特征、nPEP基本知识及其咨询和使用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是否使用nPEP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1 809人,nPEP基本知识知晓率为39.8%(720/1 809),33.4%(605/1 809)咨询过nPEP,15.0%(271/1 809)使用过nPEP。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使用nPEP的相关因素包括最近3个月与男性HIV感染者发生过性行为(OR=2.58,95%CI:1.64~4.07)、最近1年HIV检测次数≥2次(OR=2.47,95%CI:1.28~5.11)、nPEP基本知识知晓(OR=0.70,95%CI:0.49~0.99)、咨询过nPEP(OR=70.98,95%CI:40.51~136.83)。结论 MSM对nPEP认知不足,应加强MSM的nPEP相关宣传教育,促进MSM发生HIV暴露后尽快使用nPEP。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SARS病人临床特征及其免疫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52例确诊SARS病人,35例1周内入院者进行联合抗病毒治疗,17例在院外接受过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组1周以上者为对照,探索SARS治疗方法。检测病人不同阶段T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水平及血常规淋巴细胞计数,研究SARS病人免疫功能变化规律。结果:SARS病人69%具有双峰热型特点,病情演变呈阶段性,可分为四个时期:发热期、肺损伤期、免疫麻痹期、恢复期。早期以联合抗病毒治疗35例,重症3例,无1例死亡;早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者17例,重症7例,死亡7例,死亡均与严重机会感染有关。SARS病人起病初即有T细胞、B细胞、NK细胞下降,在病程8~12天降至最低,普通病人第3周恢复正常,重型死亡病例持续低下。血常规淋巴细胞计数与流式细胞仪T细胞亚群直线相关,可代替后者观察病情。结论:SARS病人主要矛盾是免疫力低下,病毒直接杀伤淋巴细胞可能是其原因。早期联合抗病毒治疗有较好疗效,不宜应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0.
茶素胶囊致肝损害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10月~2002年10月,我院共收治了4例因服用减肥药物茶素胶囊而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历报告1.1一般情况本组共4例,均为女性。年龄为30岁~50岁,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者1例,住院时间最短25d,最长97d。详见表1。表14例患者一般情况1.2肝损害的潜伏期及临床表现4例患者用药后2~6周出现肝损害,其临床表现以尿黄为主,乏力及消化道症状较轻,详见表2。1.3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情况见表3。1.4诊断经过4例患者中,有3例在门诊均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收入病房后经详细询问病史,发现有服药史,且消化道症状较轻,故考虑有药物性肝损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