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究参芪夏芎汤治疗气虚痰瘀证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12例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优甲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参芪夏芎汤治疗。治疗12周观察并分析血清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_4)、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甲状腺球蛋白(TG)、中医临床症状评分、KP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T_3、FT_4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TSH、TG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TSH、TG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T_3、FT_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SH、TG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WBC、Hb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WBC、H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观察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PS评分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夏芎汤治疗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气虚痰瘀证,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同时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周围动脉疾病(PAD)介入治疗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的情况.方法 回顾我院PAD介入治疗528例患者临床资料,对12例发生VVR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例VVR患者均为混合型,发生在术中2例,术后10例.治疗后症状均缓解,未发生不良后果.结论 PAD介入治疗中应重视VVR,一旦发生应及时发现、处理,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4.
【摘要】 目的 探讨膝下动脉逆行穿刺建立双向入路治疗下肢动脉远端流出道闭塞性病变的技术特点、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47例患者临床资料,均为顺行入路开通血管失败的腘动脉和远端膝下动脉闭塞,中转采用远端动脉逆行穿刺建立双通路开通血管。结果 技术总成功率为100%(47/47)。无死亡、截肢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为12.8%。术后6、12个月累计通畅率分别为70.5%(31/44)、43.2%(19/44)。结论 在远端血管解剖条件允许下,双向入路治疗下肢动脉远端流出道闭塞性病变能提高血管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保肢率高。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编辑同志:您好! 我的姐姐今年65岁,2006年12月检查出患乳腺癌。手术后发现已有转移,所以左侧乳腺及腋窝淋巴结一起切除。术后第21天做第一次化疗,仅稍感不适,21天后又做第二次化疗,这次就没那么平静了,又吐又泻,一口东西也不能吃,家里闹得翻天覆地,一直不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浆细胞性乳腺炎多发生在非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多伴不同程度乳头的内陷,常见白色带臭味的杂质样分泌物、乳头溢液或乳晕部肿块,可发生红肿疼痛,化脓破溃后脓液中夹杂脂质样物质,久不收口.或反复红肿破溃,与乳管相连,形成瘘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结合支架植入术对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2009年5月182例(210条肢体)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或内膜下成形技术对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进行球囊扩张,38条肢体在胫腓干植入冠脉支架。结果 195条肢体获得影像学成功(残余狭窄率〈30%),技术成功率为92.9%(195/210)。并发症主要有动脉穿孔(3例)、痉挛(4例)、管壁夹层(6例)及穿刺点血肿(5例),给予相应处理后缓解。182例术后肢体疼痛、麻凉感等临床症状均改善,踝/肱指数(AB I)由术前的0.40±0.11增至术后7 d的0.83±0.15(t=33.50,P〈0.0001)。术后6、12个月肢体血流通畅率分别为89.0%(187/210)和73.3%(154/210),术后12个月肢体保全率和存活率分别为91.4%(192/210)、93.3%(196/210)。结论腔内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保肢率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是一种常见病,大约占总人口数12%~14%的人群受到累及,但同时大部分PAD患者是无症状的,因而未能早期发现和接受有效的治疗[1]。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是诊断PAD一种有效、无创的手段[2]。同时,ABI异常也是动脉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结合支架植入术对股胭动脉TASCⅡ-C、D级病变的技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8年9月~2010年5月对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TASC Ⅱ-C、D级病变的52例患者(60条肢体).采用顺行或逆行股动脉穿刺途径,通过常规技术或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通过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进行球囊扩张成形,部分患者行支架植入,分析介入治疗技术、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56条肢体获得技术成功,成功率为93.3%(56/60),无围手术期死亡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4/60),主要有导丝穿破血管壁及穿刺点血肿等,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术后第1周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42士0.11增至术后7d的0.85士0.18(t=15.79 P <0.001).术后随访45例患者(51条肢体)6~22个月(平均10.7个月).术后6个月、12个月肢体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4.1%(48/51)和73.7%(28/38).术后l2个月肢体保全率和存活率分别为I00%(38/38)和89 5%(34/38).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TASCⅡ-C、D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救肢率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效果确切,其长期疗效尚须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管腔内治疗脑梗死患者合并下肢严重缺血病变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Fontaine分级Ⅲ~Ⅳ级脑梗死伴肢体活动障碍患者280例(326条患肢),采用以血管腔内治疗为主治疗。观察技术成功率、并发症、临床疗效、踝/肱指数(ABI)、治疗血管再狭窄等。结果 280例患者(326条患肢)共进行342次血管腔内治疗,309条患肢治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4.8%(309/326),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手术成功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前所有患者ABI为0.26±0.24,成功治疗术后ABI为0.72±0.29,手术前后患者A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210例患者(242条患肢)经术后>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27个月(3~90个月),术后6个月、12个月ABI分别为0.65±0.26、0.54±0.31,均较术前显著增加;超声检查示术后1年随访期间有87条患肢(35.9%)治疗血管再狭窄或闭塞,其中70例(28.9%)症状复发再次行血管腔内治疗。结论 下肢动脉病变行血管腔内治疗手术技术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疗效确切,可作为下肢动脉病变的首选治疗;由于脑梗死肢体活动障碍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受限,血管再狭窄发生率较高,需进一步研究以提高闭塞性病变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治疗血管的通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