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
目的:通过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探讨,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药疗差错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药品说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等相关资料,对2008年8月-2010年8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PIVAS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结果:PIVAS的外部差错率为0.02%,内部差错率为0.18%,主要发生在医师医嘱、药师审方、排药核对、输液配置、成品核对、退药等工作环节。结论:通过差错分析,落实差错上报制度,提高审方药师的专业水平,加强对工作人员和药品的管理等持续改进措施,可降低差错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透皮促进剂对吡罗昔康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制备吡罗昔康凝胶并评价该制剂的经皮渗透特性。方法以大鼠皮肤作为试验材料,HPLC法测定药物浓度,采用智能透皮试验仪考察吡罗昔康经皮渗透参数。结果月桂氮革酮、薄荷醇、尿素均能促进吡罗昔康的渗透,其中月桂氮革酮和丙二醇联合应用时,促透效果最好;以羟丙基纤维素为基质的吡罗昔康凝胶比以卡波姆为基质的凝胶渗透效果好。结论选用月桂氮革酮与丙二醇为透皮促进剂,以羟丙基纤维素为基质制备的吡罗昔康凝胶剂,药物的经皮渗透性最佳。  相似文献   
4.
董平  吴娟  沙先谊  方晓玲 《药学实践杂志》2010,28(6):418-421,425
目的制备吡罗昔康微乳并考察其体外经皮渗透特性。方法采用Lauroglycol FCC为油相、Labrasol、Cremo-phor EL为表面活性剂、Transcutol P、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绘制伪三元相图,制备吡罗昔康O/W微乳。采用智能透皮实验仪,大鼠背部皮肤作为透皮模型,HPLC测定药物透皮浓度,研究吡罗昔康微乳的透皮特性。结果本实验中微乳较优处方含:吡罗昔康0.5%,Lauroglycol FCC10%,Labrasol、Cremophor EL、Transcutol P各13.3%及水50%,吡罗昔康渗透速率可达10.04±1.73μg/(cm2.h)。结论吡罗昔康微乳有很强的透皮能力,有望成为吡罗昔康的新型透皮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采用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和收治病人人数天数计算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acterial use density, AUD)的准确性,以确定一个适用性更高的AUD计算方法。方法:分别使用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和收治病人人数天数(即抽样时间段内出院人数×平均住院天数)计算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9-2011年每年,以及2012年1-3月每月住院病人的AUD,记为AUD1和AUD2,比较月度AUD1和AUD2、年度AUD1和AUD2的离散度。结果:月度AUD1的离散度显著小于月度AUD2离散度,年度AUD1和年度AUD2的离散度相差不大。结论:与收治病人人数天数相比,使用实际占用总床日数计算AUD适用性更佳,更能真实反映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6.
2004年印发并实施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规范我国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和合理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顺应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的变化及新抗菌药物品种的上市和使用、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准,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修订、充实并印发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本文介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的修订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变更和作用定位。  相似文献   
7.
丁晓虹  伍章保  王汀 《安徽医药》2016,20(12):2248-2252
目的 构建安全、稳定、免疫细胞靶向亚单位疫苗佐剂-传递系统。 方法 以磷脂酰丝氨酸为材料,采用乳化冻干法制备甘露糖修饰脂质卷,作为包封抗原载体。 结果 乳化冻干法制备脂质卷平均粒径为950 nm,呈杆状,对于模型抗原包封率为38%,能够保护抗原在室温条件下2周内结构完整,在37 ℃中性缓冲液中48 h抗原释放低于42%,并能够有效将所包封物质传递入免疫细胞。 结论 采用乳化-冻干法制备的脂质卷能够有效包封抗原,并提高其稳定性及免疫细胞靶向性,是一种有效的亚单位疫苗佐剂-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对高葡萄糖条件下与内皮细胞(以下简称EC)共培养的雪旺细胞(以下简称SC)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SC与EC的共培养模型,根据存活率(形态学和MTT)筛选药物最有效作用浓度。将细胞分为正常共培养SC组、高糖共培养SC组、高糖黄芪组、高糖丹参组、高糖山药组、高糖复方组,通过凋亡率(流式细胞仪)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Casepase-3的mRNA(Realtime PCR)和蛋白(Western Blot)的表达观察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共培养组相比高糖共培养组SC凋亡率明显增高、Bcl-2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Casepase-3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加中药干预后SC凋亡率都明显降低,Bcl-2mRNA和蛋白表达量都明显增加,除高糖山药组Casepase-3mRNA减少和高糖丹参组Casepase-3蛋白减少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Casepase-3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减少。中药干预组之间比较,高糖复方组作用最显著。中药干预组与正常组相比,SC凋亡率无明显增高,Bcl-2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Casepase-3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结论:中药对高糖环境下与内皮细胞共培养的雪旺细胞的凋亡有保护作用,不同中药作用效果不同,复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 HBeAg与 HBV DNA 联合定量检测对 HBeAg 阳性的不同程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7例慢性乙型肝炎、1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和7例肝细胞癌患者),χ2检验、t检验及秩和检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肝功能、HBeAg、HBV DNA 等指标。采用 ROC 曲线评价 lgHBV DNA、lgHBeAg、lgHBV DNA/lgHBeAg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准确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 HBeAg 定量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在性别、年龄、HBV DNA、TBil、ALT、Alb、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 定量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在性别、年龄、HBeAg、TBil、ALT、Alb、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的 HBeAg、HBV DNA 水平高于乙肝肝硬化及肝癌组(P〈0.05)。lgHBV DNA/lgHBeAg诊断乙肝肝硬化肝癌的准确性比其中单一种准确性高,最佳截断值12.31,灵敏度0.412,特异度0.867。结论单一 HBeAg作为判断 HBV复制的活跃及预测疾病进展有一定局限性,故在临床联合检测 HBV DNA和 HBeAg定量,对 HBeAg阳性不同程度的慢性乙型肝炎有更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一类疗效和安全性好、临床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但由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故有学者认为须在注射给药前进行皮肤敏感试验(以下简称为“皮试”)。但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否必须进行皮试、如何进行皮试和皮试的临床意义等问题,目前国内、外均还无定论。本文介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导致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归纳国外对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前进行皮试的必要性的研究结果,发现虽观点不一,但认为进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皮试意义不大的依据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