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2篇
中国医学   133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近年来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各种违背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行为时有发生,国家教育部对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日益重视,因此构建研究生的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质量体系的方针和目标需具备三个要素,即教育实践的模式(集主题教育、方法学习、学术实践三位一体)、有效性评价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此外,尚需建立体系优化机制,以适应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变化,保持体系的更新和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对血小板(PLT)的影响,分析影响PLT的临床因素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等19个分中心的AA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基础治疗,连用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观察患者PLT变化情况,分析PLT较基线值增长且恢复正常、较基线值增长未恢复正常的AA患者的临床因素特征。结果:AA患者接受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4个月后,PLT较基线值增长且恢复正常的有13例,PLT较基线值增长未恢复正常的有66例。对一般资料分析显示,中医证候积分越低,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PLT越容易恢复正常(P<0.05)。对治疗前血常规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红蛋白≥60 g/L时、中性粒细胞数值越高时、网织红细胞比率<0.5%时,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PLT越容易恢复正常(P<0.05)。对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分析显示,CD3+CD19-<60%时,以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PLT更容易恢复正常(P<0.05)。结论:当AA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越低、血红蛋白≥60 g/L、中性粒细胞数值越高、网织红细胞比率<0.5%、CD3+CD19-<60%且越低时,以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AA患者的PLT更容易增加并恢复正常(P<0.05)。  相似文献   
3.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卵巢内卵泡数量减少,卵母细胞质量下降,导致女性生育能力下降及性激素的缺乏。DOR是导致女性接受IVF-ET时妊娠率下降或结局不良的原因之一。目前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也缺乏公认的动物模型,给DOR的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方法的探索带来了困难。本文就近年国内外学者建立的较为可靠的动物模型作一概述,旨在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肿瘤通过葡萄糖代谢重组为自身提供物质与能量,满足其快速增长所需。研究表明参与葡萄糖代谢过程中的多种代谢酶及信号分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的重要靶点。基于肿瘤葡萄糖代谢的检测技术在肿瘤基础研究及临床诊疗中应用也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总结了肿瘤葡萄糖代谢的特点、驱动因素及关键调控靶点,同时从目前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诊疗方面对肿瘤葡萄糖代谢的检测技术及其作用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该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研究方法结合体内实验探讨槐花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主要化合物和靶点,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多个数据库筛选药物活性成分、药物靶点和UC疾病基因,并进行拓扑分析,构建“化合物-药物靶点-疾病基因”关系网络。利用DAVID在线分析工具对候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功能和生物通路(KEGG)富集分析。通过SYBYL X2.0软件进行分子对接,获取总评分、共识评分和结合位点。利用硫酸葡聚糖钠盐(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建立UC小鼠模型,槐花散干预后,评估疾病活动指数和结肠病理,RT-qPCR检测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L-6、IL-1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槐花散中有20个化合物对应375个靶点对121个UC疾病基因产生影响。对72个关键靶点作GO功能分析筛选得303个GO条目,其中生物过程相关的条目223条,细胞组成相关的条目25条,分子功能相关的条目55条。KEGG富集分析筛选得到88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与对应的化合物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体内实验显示,槐花散可以改善UC小鼠DAI评分,下调IL-6、IL-17的表达,减轻结肠组织病理损伤。结论 槐花散治疗UC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槐花散治疗UC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肾切除术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共16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5只)和模型组(6只)。适应性喂养3 d后,模型组行左侧肾脏切除术,术后1周单次腹腔注射60 mg/kg链脲佐菌素,建立DN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做手术切口,但不切除左肾,术后给予等体积的柠檬酸缓冲液腹腔注射;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以造模后72 h内2次随机血糖大于16.7 mmol/L为糖尿病模型成立标准。在成模后3个月时所有大鼠留取血液、尿液及肾脏标本,检测血尿生化指标,HE、PAS、Masson染色及电镜观察肾脏病理特点。结果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加缓慢,后期体质量呈负增长趋势,饮水量明显增加,且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4h尿量、24h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显著增加,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升高,HE、PAS、Masson染色提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管空泡样变性,血管内膜增厚,部分大鼠出现肾间质纤维化。电镜提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部分足细胞足突融合或缺失。结论左肾切除术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能够建立可靠的DN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考察改装滚轮微针在人增生性瘢痕皮肤中对醋酸曲安奈德的促透作用。方法采用亚甲蓝和H-E染色法观察不同针长的微针刺入人增生性瘢痕皮肤的形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醋酸曲安奈德含量;采用洗脱法、匀浆法分别考察给药1、12h时增生性瘢痕皮肤醋酸曲安奈德在体吸收特性;采用经皮水分流失(TEWL)测量法、激光多普勒血流量法考察其皮肤刺激性。结果所优选的针长500μm滚轮微针能有效穿透角质层,形成的微孔分布相对均匀;微针处理1、12h后,分别有27.42%、60.64%药物吸收进入皮肤。给药12h,皮内注射醋酸曲安奈德皮肤中滞留药量较给药1h下降至45.98%,而微针、直接涂布醋酸曲安奈德乳膏分别增加到2.73、4.18倍,微针组皮肤中滞留药量是直接涂布乳膏组的3.56倍(P<0.05)。皮内注射12h皮肤药量分布并不均匀,均值为(4.83±5.51)μg,微针组均值为(0.93±0.14)μg,分布相对均匀。TEWL法显示微针处理与皮内注射的皮肤刺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激光多普勒血流量法显示皮内注射的皮肤刺激性是微针处理的8.40倍。结论改装滚轮微针处理后涂布醋酸曲安奈德乳膏较皮内注射醋酸曲安奈德在人增生性瘢痕中吸收均匀、皮肤刺激性较小,但其瘢痕治疗效果尚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抑制RA患者关节周围及全身的骨量丢失是治疗的关键。研究表明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IL-7、IL-17等)是刺激导致RA患者骨量丢失的重要介质,破骨细胞是参与骨吸收的主要细胞,RANKL/RANK信号途径是RA炎症导致骨量丢失的主要通路。RANKL/RANK信号途径为以RA为代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骨代谢疾病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其在免疫系统和破骨细胞发育中的关键作用已经形成了“骨免疫”理论,以更准确的揭示在RA继发骨量丢失的过程中免疫系统与骨代谢系统间复杂的交互作用。本文综述了RA继发骨量丢失与RANKL/RANK信号途径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中医体质学说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多种危险因素在个体聚集的复杂的代谢紊乱疾病,该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中医体质学说干预MS具有个性化特点及整体观念优势,研究MS患者的体质分布特征,并给予相对应的干预措施,能够更有效地提高MS的防治效果。本文从体质角度干预代谢综合征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辨体防治代谢综合征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在临床实践中获得进一步推广,提高MS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