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联合术式合并异体肌腱重建圆韧带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8例小儿DDH患者(56髋)行软组织松解、股骨上段截骨、Salter或Pemberton髂骨截骨及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圆韧带术治疗,测定并对比手术前后的AI、CE角等指标,采用Severin影像学及McKay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AI由术前36.2°~58.1°降低至11.4°~21.3°,CE角由术前-10°~-50°提高至12°~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均获随访,时间1~4年。根据Severin X线评定标准:优30髋(53.6%),良21髋(37.5%),可5髋(8.9%)。根据McKay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优29髋(51.8%),良20髋(35.7%),可4髋(7.1%),差3髋(5.4%)。结论联合术式结合异体肌腱重建圆韧带治疗DDH有利于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但须强调联合化及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on-table技术复位重建内并固定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on-table技术重建并克氏针、螺钉钢板、内固定术治疗16例桡骨头粉碎骨折患者,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12个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范围:伸直0°~23°,屈曲86°~139°,旋前56°~72°,旋后36°~83°。按照Broberg-Morrey功能评价:优11例,良2例,可3例。结论切开复位on-table技术重建内固定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是桡骨头切除或桡骨头置换之外的又一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2年9月收治急性创伤所致跟腱断裂一期未行修复导致的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共32例,缺损长度3-6(4.6±1.0)cm,手术所用肌腱为经过深低温处理的同种异体胫前肌肌腱。在跟腱远端和近端用2-0可吸收抗菌薇乔采用双束 Kessler 法端端吻合,术后常规跖屈20-30°位固定踝关节,足背肢具或石膏板固定4-6 w。3例合并皮肤缺损者,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转移覆盖创面。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 AOFAS)踝与后足评分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32例均获随访1年以上,平均随访(15.0±3.5)个月,其中29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切口Ⅱ期愈合,1例因为排异反应取出移植肌腱由于疤痕愈合未行再次肌腱移植,目前可以正常行走。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AOFAS 足踝评分从术前(50.5±5.5)分提高到术后(90.5±6.5)分。结论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可用深低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肌腱,手术效果可,并可避免取自体腱造成二次损伤和并发症,患者更容易接受,移植物可长期保存,但长期效果仍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缺损直径对小鼠胫骨中段1/3单层骨皮质缺损模型愈合的影响,为组织工程材料研究、骨缺损修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和骨缺损基因治疗研究等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取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10只,体重(20±2)g,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只。利用牙科磨钻分别制备直径为0.8 mm(A组)和1.0 mm(B组)小鼠胫骨中段1/3单层骨皮质缺损模型。于造模后7、21、28 d摄钼靶X线片观察缺损修复情况;28 d对骨缺损修复行Micro CT扫描及骨组织三维成像;28 d取材行HE染色观察。结果 B组5只小鼠造模7 d内均发生二次骨折,A组无骨折发生。X线片、Micro CT和HE染色均显示A组胫骨单层骨皮质缺损可在28 d达骨性愈合。Micro CT定量分析骨小梁示,A组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密度、骨体积显著高于B组,骨质密度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小梁分离度、骨小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胫骨中段1/3单层直径0.8 mm骨皮质缺损模型是研究胫骨缺损无外固定缺损修复机制和骨替代植入材料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肌腱双束重建膝关节内侧髌股韧带结合髌韧带止点内移治疗重度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9月至2013年6月,收治重度髌骨脱位16例,男2例,女14例;年龄11~27岁,平均16岁;左膝11例,右膝5例;病程3~10年。16例均为习惯性脱位,屈膝时髌骨自动向外脱出。脱位次数9~33次,平均19次。患膝关节髌骨不稳,髌骨向外侧活动度明显增大,恐惧征阳性。X线片见髌骨脱位,髌股适合角(63±18)°,Q 角(36±9)°。根据 Kujala 等的髌股关节评分标准,总评分45.20±9.20.术中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并联合外侧韧带松解、髌腱止点内移或股四头肌腱力线重排。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方法:采用髌骨横向钻孔,同种异体肌腱横穿髌骨后反折双束编织,并以挤压钉固定于股骨内髁。 结果:术后16例切口全部Ⅰ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及移植物坏死、吸收。术后6周拆除石膏,开始功能训练。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6.4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无膝关节疼痛、肿胀及髌骨不稳,无习惯髌骨脱位及髌骨骨折。术后 6个月X线片示挤压钉及隧道位置良好,髌股适合角(5±9)°,较术前减小。末次随访时Q角(17±8)°,较术前减小;髌股关节总评分89.30±6.40,较术前提高。结论:同种异体肌腱双束解剖重建膝关节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脱位能恢复髌骨内侧稳定结构,避免自体肌腱切取造成的损伤,挤压钉固定能增强重建韧带的稳定性。但术中使用挤压钉、同种异体肌腱,增加了手术成本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数字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建立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高度数字化方法,以为腰椎骨质疏松的生物力学实验提供标准模型。方法:实验于2004-06/10在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选取老年男性正常人体脊柱标本1具,范围从L4-L5,先行X线检查以排除可见的脊椎病变及损害。经螺旋CT沿横断面1mm层厚扫描,以jpg格式输出其断面图像并转人微机保存。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建立L4-L5段正常脊柱骨性结构的三维模型,再经过自由造型系统进行表面光滑化处理及对1mm层厚引起的数据丢失予以修补。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前处理功能,在脊柱模型骨性结构的基础上,补充建立终板、椎间盘、髓核、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等结构。采用合适的材料性质和实体单元类型对模型进行智能有限元网格划分。结果:①正常腰段脊柱三维模型有限元网格划分结果: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和有限元软件Ansys成功进行正常腰段脊柱三维模型有限元网格划分。共有82563个单元,131204个节点,建成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与实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②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前处理功能,对不同组织的物理特性进行定义,椎体和后部结构的弹性模量均减少30%左右,符合真实的生物力学要求,真实模拟了骨质疏松椎体的材料特性,成功建立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建立的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接近真实的生物力学标本,是理想的研究骨质疏松腰椎生物力学的数字化模型,可应用于骨质疏松腰椎损伤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年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继发下尺桡关节重度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短缩尺骨、重建下尺桡关节法,对7例桡骨陈旧性骨折、短缩,下尺桡关节重度脱位患者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腕关节外形、功能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外形恢复良好,功能评价优6例,良1例.结论 短缩尺骨、重建下尺桡关节法是治疗桡骨陈旧性骨折、短缩,下尺桡重度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膨胀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中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可膨胀自锁髓内钉治疗18例肱骨中1/3骨折患者。结果 10例闭合复位,手术时间40~60 min,术中出血量40~150 ml;8例切开复位,手术时间60~100 min,术中出血量50~150 ml。18例均获随访,时间3~5年。患者骨折均获得临床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8周。肩关节功能根据Neer评分:优13例,良4例,可1例。无神经血管损伤、感染、脂肪栓塞及髓内钉松动等并发症。2例出现进钉点处压痛,取出内固定后疼痛消失。结论可膨胀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中1/3骨折,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创伤小,可早期行上肢康复训练,患肢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脂质体作为抗生素载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脂质体作为抗生素载体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脂质体作为抗生素载体能显著改善药物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学分布,对病变部位有靶向选择性,能增强抗菌活性,减少抗生素在治疗期间的毒副作用。但其存在物理、化学稳定性不高及包封率低等问题。结论脂质体作为抗生素载体能降低药物毒性,改善药物生物学分布和药代动力学,为延缓或避免细菌耐药和彻底治愈感染性疾病带来了曙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兔胫骨上段单皮质8 mm骨缺损与桡骨中段15 mm骨缺损修复差异。方法取3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0只,体重(2.5±0.3)kg,随机分为两组,利用牙科磨钻分别制备直径为8 mm胫骨上段单皮质骨缺损和15 mm桡骨中段骨缺损模型。造模后伤口常规换药3~5 d,术后4 w、12 w行X光摄片;造模后12 w用micro CT对骨缺损修复行CT平扫及骨组织三维成像;于骨缺损造模后12 w,分别对造模胫骨和桡骨取材,4%多聚甲醛/PBS固定,10%EDTA/PBS脱钙后常规脱水、包埋、切片,HE染色检测骨缺损修复。结果骨缺损12 w时,兔胫骨上段单骨皮质8 mm缺损在无外固定和内固定情况下,X片示骨缺损未能自行愈合,髓腔内有松质骨形成;在无外固定和其他移植物存在的情况下,桡骨中段15 mm骨缺损也未能自行愈合。结论兔桡骨中段15 mm骨缺损和胫骨上段8 mm骨缺损模型均可作为骨缺损不愈合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