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骨宝丸对维甲酸诱导小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并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Model)以及骨宝丸高剂量组(GBW-H)、中剂量组(GBW-M)和低剂量组(GBW-L)。实验第1~30天,模型组和骨宝丸各剂量组小鼠灌服维甲酸(100 mg/kg)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同时骨宝丸各剂量组小鼠灌服药物溶液进行防治。实验结束后,取小鼠股骨,称取质量、测量股骨直径和股骨长度;利用HE染色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股骨组织变化;利用Micro-CT检测骨密度;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BMP-2、OC、BALP、P1NP分泌水平。结果骨宝丸对维甲酸导致的小鼠股骨的质量、直径、骨密度和骨髓组织减少有防治作用,而且骨宝丸对维甲酸诱导小鼠血清OC和P1NP分泌增加、BALP和BMP-2分泌减少均有拮抗作用。结论骨宝丸可防治维甲酸诱导的小鼠骨质疏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BMP-2分泌进而促进骨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血壅阻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单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467例受试者分为试验组349例、对照组118例。试验组前列安栓1粒,对照组野菊花栓1粒,肛内用药每晚1次,疗程28 d。以中医证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主要临床症状及前列腺按摩液白细胞(EPS-WBC)计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结束时中医证候疗效临床控制率为4.4%、总显效率为58.0%、总有效率为90.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0.9%、33.1%、70.4%(P<0.025)。试验组的NIH-CPSI总分、疼痛与不适、排尿情况、生存质量评分的下降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25)。试验组对主要临床症状尿急、会阴部等局部坠胀和局部疼痛有明显缓解作用,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EPS-WBC计数改善率为55.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2.4%(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试验药和对照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分别为0.56%(2/349)和0.83%(1/118)。结论: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血壅阻证)疗效肯定,临床用药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对缺氧缺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PC12细胞形态和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以5%,10%,20%的含药血清作用于OGD损伤PC12细胞,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PC12细胞OGD损伤后形态发生改变、细胞活力降低;5%,10%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作用于OGD损伤PC12细胞12,18,24 h,均可减轻细胞形态损伤、提高细胞活力(P<0.01);而20%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随作用时间的延长对OGD损伤PC12细胞的形态和活力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结论:一定浓度的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对OGD损伤PC12细胞的形态和活力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大鼠血液流变学、凝血及纤溶的影响,探讨其防治SANFH的机理。方法: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以每周2次注射醋酸泼尼松龙24.5mg/kg进行造模,正常对照组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造模同时给药,治疗组予补阳还五汤水提液灌胃,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喂生理盐水。第6周取血标本检测血液流变学、凝血及纤溶指标。结果:①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模型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红细胞压积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②凝血指标测定结果:模型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较正常组短(P0.05),而纤维蛋白原(FIB)升高(P0.05)。治疗组PT、APTT、TT较模型组延长(P0.05),而FIB降低(P0.05)。③纤溶指标测定结果:模型组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较正常组减少,而tPA抑制剂1(PAI-1)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tPA较模型增加,PAI-1无明显差异(P0.05)。④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凝血及纤溶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因激素导致的异常血液流变状态、凝血及纤溶功能,改善高凝状态,有利于阻止或延缓SANFH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风病血瘀病机及早期活血化瘀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南方  谭峰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0):1668-1669
血瘀是中风关键致病因素,不同程度存在于各型中风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活血化瘀是治疗中风的有效方法.实践及研究证实,早期活血化瘀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角度观察骨一方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将60例胫骨平台骨折早期病例按照分层随机化的方法以1∶1比例分成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在予以相同的常规基础治疗上,治疗组予骨一方每日1剂,连续7d。分别观察两组受试对象治疗前、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计分与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结果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Schatzker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体征计分与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一方能降低胫骨平台骨折早期临床症状体征计分与气滞血瘀证证候积分,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早期十分有效的方剂之一。  相似文献   
7.
背景:中医药物治疗股骨头坏死常作为辅助手段,然而其用药规律、组方原则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挖掘并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骨科保髋病区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药组方用药规律,并探讨潜在新方组合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骨科保髋病区治疗股骨头坏死处方,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处方药物的用药频次、药物关联,并得出潜在中药新方组合。运用TCMSP、String及KEGG数据库对“新处方”中药物靶标间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并分析所得的相关通路。结果与结论:①共筛选出126首处方,包含84味中药,演化得到4个潜在新方组合(处方1:桃仁-黄芪-牛膝-当归-独活;处方2:川芎-白芍-续断-白术;处方3:三七-茯苓-熟地-丹参-杜仲;处方4:红花-秦艽-补骨脂-党参);②筛选出潜在新方组合1(“新处方”)的主要化学成分有74种(如谷甾醇α1和赤霉素17等);③预测到“新处方”活性成分的作用靶标202个,映射后得出“新处方”治疗股骨头坏死121个潜在靶标(如JUN、AKT1、MAPK1、RELA和白细胞介素6等);④文章中的中药-疾病靶标涉及的KEGG通路主要包括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及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⑤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得出,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用药以活血化瘀、滋肝益肾、补益气血为主,辅以通经络、祛风湿等药,“新处方”中药组合显示了多成分、多靶点的药物作用特点,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参与促进血管生成和调节骨代谢等途径来调控股骨头坏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检索2013年至2018年2月知网、维普、万方、pubmed等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疼痛症(primary osteopototic pain,POPP)的文献,按照中医疗法和作用机理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的新进展。结果提示国内外治疗POPP的中医疗法主要集中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中药熏蒸、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穴位注射、针刀、手法复位和健身气功等10个方面,中医药治疗POPP的研究水平显著提高,且中医与西医互相借鉴、互为补充、相互结合的趋势性越来越明显。认为目前相关研究在研究对象的选择、分组方法、干预措施、指标测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建议今后逐渐形成规范化的POPP研究指导策略,以期为中医药治疗POPP提供更加有利的循证医学证据,也为今后本病的临床研究设计和治疗方案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背俞穴温针灸治疗对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了解其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作用和机理。方法将100例非急性期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背俞穴温针灸对非急性期冠心病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作用明显,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进展,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with conventional drugs on chronic persistent asthma and seek a valuable therapy to replace Western Medicine.

Methods

The participants in this multi-center, randomized, and controlled stud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n=144), treated with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50 sessions) and group B (n=144), treated with Seretide (salmeterol 50 µg/fluticasone 250 µg, twice a day). The scores of asthma control test (ACT),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 (FEV1), peak expiratory flow (PEF), and attack frequency were measured after 15, 30, 60, and 90 days of treatment. Patients followed up 3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002) in the ACT score and lung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and (P=0.000 03) during the follow-up visits. In addition,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reduced attack frequency in the period from inclusion to the 6-month follow-up visit.

Conclusion

This study shows that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may have a comparable curative effect to Seretide(salmeterol/fluticasone) on asth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